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風力發電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特征出發,針對風電項目融資存在的問題,剖析其融資特征,提出制訂系統可行的融資方案和多渠道、多方式的融資措施,在股本資金融資方式上主要選用內源融資、上市、保險股權計劃以及產業基金和引進戰略投資者等途徑,在債務融資上,選用金融機構貸款、企業(公司)債券和中期票據融資、保險債權計劃、產業鏈以及資產證券化等新融資模式。
【關鍵詞】風電 融資 特征 方式
在除水力發電以外的可再生清潔能源中,風力發電具備成本相對較低、技術已臻于成熟、利用效率較高等優點,是舉世公認的目前最接近商業化的能大規模經濟性開發的可再生能源。近年來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均呈現爆發式增長,其在能源供應中的作用日益彰顯。
風力發電屬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具有資金需求大、建設期短、融資周期長的特點,運營初期的還貸資金主要來源于固定資產折舊,同時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電價補貼以及CDM收入是其目前的主要利潤來源,這些特征必將影響融資。
一、風電項目融資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規模大、成本高
風力發電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項目初始投資規模巨大,投資成本過高一直是風電發展的軟肋,與化石類能源如煤和天然氣等相比處于劣勢。目前風電單位千瓦投資一般在7000~8000元/kw,而火力發電單位千瓦投資額在3500~4000元/kw之間,其造價為火電的2倍。風電投資規模較大,融資規模也相應較大,從經濟性的角度要求貸款期為12年左右。一個5萬千瓦的風電項目約需資金3.5億元以上,居我國前列的風電投資商年新增裝機在150多萬千瓦以上,有的高達300萬千瓦,需增加投資百億以上,甚至高達二、三百億。另外,風電項目建設周期比較短,大多在一年左右建成投產,在建設期內幾乎需投入90%左右的資金,融資準備期短,融資任務重。
由于融資額大,導致年度財務費用居高不下,是個長期的沉重的財務負擔。
(二)缺乏優惠信貸政策和財政政策支持
在歐美發達國家,政府為鼓勵風電產業的發展,通常會提供較長期限低息或優惠條件的政策性貸款,貸款期限可高達15年,有的甚至達到20年。而在我國,央行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一直未根據《可再生能源法》出臺任何關于發展風電行業的信貸配套政策或指導意見,各商業銀行對風電信貸政策也沒有明確的貸款支持政策,有的銀行總行甚至在內部政策上列入不鼓勵、不支持貸款行業,更沒有專門的優惠措施。目前風電項目貸款利率一般居于央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及以上,只有少數國有特大型能源企業和信用等級高的電力上市公司才能獲得優惠利率的銀行融資。
(三)融資結構簡單、品種單一
除少數風電投資商如龍源、大唐新能源、華能新能源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市融資外,銀行貸款是風電項目融資的主渠道。
融資結構簡單,融資品種單一,不利于資金在時間、地域以及成本上的優化配置,難以完成融資任務,財務成本難以有效降低。
(四)項目資本金籌集難
按照國務院相關規定,基本建設項目資本金比例應不低于項目總投資的20%。目前國內風電主要投資商所投資的項目資本金尚可據此比例出資,一些民營風電投資商存在資本金嚴重不足的狀況。目前國內項目資本金的籌集渠道和方式限制較多,僅限于自有資金、吸引投資以及特殊貸款,而由于投資額大、發展迅猛,自有資金較少,遠不能滿足需求,資本金籌集普遍困難。
(五)缺乏優化的、適用的、具前瞻性的融資系統解決方案
大多數風電投資商的風電項目籌資主要依賴于銀行貸款,沒有制訂系統可行的融資方案,也沒有訂立多渠道、多方式的融資行動方案;沒有充分整合內部資源發揮自身所擁有的獨特融資優勢,如將處于風電產業的上游的風電整機及零部件制造業企業與處于下游的風電建設、運營企業組成融資的戰略,聯盟,加強聯動和創新、優化融資方式,統一解決產業鏈特別是處于下游的風電項目融資。
二、風電項目融資的主要特征
