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俊
在職校教育課程體系當中,語文課程具有基礎課和工具課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職校語文課程的重要價值遠未發揮出來,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妨礙了職校學生素質的培養,不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分析職校語文教學現狀,不難發現其問題所在。
一、對中職語文重要性的認識力度不夠
(1)學校對文化課重要性認識不到位。由于我國高等院校的擴招,更多的學生走入普通高中學習。就我國目前的情況看,有的中職學校在招生難和學生畢業就業難的兩難中苦苦掙扎。因此,為了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大多數職業學校都把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創建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上面,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方向,打造本學校的重點專業,把專業課放在重要位置,文化基礎課則放在可有可無的地位。通常是學生入學第一個學期開設文化課,在以后的學期教學中則減少或適當取消部分文化課。同時,在課時分配上除了入學第一個學期外,文化課的課時甚至只能占到專業課課時的三分之一不到。這種對中職學校文化課重要性認識不到位的思想,實際上是陷入了一個只顧眼前不思長遠的誤區。
(2)語文教師對語文在各專業中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目前,我國大多數職業學校的文化課教師都是由本專業的高校畢業生擔任。由于所學專業的限制,他們很少去涉獵其他專業的知識領域,對其他專業的專業課了解甚少。這樣,導致文化課教師對各個專業對該門文化課側重點掌握不到位。甚至不少教師的傳統教育觀念與當前生源的實際情況不適應,教師在講授文化課時很少考慮不同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忽視學生專業學習的特點和需求,仍舊采用與中職學校所開設的各專業不相匹配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例如:中職學校開設的文秘專業、旅游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對于語文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就與財會專業、機械電子專業和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有很大的區別。由于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所需要的知識的不同,文秘專業、旅游管理專業和市場營銷專業對于語文能力培養中的說和寫的能力要求比較高,而后者則側重于理解能力的培養。
(3)學生的認識過于簡單。中職學生絕大多數是中考的落榜生,中考成績幾門課程加起來在200分以下入校的幾乎占三分之二。有的語文學習基礎薄弱,一些學生甚至連基本的請假條、尋物啟事都不會寫,更不用說寫其他應用性的內容了。大多數職校學生認為,語文是我們的母語,隨便學學就可以了,學太多的語文基礎知識與獲得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沒關系,學了也是白學,在將來的實際工作中也用不上。這些認識上的誤區,導致學生認為中職語文不重要,掌握語文能力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是無從談起。
二、教材過于單一,針對性不強
作為長期工作在教育戰線的教師來說,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種事實:當我們在大街上隨便走進哪一家書店,琳瑯滿目的是小學、初中、普通高中的各種各樣的學習用書,適合于中職學生的學習資料卻是少之又少。目前中職學校所使用的語文教材過于單一化,無非就是那么幾種大同小異的可供選擇。中職語文教材進行了不斷改版,現行教科書選取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優秀篇目,也設置了一些實用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克服了過去只重語篇語段分析而忽視聽說讀寫能力的弊端。但無論什么專業都使用同樣的教材,無法滿足不同性質的中職學校、中職學校不同專業的需求,沒有體現出學校的專業特色來。
三、課堂問題層出不窮導致教師存在職業倦怠感
老話說得好,無事則生非。職校生源有的素質差,學生的課堂紀律意識淡薄,行為習慣差。他們有的在課堂上經常做些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例如:有的上課期間玩手機、聽音樂、玩游戲、看視頻、睡覺、看網絡小說,或者交頭接耳、口出怪腔、大聲喧嘩或做其他妨礙課堂教學的行為。更有甚者,嚴重無師長,在自習課上私自下位與他人打鬧。這些層出不窮的課堂問題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影響了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也困擾著職業學校教師,相當一部分教師由此產生了職業倦怠感。
四、單調的教學方法,影響了教學質量
由于中職學生的特點,直接導致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往往沒有太多的時間、精力、心思再去考慮教學方法。而且有的職校學生對語文課學習不感興趣,學習積極性較低,在課堂上提問時通常是教師“自問自答”,有時精心設計的討論課卻完全不向教師設計的方向走,有些學生借機說話、瞎起哄,整個課堂秩序陷入混亂,嚴重影響教學。因此,教學活動難以開展已成為許多職業學校語文教師的共識,職校的語文課堂上基本采用單一的灌輸法,講臺上教師毫無激情、機械式、呆板地講,講臺下學生心不在焉地聽,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作為中職學校,應該認真分析中職學校語文教學的現狀,及時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才能發揮中職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功能。
(河南省信陽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