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保山市中心支行青年信息調研課題組
【摘要】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戰略實施在相當程度上促進了沿邊試驗區域經濟的發展,將會給試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發展的機遇。作為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域,如何在該方案的指引下,加強和優化試驗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建立與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匹配的金融生態環境是一個值得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沿邊金融 綜合改革 金融生態 研究
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等11個部委辦于2013年11月21日聯合印發了《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按照方案的規劃,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范圍包括云南省的昆明市、文山州、紅河州、保山市、西雙版納州、臨滄市、普洱市、怒江州、德宏州,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寧市、欽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百色市、崇左市,區域面積31.77萬平方公里,人口4419萬。而作為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域之一的保山市,如何在該方案地指引下,加強和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有必要對其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進行SWOT分析,通過分析并與部分沿邊洲市相比較,進一步明確保山市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優勢、劣勢以及外部環境中所面臨的機會和威脅,對如何加強和優化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域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提出相應政策建議。
一、引言
SWOT分析法是指應用于人文科學的分析方法。它最早是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管理學教授韋里奇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在SWOT分析模型中:S-Strength(優勢),W-Weakness(劣勢),O-Opportunity(機遇),T-Threat(挑戰),也稱之為態勢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并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運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
SWOT分析法總體上來說是一種較準確和明晰的分析方法,它能較客觀地分析和研究一個單位的現實情況。優劣勢分析主要著眼于自身實力與其競對手的比較;機會和威脅分析則將注意力放在外部環境的變化對自身的影響。在具體分析時,把所有的內部因素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對這些因素進行評估。其分析矩陣如下:
在分析矩陣中,具體組合為:
(1)優勢與機會組合(SO):利用自身優勢去贏得外部環境中的多種發展機會。
(2)優勢與挑戰組合(ST):利用自身優勢去化解外部環境中的各種挑戰。
(3)劣勢與機會組合(WO):創造條件抓住機會,使劣勢趨于最小,機會趨于最大。
(4)劣勢與挑戰組合(WT):盡可能避免這種狀態,一旦面對,盡可能減少損失。
二、保山市金融生態環境建設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分析
1.自身優勢。(1)地方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近幾年來,保山市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了較快增速,經濟發展成效明顯。據統計:2013年末,保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9.74億元,增長13.2%;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累計完成288.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5%;財政收入累計完成68.8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8%。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累計42.8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555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275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7%;進出口總額增幅達37.8%;?。ㄖ?市)外到位資金增幅達89.3%。
(2)農業產業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近幾年來,保山市切實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農業產業化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據統計:2013年末,保山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287戶。實現農產品加工總產值達101億元,同比增加16.03億元,增長18.87%;實現利潤總額達14.19億元,同比增加1.29億元,增長10%。與此同時,近幾年來,保山市加快發展和壯大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業莊園、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切實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程度。據統計:2013年末,保山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268個,比上年末增加16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已覆蓋全市72個鄉鎮,入社農戶達17.1萬戶,帶動農戶29.8萬戶,社員出資總額達到11.05億元。
(3)金融機構組織體系日趨完善。目前,保山市已形成了由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監管機構監管、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分離,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以及證券、保險、等多種金融機構、多種融資渠道并存,功能互補,分工協作,協調發展的金融體系。據統計:2013年末,全市金融機構達58個,同比增加18個,增長45%。其中:小額貸款公司增加到了19家;村鎮銀行增加到了2家;保險機構增加到了16家。
(4)金融業務持續健康發展。近幾年來,保山市金融業運行穩健,各項金融業務發展態勢良好。存款業務穩步發展、貨幣信貸合理增長、跨境人民幣業務穩步擴大、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證券業運行平穩、保險保障功能不斷增強。據統計:2013年末,保山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555.75億元,同比增加72.55億元;同比增長15.01%;各項貸款余額為368.78億元,同比增加56.54億元,同比增長18.11%。全市股票市場年度總交易量108.61億元,同比上升63.23%,證券業實現利潤1478萬元,同比上升38.91%。全市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0.84億元,同比增長19.44%;賠款給付總計3.36億元,同比增長16.42%。全市跨境人民幣結算量達3.98億元,同比增長1.5倍。全市社會融資規模新增58.69億元,同比多增9.58億元。
