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
【摘要】雖然我國醫院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政府對醫院投入的減少以及投入的不合理卻讓很多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受阻。為了能夠促進醫院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加大政府財政對醫院的投入。文中分析了政府財政加大對醫院投入的必要性,并對當前政府財政投入存在的問題以及改善政府財政投入的對策進行了探討,為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關鍵詞】政府 財政補償 醫院
隨著政府投入的逐漸降低以及醫院逐漸變為以利潤為導向,改革所帶來的其他問題也愈加明顯。當前,我國的醫院仍然是以公立醫院為主,獲利能力本就較弱,并且也不是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因此政府投入就顯得相當的重要,為了促進醫院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加大政府財政對于醫院的投入。
一、政府財政加大對醫院投入的必要性
從當前的財政補助來看,是很難維持醫院的正常運行的,醫院仍然需要依靠藥品收入、醫療服務收入來獲得維持運行的資金。為此,如果財政補助不足就會導致公立醫院出現市場逐利的情況,醫院會想辦法通過創收來補足自己的所需,維持醫院的正常生存。[1]要有效的維持醫院的正常運行,保證醫療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還需要政府財政進一步的增強對醫院的投入。
自從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我國放開醫療服務市場之后,政府對于醫療服務的投入減少是相當明顯的。因為,醫院醫療技術服務收費要受到政府物價部門的定價制度的管控,不能夠隨意的上調,醫院往往就只能夠是將藥品加成收入當做是醫院生存與發展的一種補償的渠道。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出現醫院“以藥養醫”的運行模式以及“看病貴”的現象。
當前,在部分城市之中開始逐步的嘗試“醫藥分開(離)”的方法,由政府來集中招標采供藥品,對藥品價格進行統一,讓“以藥養醫”的這條路不能夠繼續下去,讓老百姓可以真正的享受到低價優質的藥品。但是這種改革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需要政府加大對醫院的投入,對醫院的補償機制進行完善,否則醫院生存補償渠道就會消失,難以生存。
二、當前政府財政對醫院投入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的財政投入不足,補償金額不夠高
2011年時,我國的公立醫院總數達到了13180個,政府對于公立醫院的財政補償總額達到了10104993萬元,只占醫院總收入中的8.68%,每一家醫院平均獲得的財政補償為766.7萬元,政府財政對于公立醫院的補償相當的有限,而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政府對于公立醫院的投入通常都要占到公立醫院總收入的30%左右。但是近年來,我國公立醫院所獲得的財政補助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都不足10%。財政補償水平嚴重的不足,這很難保證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二)政府財政投入結構不夠合理,政策落實上對公共衛生投入不夠重視
以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深圳市為例,其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市政府財政對于醫療衛生的投入也增長的較為明顯。然而深圳市對于衛生的投入基本上是集中在基本建設資金以及醫療衛生設備之上,為深圳市的衛生事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礎。然而深圳市對于公共衛生的投入卻存在較為明顯的不足。這種情況所導致的結果就是讓有限資源不能夠得到合理的使用,使得公共衛生工作的開展變得更加的困難。
(三)缺乏明確的補償標準
我國政府對于醫院還沒有科學統一的補償標準,很多時候是根據床位以及人員數來進行補償。這種方式雖然簡單,但是卻不能和醫院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工作量、醫療服務質量以及醫療服務效率進行掛鉤。[2]有些醫院在改善醫療服務質量與醫療服務效率上做了很多的努力,并且所花費的人、財、物也較多,如果根據傳統的補償標準,那么政府對于醫院的投入就不會增加,這就不能夠促進醫院提高服務質量。
三、改善政府財政對醫院投入的對策
(一)合理的確定財政補償的水平
對于醫院,特別是公立醫院來講,需要將這些醫院的財政補償納入到財政預算管理中。公立醫院本身就是非營利性質的,通過自己所提供的醫療服務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補償,此外還需要政府對其進行財政補助。然而我國對于公立醫院的財政補償力度明顯不足,財政投入的不足導致醫院的發展所需得不到滿足。因此需要讓財政補助收入在醫院總收入之中的比重得到增加。首先,需要對各級政府的責任進行落實,讓政府在制度、規劃、籌資、服務以及監管方面發揮出自己的作用,更好的維護公立醫院所具有的公益性,讓財政資金能夠得到公平公正的分配。其次,需要從多個方面考慮到財政補償水平的影響因素,并且在對公立醫院的財政補償水平進行確定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醫院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量、醫療服務質量、服務效率、醫院運營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并決定對其的財政投入水平。
(二)對投入方向與結構進行優化,改善政府的投入效率
雖然要增大對醫院的財政投入,但是也需要做到量力而行、量入為出,綜合多方面的因素對衛生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要體現出衛生服務提供與獲得的公平性,并讓財政投入能夠擁有較高效率。在投入方向上,需要向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的地區進行傾斜、向市場能力較弱但是公益性質比較強的醫院進行傾斜。補償辦法需要從以前的供方導向逐步的轉變為以需求目標為導向,并需要盡可能的是通過服務購買的方式來進行補助。在投入的內容之上,需要保證符合規定的離退休人員經費是全額投入,這樣可以有效的減輕公立醫院的負擔,對于在職人員經費的補助則可以根據一定的比例來進行。醫院的基本醫療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以及基本藥物收入占藥品總收入的比例來進行確定。這樣才可以和績效考核進行掛鉤。
(三)對補償標準進行明確,完善補償方式
政府要加大對醫院的財政投入,可以采取經常性補償、專項補償與獎勵性補償這三種方式。經常性補償是根據工作量調整情況來進行補償,需要以醫院財政補助的歷史數據、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量作為基準,對合理的補償投入量進行計算,在每一年都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調整。[3]專項補償則是根據實際發生額的一定比例來提供補償。專項補償是以區域衛生規劃作為基礎的,需要對當前區域中現存的醫療機構數、從業人員、大型設備等進行仔細的盤查,并且要做出合理的規劃,在經過批準之后才可以進行補償。獎勵性補償則是根據具體的評價情況來進行補償,這是一種后補機制,需要對醫院的醫療服務效率、醫院費用控制情況、患者滿意度等進行綜合考察,對于獲得高評價的給予獎勵性補償。
總之,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政府財政對于醫院的投入明顯不足,并且投入所存在的問題也很多,這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礙了醫院的健康發展,為此,需要明確增大財政投入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明確投入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改善,這樣才可以促進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大海.政府對公立醫院財政投入的水平和方式研究[J].財政研究,2010(02):7-9.
[2]李艷波.討論我國公立醫院財政補償機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06):255-256.
[3]喻長嘯,胡碧.當前公立醫院財政補償模式的困境與思考[J],2012,(0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