符瑞武 邢詒俊
【摘要】近年來,我國影子銀行呈快速發展之勢,其與房地產市場的關聯度逐步提高,影子銀行在促進房地產發展的同時,蘊含于其中的金融風險不容忽視。本文探討了影子銀行和房地產金融風險的相互關系,指出兩者的關聯發展不僅會削弱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加大金融監管難度,而且會引發流動性風險和系統性金融風險,導致經濟泡沫化。為此,要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效防范交叉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關鍵詞】影子銀行 房地產 金融穩定
一、我國影子銀行的發展情況
(一)影子銀行的范疇
“影子銀行”的概念誕生于2007年的美聯儲年度會議,是次貸危機后出現的一個重要金融學概念。影子銀行將銀行貸款證券化,并進行信用的無限擴張,其核心是把傳統的銀行信貸關系隱藏在證券化中。這種信貸關系行使傳統銀行的功能而沒有傳統銀行的組織機構,是一個如同銀行“影子”一般存在的體系。當前我國的影子銀行體系大部分是對傳統金融業務進行渠道變通,創新業務不多,杠桿率不高,其運作模式與發達國家也有所不同,歐美國家的影子銀行一般以金融市場為基礎,我國的影子銀行則更多地依附于傳統的銀行體系。
(二)影子銀行的主要類型
目前,我國的影子銀行處于發展初期,主要包括三類:一是傳統金融體系內部的影子銀行機構,主要包括信托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二是傳統金融體系外部的影子銀行體系,包括新型網絡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融資性擔保公司、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第三方理財公司等機構以及民間借貸活動等。三是傳統金融體系內部的影子銀行業務,主要包括同業業務、信托貸款、委托貸款、表外理財、信貸資產證券化、貨幣市場基金和回購協議等。
(三)影子銀行是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我國社會融資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影子銀行發展迅速,其中以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的增長較為明顯。2013年末,我國全社會融資規模17.29萬億元,同比增長9.71%。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8.89萬億元,占比51.4%,同比降低0.6個百分點;委托貸款增加2.55萬億元,同比增長97.67%,占比14.7%,同比提高6.6個百分點;信托貸款增加1.84萬億元,同比增長31.46%,占比10.7%,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同時,有跡象表明影子銀行的資金有很大一部分流向了房地產業,其與房地產業的關聯度正逐步提高。
二、影子銀行與房地產業關聯發展對金融穩定的影響
(一)削弱貨幣政策有效性,加大金融監管難度
首先,影子銀行未納入貨幣政策的調控范圍,一些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表內資產表外化來規避金融監管,將資金投向宏觀調控限制的房地產行業,或將不良資產從表內轉至表外,導致信貸風險透明度降低,從而削弱貨幣政策的調控效果。其次,影子銀行信息不透明,許多業務具有鏈條環節眾多和層次復雜的特點,其投融資活動的風險狀況難以受到有效監控。加上影子銀行機構為了擴大業務規模、有意掩藏金融產品的有關信息,其資金投向、投資品種、投資比例、盈虧狀況等信息的透明度不高,導致金融監管部門難以充分了解影子銀行業務的運營情況,也無法有效評估影子銀行業務的風險狀況,因而加大了金融監管的難度。第三,部分影子銀行產品銷售不規范,容易誘發投資者維權的群體性事件。由于影子銀行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一些影子銀行機構在產品銷售中存在不規范行為,若房地產市場出現波動導致影子銀行風險發生,則極易引發投資者維權的群體性事件,影響金融穩定。
(二)導致融資關系錯綜復雜,易于引發流動性風險
在樓市調控政策延續的背景下,房地產公司難以通過傳統信貸渠道獲得穩定的資金來源,而金融去杠桿化調控力度的加強也會影響其融資狀況。因此,一些資金實力弱、對外部融資依賴性強、自身抗風險能力差的房企很可能因為市場不景氣和融資渠道萎縮等原因發生資金鏈斷裂風險。由于影子銀行通過與銀行合作開展業務、向銀行融資等方式,與正規金融體系形成了錯綜復雜的資金關系和業務聯系。一旦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影子銀行體系將陷入經營困境,其經營風險會通過投融資活動向正規金融體系傳遞和蔓延,從而對金融機構的穩健運營帶來沖擊。2014年上半年,因資金鏈斷裂引發企業破產倒閉的案例頻發,涉及浙江和江蘇等多個省份。從房價開始下跌的浙江溫州,到內蒙古鄂爾多斯,到陜西神木,再到山西府谷,這些地方房價崩塌的原因均與民間借貸崩盤有關。即由于影子銀行體系中的民間借貸風險爆發,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終波及當地的房價,而房價的下跌又反饋影響當地的金融體系,從而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三)催生經濟泡沫化,放大系統性金融風險
