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文
人民銀行內控網絡建設已進入到關鍵瓶頸階段,如何進一步解決內審人員不足,加強內控員培訓工作的深入開展,為內控網絡建設提供重要的人力資源保障,已成為人民銀行的一項重要課題。宜昌中支擬建立兼職內審員制度,開展內審員能力發現、培訓、資格考核、參與審計任務等重要環節工作,通過兼職內審員制度的建設,帶動全行干部職工進一步加強內控意識,形成良好的內控環境。培育青年干部形成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和較強的心理調適能力,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
一、發揮部門內控職能,彌補內審人員不足
人民銀行內審部門經歷了內審確立、發展規范、內控審計階段,現已進入內審轉型工作的探討,以內部風險控制審計為主導,努力與國際先進的審計理念接軌,由于內審工作人員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強內控網絡建設,將內控評審系統的內控員,培養為兼職內審員。
(一)兼職內審員需具備查錯糾弊能力,發揮審計的修補性作用
查錯糾弊是審計的基本職責,因此,兼職內審員對于審計發現的典型問題,要能夠查深查透,全面揭露人民銀行內部管理控制和運行中存在的體制性障礙、制度性缺陷和重大管理漏洞,更要深入分析、查找產生問題的原因和癥結,從完善體制機制上有針對性地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
(二)兼職內審員需具備審計監督能力,發揮審計的防護性作用
審計監督作為一種制度存在,監督永遠是其首要和基本的職能。因此,兼職內審員要敢于揭露和如實向管理層反饋發現的舞弊行為和問題,要敢于堅持原則;管理層要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人民銀行內部規章制度,對舞弊者及時嚴肅地作出應有的處理與懲戒,樹立和維護人民銀行內部審計的權威,確保審計監督功能的發揮,保護人民銀行各項業務健康高效運行。
(三)兼職內審員需具有審計促進能力,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堅持把查處問題與促進整改、完善制度、優化管理結合起來,審計工作不僅僅局限于“救火”,更主要的是力促“切斷火源”防患于未然,積極尋求從源頭上和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法,從決策者的層面提出富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和時效性的意見和建議,切實提升審計成果質量促進審計成果運用。
二、部門推選兼職內審員,內審科考核其資格
審計內控階段人民銀行總行制定了內控指引,武漢分行建立了內控制度評審系統,通過幾年的內控評審和內控交叉檢查工作,在各個部門培養了一批內控員,但是,要實現內控員向兼職內審員的轉變,還需要各個部門不斷培養推選高素質內審人才,由內審科考核其資格,才能完成內審部門組織的各項審計任務。
(一)科室培養推選高素質的審計人才
兼職內審人員要具有成為風險管理專家的理想,成為審計人才一是要懂得財務會計及相關法律法規,具有扎實專業技能,還要精通現代管理信息技術和先進的管理技術手段,二是具備相應的風險管理意識,熟練地運用內部審計標準、程序和技術開展日常的風險管理工作。各業務科室一是要對現有的業務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水平;二是選拔兼職審計人員出去學習現代風險管理知識。三是風險管理工作必須做到經常化、制度化,要定期地或不定期地開展風險管理質量評估。四是不斷地總結和積累工作經驗,最終能夠把握風險管理的精髓,把兼職內審員變成風險管理的權威性專家,提高兼職內審員的地位。
(二)內審科把關兼職審計員的審計資格
首先,考核審計人員是否因業務能力或職業道德水準低下,不能發現審計資料中的錯誤,即使抽取的樣本量再多也搜集不到所需的審計證據。因此,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可以作為檢查風險的組成部分予以量化。其次,可以按照近年來各級行內控評審量化考核標準給審計員打分,也可借鑒日常績效考核給從業人員打分的方法,按“德、能、勤、績、廉”等項目制定兼職審計員檢查風險水平的標準。第三通常情況下,其檢查風險量化范圍在2%~15%之間,如某審計員的檢查風險超過設定標準,則不宜繼續從事審計工作。
三、優化審計工作環境,提高審計工作成效
兼職內審員在人民銀行的審計任務中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不僅需要他們理順審計和被審計對象之間的關系,還可以進一步加強審計整改和內控管理,在審計項目中,他們還可以進一步明確審計程序,預估和降低審計風險。
(一)理順內控管理關系
1.創新整改機制,增強內審工作的實效。兼職內審員應負責對審計整改落實情況的跟蹤監督,創新建立上下、左右聯動的整改機制。為整改落實情況提供專題通報,輔助建立協同整改監督機制,通過內部監督聯席會議等形式,召集紀檢、監察、內審、人事及有關職能部門,定期研究整改督辦事項;落實被審計單位領導、部門負責人、經辦人各自的整改責任;建立獎懲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把內審整改效果與年度績效考核掛鉤。
2.創新審計關系,推動內審工作的開展。兼職內審員應幫助與審計對象建立一種良性互動的關系。運用靈活恰當的檢查方式和方法,打消被審計對象的對立心理,與審計對象共同分析問題的成因,歷史、辯證、發展地看待審計中發現問題,做到反映問題既堅持原則,又結合實際,決不隨意夸大和縮小;主動提供對一些好的做法和工作成果,對存在的問題要給其說明和整改的機會,幫助其完善內控管理。
(二)明確審計項目程序
1.依據業務流程,確定固有風險。在熟悉被審計對象業務流程和特點基礎上,兼職內審員應輔助確定易發生風險與錯弊的業務環節,為開展審計提供具體指導。介紹被審計對象管理水平和管理氛圍,包括管理人員的誠信和能力等因素。
2.評價內控監督,識別控制風險。兼職內審員應積極評價內部控制有效性、健全性和制度的合理性。評估內部控制制度對相關部門操作人員、業務運行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適用性,重要業務控制點以及控制環節的人員職責和相互牽制是否恰當合理、權責分明。
3.綜合控制因素,預估檢查風險。在確定檢查風險時,兼職內審員應將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進行綜合評估,從而確定審計的重要性水平和現場檢查的范圍或重點。據此采取不同的程序和方法開展內審檢查,以達到規避審計風險,提升審計質量,提高審計效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