(一)項目公司是融資主體
風電項目投資普遍采用有限責任模式的公司型結構,以符合流轉稅及企業所得稅等稅收按縣域劃分屬地繳納的要求,同時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程序簡單、股權轉讓容易、限制條件較少并可靈活安排股權結構。在這種模式下,項目公司必然成為融資主體,項目的融資額、融資結構的設計均與項目本身的資產價值以及未來凈現金流量緊密聯系。
(二)主要是長期資金
風電項目運營期普遍設計為25年,投資商投入的股本資金通過風電項目稅后收益以及剩余索取權逐步回收,而不能中途撤資或抽逃出資,顯然是由項目公司使用的長期資金。而除投資商投入的股本資金外,項目建設尚需債務融資,由于風電項目建設具有一次大額投入、分期收回的特點,債務融資屬于固定資金貸款性質的資金,結合投資回收期測算,融資總期限應設定在10年以上,否則由于期限錯配導致現金流斷裂,難以按期還本付息的風險。
(三)風險共擔以及信用結構多樣化
在設計風電項目融資體系時,所有與項目開發、建設有關的投資者、建設者、運營者、借款人甚至供貨商、電網公司等各方參與人均應不同程度地承擔風險。結合風電建設的特點,主要采用以下措施:一是在項目建設期,由投資者出具完工承諾函或提供信用擔保,同時工程承包商向項目公司提交保證金或出具預付款保函、履約保函,設備供應商向項目公司出具質量保證金或其保函;二是項目建成投產后,轉以項目電費收益權做質押或以發電資產抵押;三是債權人對項目現金流、重大決策等方面的控制和信息披露要求;四是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對工程和設備進行投保,應對意外損失。
三、融資來源及方式
風電項目的資金來源按照收益與風險分為投入資本金和債務資金。而欲獲得匹配和符合開發建設要求的融資,應該結合宏觀環境、產業政策、融資機構要求、資本市場情況以及自身的發展程度、項目的現金流測算、內部決策和實際管理能力等內外部多種因素,制訂系統可行的融資方案和多渠道、多方式的融資措施,做到期限適度、成本合理、風險可控。
(一)股本資金融資方式
股本資金是設立項目公司的必要條件,是債務融資的保證,是建立法人治理結構的經濟基礎,是政府監管市場的一種手段。而作為項目投資商,股本資金雖然承擔風險,但按照投資的風險和收益原則,可為其帶來相應的投資收益。
1.內源融資。是公司經營產生的內部可動用資金,主要來源于投資商的留存收益和固定資產折舊,充分進行內部挖潛,督促子企業和參股企業及時分紅,盤活不需用資產,處置非主業資產獲得轉讓資金等,其優點是無需支付利息,審批簡便,僅需內部決策即可實施,資金使用幾乎沒有限制。但其規模偏小。
2.籌劃上市(IPO)發行股票和增發股票。發行股票籌資的優點主要是股票無到期日,無需定期償還資金且可提高公司財務信用,增加后續融資能力。其缺點是股票籌資的資金成本較高,無稅務杠桿,降低原有股東的控制權且審批手續繁復,歷時較長,條件嚴苛且須公開披露信息。
從上市的可行性分析,風電概念在資本市場已不具有稀缺性,風力發電依靠投資帶來利潤高增長的盈利模式已受到市場質疑,但由于其本身的優點仍不失為風電項目股本金融資的一大途徑。
3.保險股權計劃,具有優先股特征,保險機構出資時不要求管理權,但追求固定回報并優先享有收益權,一般在五年左右由風電投資商贖回股權。其政策依據是:在2010年頒布并實施的新《保險法》取消了原《保險險》對投資于保險業以外的企業股權的規定,為保險投資股權清除了法律障礙;《國務院會議研究部署當前金融促經濟發展政策措施》(即“國九條”)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即“金融30條”)進一步提供政策支持。目前正在試點中,尚未大規模開展,要求回報率較高。
4.吸收風電產業基金或國內外資本直接投資,通過契約或投資安排組成股東戰略聯盟,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
(二)債務資金融資方式
債務融資是風電項目融資的主要組成部分,融資方式層出不窮,主要方式有:
1.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包括國內貸款融資(商業銀行貸款和政策性銀行貸款)和國外貸款融資(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外國政府貸款和國際商業貸款等)以及集團內部財務公司貸款,或者是將上述機構組合組建銀團。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一直是項目融資資金的最大來源,應優先獲得政策性長期優惠貸款。