一方面,當市場預期繁榮時,信貸順周期擴張,借道影子銀行的投機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和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會導致資產價格上漲,引起經濟泡沫化,并加大銀行信貸風險暴露程度,埋下金融危機隱患。當經濟蕭條時,信貸順周期緊縮,投機資金同樣會借道影子銀行體系,從房地產和金融市場等領域撤出,引發“債務-通縮”和“金融加速器”效應,加快資產價格下跌,增大經濟泡沫破裂風險,這種順周期的特征無疑會放大系統性金融風險。另一方面,由于影子銀行是商業銀行傳統信貸業務進入房地產和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通道,資金可以通過影子銀行流入房地產業推高融資利率和房價,如果房地產項目的資產回報率難以抵補來自影子銀行體系的高昂資金成本,這種資產回報率的倒掛將使企業債務風險增大,并且容易觸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影響宏觀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三、政策建議
(一)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
首先,改善金融資源配置過程中的壟斷和不公局面,加快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多元化的金融組織體系,推進金融工具創新,擴大房地產融資渠道,建立多層次的房地產金融體系,滿足房地產市場融資的合理化需求。其次,完善貨幣政策調控方式,加強流動性管理。將更多的信用創造活動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同時建立科學有效的影子銀行監管框架,明確監管主體、監管內容和范圍,規范影子銀行產品創新活動,適當降低其杠桿率或減少風險轉移范圍,減輕影子銀行風險的暴露程度。第三,人民銀行必要時應提供流動性支持,并采取風險預警、信息溝通、聯合監管和風險處置協調等措施,防范影子銀行和房地產關聯發展中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二)加強金融風險管理,建立風險處置機制
第一,由人民銀行牽頭建立影子銀行風險監測體系,全面監測和掌握金融機構的創新業務和房企資金狀況,加強對影子銀行與房地產交叉風險的監測,科學評估金融體系的風險狀況,及時對風險進行預警。第二,金融監管部門應重視影子銀行與房地產市場關聯發展可能導致的系統性風險,重點關注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資金流動情況,加強對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監管。第三,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加強風險管理,嚴把貸款關口,嚴守信貸資金風險底線,嚴格審查信貸資金的實際用途和流向,加大貸前審查和貸后檢查的力度,防止信貸資金借道影子銀行體系流入房地產市場,同時建立金融風險隔離機制,降低因房地產市場波動引發影子銀行風險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第四,完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建立健全金融風險處置領導小組,明確法律操作依據,構建有效的金融風險處置平臺,培育專業化的金融風險處置隊伍,增強影子銀行風險處置的專業性、針對性、適用性和有效性。
(三)維持房價穩定,確保房地產市場穩健發展
一是要協調房地產市場供需關系,做好供需管理,合理引導市場需求,鼓勵市場理性供應,防止供求失衡引發房價失控,避免房價短期波動觸發同影子銀行的關聯性風險。二是進行有效的預期管理,加強對房地產開發商進行窗口指導,增強樓市調控政策的明確性和穩定性,形成穩定的市場預期,防止市場受到非理性沖擊,確保房價在較長時期內平穩運行。三是控制房價應先管住土地價格,土地財政是地價高企的重要原因,對此要按照事權和財權相匹配的原則,給予地方更多財力支持,降低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四是要防止開發商資金鏈斷裂導致金融風險爆發,做好對房地產企業資金狀況的動態監控,及時進行金融風險預警。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分析小組,2014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M],中國金融出版社.
[2]李波,伍戈.影子銀行的信用創造功能及其對貨幣政策的挑戰[J],金融研究2011年第12期,P77-84.
[3]易憲容.“影子銀行體系”信貸危機的金融分析[J],江海學刊2009年3月,P70-76.
[4]李向前,諸葛瑞英,黃盼盼.影子銀行系統對我國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的影響[J],經濟學動態2013年第5期,P81-87.
作者簡介:符瑞武(1981-),男,海南文昌人,現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邢詒俊(1983-),男,海南海口人,現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