(5)信貸投向結構持續優化。近幾年來,保山市各級金融機構積極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同性不斷增強,信貸資金在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中的引導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據統計:2013年末,保山市中小微型企業貸款余額153.71億元,同比增加16.97億元,增長12.41%。其中:小微型企業貸款余額71.59億元,同比增加7.01億元,增長10.85%。全市涉農貸款余額216.51億元,同比增加32.22億元,增長17.48%;全市創業促就業小額擔保貸款余額8.35億元,同比增加1.2億元,增長16.7%;全市保障性住房貸款余額2.17億元,當年累計發放2.17億元。
(6)金融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近幾年來,保山市加快了金融服務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強銀行卡用卡環境建設,特別是隨著現代支付系統的上線運行,大大提高資金周轉速度,金融服務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全市信用卡業務、電子銀行、網絡結算、ATM機、POS銷售終端系統等業務都有了較快發展的。據統計:2013年末,保山市累計發放銀行卡288.68萬張,同比增長27.97%;布放ATM終端520臺、POS終端10104臺,同比分別增長34.02%、36.74%。2013年,保山市共實現POS跨行清算228.31萬筆、清算金額93.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42%、49.95%;實現ATM跨行清算193.42萬筆、交易金額19.0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04%、39.32%。
2.比較優勢。(1)部分經濟指標增速較快。從全省經濟發展情況,2013年,保山市生產總值、第一產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增加值、工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ㄖ?市)外到位資金、固定資產投資、財政總收入、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進出口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12項經濟指標增速均快于全省。其中:生產總值增幅居全省第5、第一產業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1、第三產業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4、省(州/市)外到位資金增幅、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幅分別為第5、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分別為第3和第2。
(2)部分經濟領域優勢明顯。根據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方案規劃,在發展水平、經濟規模、區位條件與保山市基本相似的文山、普洱、臨滄、德宏也被列入試點城市。與這4個州、市相比,保山市經濟發展在部分領域仍具有一定優勢。從經濟指標絕對值看:在五州市可比的16項指標中,保山市排在第1名的指標有2項: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排在第2名的指標有5項:生產總值、第三產業增加值、?。ㄖ?市)外到位資金、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經濟指標增速看:在五州市可比的16項指標中,保山市排在第1名的指標有4項:第一產業增加值、財政總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排在第2名的指標有4項:第三產業增加值、?。ㄖ?市)外到位資金、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3)金融機構綜合實力穩步增強。近幾年來,保山市金融機構資產規模穩步擴大,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改革創新步伐持續加快。據統計:2013年末,保山市金融資產總量達946.67億元,同比增加90.67億元,增長10.59%。其中:銀行業資產達931億元,同比增加87.87億元,增長10.42%;保險業資產達15.07億元,同比增加2.91億元,增長23.89%。與文山、普洱、臨滄、德宏4州市相比,保山市金融資產總量排名第1;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及增速排名第3。
(二)劣勢(Weakness)分析
1.經濟總量偏小,與全市的先天優勢極不匹配。保山市國土面積占全省的5%、人口占全省的5.4%,但經濟總量僅為全省的3.8%,進出口總額僅占全省的0.8%,財政總收入、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全省比重在2%~3%之間,第二產業增加值、工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公共預算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省比重在3%~4%之間,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大多數落后于全省水平,與良好的資源稟賦極、優越的區位條件和深厚的歷史文化極不匹配。
2.第二產業比重較低,新型工業化進程緩慢。目前,保山市工業仍以高能耗工業企業為主,以初級工業產品為主,缺乏叫得響的品牌和拳頭產品,工業化進程明顯慢于全國、全省。2013年,保山市三次產業結構中,雖然第二產業比重比2012年提高了0.2個百分點,但依然比全省低7.5個百分點,比臨滄市、文山州、普洱市分別低7.7、4.7、3.7個百分點,同時第二產業增速比2012年降低3.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和工業絕對值在全省分別排在第11位和第10位。
3.金融機構存款業務發展受諸多因素制約。目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仍在低谷徘徊,企業經營仍然面臨著較大困難,可用流動資金十分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業活期存款增長。同時,受經濟下行因素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增長有限,各級財政支出較大,致使財政存款增速有所回落。此外,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余額寶、理財通等創新產品吸收了大量社會零散資金,對商業銀行的存款優勢地位及期流動性管理帶來一定挑戰。
(三)機遇(Opportunity)分析
1.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戰略實施為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持。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方案的總體思路就是要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市場組織體系,培育發展金融市場,改善融資結構,提高金融規模和交易效率,深化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大金融服務邊境地區的力度。其目標就要初步建立與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匹配的多元化現代金融體系。這一戰略地實施與推進將使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2.工業園區建設的穩步推進為金融生態環境環境建設營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工業園區是營造投資環境,加快產業培育,發展區域特色經濟,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的重要載體;也是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打造經濟發展新高地的有效途徑。近幾年來,保山市以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為契機,認真按照《云南省工業園區管理辦法》,積極打造工業園區平臺,構建強勁產業集群,全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步伐。據統計:2013年末,保山市共有工業園區5個。其中:省級重點工業園區3個;縣級工業園區2個。5個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達147.3平方公里。