金融機構貸款雖具有審批時間相對較短、利息稅務杠桿效應(所得稅前抵扣)等優點,但也存在限制條件較多、到期約定還款以及不一定能提供大額資金的不足,在金融機構頭寸緊張時甚至出現已簽訂借貸合同但難以提款的情況。同時風電項目需滿足其基本要求,目前國內主要銀行對風電項目融資的專有基本要求是:年發電利用小時數≥2000小時;單位投資≤9000元/千瓦;重點優先支持風資源豐裕程度、設備可靠性水平較高、電網接入配套條件已落實的項目;優先支持納入國家規劃的大型風電基地及電網條件較好的東南沿海地區。
2.企業(公司)債券和中期票據融資。債券是債務人對其借款還本付息義務所開具的憑證,對風電項目適用的主要是企業(公司)債券和中期票據。企業(公司)債券發行金額以公司凈資產的40%為限,期限一般在10年以內。但發行手續較為復雜,需經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審批債券額度。央行所屬的銀行間交易商協會注冊中期票據,由券商或銀行作為主承銷,在評級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參與下在資本市場發行,監管較為嚴格,按規定進行信息披露。
3.險債權計劃。根據中國保監會2009年發布的《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產品設立指引》和《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的通知》,國內保險公司可將其保險資金委托給優質大型基本建設投資公司,并按要求投資于電力等基礎設施項目,保險公司獲得固定收益。一般金額大,可針對單個項目也可對于一組項目設置,一般在幾十億元以上;期限較長,最長可近10年;融資成本與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相當或可適當下浮,也可以與同期貸款基準利率掛鉤設定利率上下限并在區間內提供優惠利率。但對項目風險控制的要求嚴格,需配套較高比例的自有資金和銀行等金融資金,最高達60%。
4.產業鏈融資。把在風電項目產業鏈中的上下游相關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根據交易中構成的鏈式關系和各自融資特點設定融資方案,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相關企業的融資能力和整體競爭力。這是風電發電企業中不多見的全產業鏈的獨特模式,應發揮其融資優勢。
風電制造企業向風電項目供應設備、提供售后服務進行資金聯動,聯動的融資工具有賒銷、分期付款等商業信用、應收賬款融資和融資租賃等。
其中應收款項融資業務是銀行等金融機構以購買未到期應收款項的方式向企業提供資金的一種融資產品,通過變現未到期的應收賬款,改善現金流狀況并獲得銀行融資,從而消除應收賬款回收中的信用風險,提高企業當期經營收益,適用于有大量應收款項且有改善財務結構的公司。融資租賃是指承租人選定設備,由出租人租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交付租金,租賃期滿,設備一般歸承租人所有的融資方式。這種方式無需大額初始資金購買設備。
5.嘗試項目融資新模式,主要方式有ABS等,目前尚在嘗試期,待條件成熟后可大規模開展。ABS(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意為資產證券化)是項目融資的新方式。ABS融資是原始權益人將其特定資產產生的、未來一段時間內穩定的可預期收入轉讓給特殊用途公司(SPV),由SPV將這部分可預期收入證券化后,在國際國內證券市場上融資,給投資者帶來預期收益的一種新型項目融資方式。風電項目具備相關特征,可以將發電資產未來的收益作為融資標的開展融資活動,目前證券公司及保險公司等機構均可作為SPV,協助風電項目融資。
參考文獻
[1]張伯松.中國風電產業融資問題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1.
[2]盧海林.我國X風電公司融資方案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12.
[3]李俊峰等.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3)[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