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錦堂
【摘要】個人信用體系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對加快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對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發展、風險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個人信用體系 信息安全 監督
一、我國征信業及個人信用體系建設發展現狀
我國的征信業及個人信用體系發展起步較晚,黨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的戰略目標和任務。但征信業及個人信用體系建設速度較快,并取得一系列成就。《征信業管理條例》、《征信機構管理辦法》等法規規章相繼出臺。同時,央行在2006年完成個人與企業兩大征信系統建設,并實現全國聯網運行。截止2012年,這兩套系統累計為超過1859.6萬戶企業、其他組織和8.2億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檔案。此外,我國已有27所高校開設信用管理專業,專門培養征信管理人才。并且人社部于2005年開設了“信用管理師”的職業資格認定,為征信行業提供人才培訓指導和職業資格認定。征信業及個人信用體系發展呈現欣欣向榮之勢。
二、當前個人信用體系建設面臨的問題及風險
任何一項新的事物在發展初期都會面臨許多問題,征信業和個人信用體系也不外如是。盡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征信業和個人信用體系的發展仍面臨不少問題和風險,突出的表現在:
首先,征信業和個人信用體系建設的外部環境并不理想。盡管目前制定了一系列的關于個人信用體系建設的法規和規章,但最重要的法律層面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仍遲遲未出。同時,一些法規、規章等條文過粗,缺乏可操作性。與此同時,政府公權力的濫用也讓人擔心信用管理的公正性,如江蘇睢寧將上訪納入信用扣分項目,明顯是以政府管理指標取代信用評級指標。此外,社會信用意識的缺乏也是征信業和個人信用體系發展受挫的重要原因。
其次,征信業和個人信用體系自身建設存在問題和風險。在問題方面,主要存在信息采集過窄(主要是信貸信息)、未能實現有限信息共享、信用信息服務產品單一等,而在風險方面,則主要存在個人信息安全風險以及信息失真或虛假信息風險等。
最后,征信管理人才建設滯后于征信業發展需求。盡管政府和相關部門已經開始著手加快征信管理人才建設,但仍滯后于征信業的發展需求,據估計我國信用管理人才缺口近百萬。一方面,開設信用管理專業的高校過少,直接影響信用管理人才的供給。另一方面,對于信用管理人員并未建立其強制性的執業資格準入制度和后期培訓制度,也導致信用管理人員魚龍混雜,水平參差不齊。
三、加強我國個人信用體系建設的建議
(一)完善征信業和個人信用體系外部環境建設
首先,國家應加快個人信用立法建設,盡快從法律層面解決個人信用體系建設上位法“缺席”的情況,完善個人信用建設的法律體系。同時,應出臺配套法律、法規的實施細則,并細化細則條文內容,增強條文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其次,國家應盡快建立統一的個人信用評價標準和相關評價流程,規范個人信用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評價、使用、存儲等相關活動。在個人信用體系建設上,政府和職能部門應處于公立的監督者的地位,而避免公權力干預下的行為扭曲。最后,應加強征信和個人信用體系宣傳。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離不開民眾的支持和配合,應在宣傳中突出信用管理為客戶增加價值的內容及強調信息安全保護的防范措施,打消民眾的顧慮,增強民眾的配合程度,提高全社會信用自我管理的意識。
(二)創新信用管理,豐富信用服務產品和內容
首先,應完善信用管理的整體框架和體系,在現有信用管理市場的基礎上,建立起信用登記、信用調查、信用評級、信用咨詢、信用監督、信用保險等多層次的信用市場體系,多方位滿足市場需求。在個人信用上,應逐漸從商業信貸信用發展到社會綜合信用。其次,豐富信息服務產品,加快信息資源共享。目前個人信用信息服務還主要局限在個人消費、信貸等方面,未來應在擴大信用信息采集的基礎上,豐富個人信息服務產品,如提供個人信用咨詢、信用規劃、信用風險管理服務等。最后,加快新技術應用,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在信息安全管理上,應按照相應標準科學制定出信息搜集、整理、存儲、使用等信息提供和使用者的權限范圍,嚴格高等級信息權限的授予與管理。同時,企業自身應提高職業道德意識和規范信息管理流程,職能部門也應加強監督和管理。
(三)加快征信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首先,教育部應會同央行、財政部、銀監會等職能部門,在研究和吸取國外相關大學專業設置的基礎上,科學制定符合我國實際的信用管理人才培養標準,先行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高校根據市場情況開設信用管理等相關專業,加強人才供給。培養過程中可考慮同部分銀行信用管理部門建立實訓基地。其次,建立執業資格準入制度,發展征信管理培訓市場。人社部應會同財務部、央行等職能部門加快出臺相關執業資格考試和相關后續管理和培訓教育制度,完善對征信管理人才市場的監管,提高征信管理人才整體質量。同時,應鼓勵和發展征信管理培訓市場,細分培訓市場,鼓勵和培養幾個有影響力的信用管理培訓品牌。培訓機構自身也應通過加強基礎建設、引進優質師資、個性化辦學等提高培訓質量,豐富信用管理培訓服務內容。
四、結論
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個人信用體系是市場經濟體制中的重要一環。政府、企業和社會都應提高信用意識,多方協同,共同推動個人信用體系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博.美國個人信用體系發展對我國信用檔案建設的啟示[J].檔案,2013(05).
[2]黃攀.完善我國個人信用體系問題探討[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