3.貨幣政策工具的充分運用為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近幾年來,人行保山中支充分運用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支農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加強了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管理,對地方法人機構執行了比同類金融機構正常標準低1個百分點的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對支農效應明顯,支持農村新型經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明顯,支農資金不足的村鎮銀行、給予貸款增量和支農再貸款支持。
(四)挑戰(Threat)分析
1.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支出、進出口貿易等方面與其他州市的差距比較明顯。2013年,臨滄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五州市中居第1,在全省均居第2,發展勢頭強勁;普洱市固定資產投資、財政總收入、在五州市中均居第1,地方財力不斷增強,第二產業增加值和工業增加值增速在五州市中居第1,在全省均居第2,德宏州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達13.9%,在全省居第1,進出口總額達到26.5億美元,后發優勢和開放優勢逐漸顯現。與上述州市相比,保山市規模以上投資比普洱少139億元、比臨滄少129億元、比文山少67億元;公共預算支出低于以上三州市30億元以上;進出口居于末位,不及全省的1%,不到德宏的10%。
2.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壓力明顯加大。2013年以來,我國金融市場流動性穩中趨緊,銀行業存款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一方面,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其在收益率、支付便捷性等方面的優勢對傳統銀行存款業務造成很大沖擊;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出臺相關辦法規范銀行理財業務,進一步壓縮了商業銀行通過發展理財、信托等業務創造存款的運作空間。在此背景下,全市存款增長受到較大影響,增長不均衡,存款增長的內生動力明顯不足,這將對金融機構的流動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銀行貸款發放。
3.金融風險防控壓力有所增加。目前,隨著金融創新的發展,新興金融業態不斷出現,金融機構表外業務規模持續擴大,小額貸款公司發展迅速,民間融資機構興起,各類資金表外循環一定程度上脫離了金融監管,積聚了金融風險,金融穩定存在隱患。此外,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使資金在行際和市場間流動頻繁,負債穩定性大大降低,加劇了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難度。
三、加強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政策建議
(一)轉變傳統經濟增長方式,提升經濟質量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的相關要求,立足保山優勢特色資源,圍繞高原特色農業、新型工業化、社會發展等領域,加快建設5大工業園區,推動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建設,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培育民生需求的新興產業,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省科技項目和經費支持,加快實施一批產業升級關鍵項目,努力推動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競爭力強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二)依托區位優勢,優化產業結構
一是做精高原特色農業。進一步調優農業產業結構,強調精細化管理,重點發展核桃、紅花油茶、兩煙、冬早蔬菜等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培育中藥材、食用菌、糯橄欖等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農產品的加工和精深加工,努力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二是做強新型工業。進一步擴大第二產業在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抓住中緬油氣管道在保山開口的機遇,大力發展天然氣化工延伸產業鏈。以緬甸等南亞、東南亞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輕工業和新興業。三是做優現代服務業。積極推進旅游與文化、城鎮、生態、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旅游業轉型升級和國際化進程。深化騰沖旅游綜合試點改革,整合全市旅游資源,打造黃金旅游環線。
(三)積極加強金融風險防范和管理
一是繼續加強金融風險監測,引導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高度關注產能過剩行業等高風險領域,密切關注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狀況,及時跟進實體經濟運行、房地產市場、政府融資平臺信貸等情況,做好金融改革深化過程中的流動性管理工作,規范開展同業、理財業務、平衡好改革創新與防范流動性風險的關系,防止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二是繼續關注民間融資、小額貸款公司、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產能過剩行業、房地產、影子銀行等重點領域的風險,防范和化解金融機構資產質量下滑風險,加強對金融機構表外業務和同業業務風險的監測分析,督促金融機構盡快適應利率市場化改革形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
(四)加強銀行表外融資業務和新型融資機構的監測和管理
一是加強監管部門的政策協調和相互作用,對銀行表外融資業務的合理部分應該允許其適當發展,避免傷及金融創新的能力。而對于非市場化、僅為逃避的部分,可以強化監管力度,同時,進一步整合金融市場信息,探索建立起跨市場連續統一的監管模式,提高監管跨市場金融創新業務的能力。二是盡快出臺促進民間金融規范化發展的法律法規,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信用擔保公司等新興機構的監管,不斷完善監管立法,加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立法,給予金融消費者充分的法律保障。
參考文獻
[1]雷杰等.“反思全球金融危機 改善我國金融生態”.《時代金融》,2009,(7).
[2]潘功勝.“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與經濟金融發展”.《中國金融》,2013,(13).
[3]李揚.《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人民出版社,2005.
[4]崔健等.“金融生態環境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分析”.《西南金融》,2012,(4).
課題組組長:范應勝
課題組成員:楊天明 納朝柱 蔣貴斌
課題執筆人:范應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