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彤 孫亮
【摘要】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過程中缺乏規范化運作,招投標管理亟須加強。本文從建設工程招投標及其管理制度的含義出發,通過剖析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進而分析了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制度問題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完善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制度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招投標 建設工程 管理制度 對策
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制度的實施帶來了建筑市場的繁榮,節約了工程投資。但是國內的招投標業務還處于初級階段,建設工程招投標過程中缺乏規范化運作,招投標管理亟須加強。
一、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及其制度概述
(一)建設工程招投標的含義
建設工程的招投標包含招標和投標兩個方面,兩者相互對應。一方面,招標人通過公開招標邀請潛在的投標人根據招標方的要求和意圖提出合理的報價,選擇合適日期公開招標,擇優選擇一個交易對象;另一方面,具有法律資格和投標能力的投標人按照招標人的條件和要求,經初步估算,填寫投標書,提交報價,等待開標,最后由招標人決定是否中標的市場經濟活動。
(二)招投標管理制度
招投標是特殊的市場經濟交易方式,是市場資源的一種優化配置方式,其運作必須具備如下條件:第一,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招投標過程中的一切活動要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通過市場競爭的方式進行。第二,在招標采購項目買賣過程中,買方市場需求大于賣方市場。當買方市場需求大于賣方市場時,賣方多家競爭,采購項目買方主導市場,從而有利于以招標方式擇優選取采購項目,確定中標者。
二、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招標單位存在的問題
1.規避招標。常見的規避招標方式有:第一,將本應該招標的項目不招標,由施工單位提前施工,造成既定事實,未來以罰代管。第二,對于必須招標的項目分拆成數個小的項目,分別報批。第三,將主體工程進行招標,附屬工程直接發包,從而使得附屬工程規避招標。
2.虛假招標。虛假招標,即名為招標實則暗定,多發生在國有投資建設項目中,在這種情況下,招標單位早已內定施工單位、供應商或設計單位,但迫于招標的規定,搞招投標的形式走過場,通過內定標外陪標、暗中偏袒、評標時暗做手腳、低價中標后續再變更合同等方式明招暗定,從而使得投標單位的中標在形式上合理合法。
3.將公開招標變為邀請招標。公開招標是一種規范、合理、公平、科學的競爭方式,招標人以招標公告的形式發出公告,邀請投標人參與投標。在公開招標方式下,擴大了招標人對投標人的選擇范圍,給予招標人充分的選擇權,有利于招標人選擇信譽好、報價合理的承包商。邀請招標,也可稱為有限性招標,招標人以投標邀請書的方式邀請特定組織投標。邀請投標,限定了投標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招投標市場競爭的作用。招標企業將公開招標項目變為邀請招標項目,從而可以控制招標結果。
(二)投標單位存在的問題
1.假借資質。為了承攬工程項目,一些不具備投標資質或達不到投標要求的施工單位,借用他人資質投標,如果中標會支付出借單位高額回報。一旦借用資質的施工單位投標成功,必然嚴重影響工程質量,引發重大問題。
2.圍標、串標、陪標。圍標,即一個投標者借用多個單位的牌子投標,表面上看,多個單位同時參加投標,實際上一個投標者進行操縱,不管哪個單位中標,最終都落入他的手中,從而失去了招投標的意義。串標,投標人相互串通,一家投標,多家陪標,事后再分配利益。陪標,招標單位早已將工程內定給某個施工單位,其他投標單位參與投標只是陪襯內定的中標單位。
三、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制度問題存在的原因
(一)法律法規不完善
在我國建設工程領域中,招標單位處于主導地位,而法律條款又留給招標單位彈性空間,異常激烈的招投標競爭中,任何微小的彈性空間都會影響招投標的結果。現行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不強,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的作用微小。例如,在對串標的認定時,標準籠統,給查處串標行為帶來不小的困難。
(二)違規成本低
目前,我國工程項目承包利潤偏高,因而為了承攬到更多的工程,施工企業不惜采用行賄、回扣等違法手段“攻關”。針對招投標違法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規定了“中標無效”的處罰,但是目前對對招投標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很輕,多數情況下也只是罰款而已。
(三)市場主體利益至上
第一,從招標人方面來看,很多招標人不愿招標,即便招標,也會在招標中千方百計實現個人意圖和想法,抵觸監管,借招標之機進行尋租或腐敗的行為;第二,從投標人方面來看,一些投標人缺乏誠信,法律意識淡薄,為了獲得中標不擇手段,采取不正當競爭,違法亂紀現象叢生;第三,招標代理機構唯利是圖,不敢違背招標人的意圖,甚至與招標單位相互串通、違規操作。
四、完善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制度的對策
(一)完善招投標的法律法規體系
第一,加快制定招投標相關法規。我國從80年代建立并實行招投標制度,已經出臺不少招投標法律法規文件,但招投標的立法依然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加快制定招投標的相關法規。招投標制度的推行,需要保持招投標規則的一致性,要能夠與招投標市場保持一致。要提高地方性法規的質量,盡量減少上位法與地方法規的重復,以節省立法資源。增加對于審理招投標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司法解釋。第二,減少法律法規中的相互矛盾。為了減少法律法規之間的相互矛盾,可以對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清理,找到沖突的規范,解決以下問題:是否設定地方保護規定;資格審查的規定有無違反招投標法;有關標底的規定有無違反招投標法等。第三,以法律制裁替代行政監察,提高違規人的違法成本。目前招投標相關法律法規中,往往采用行政監察處理違規行為。行政監察通常適用于國家機關或國企工作人員,不能涵蓋所有參與招投標活動的當事人,這樣就失去了對非政府性投資項目參與招投標活動人員的約束。因而,應該講法律制裁引入違法行為的認定和處理,提高違規人的違法成本。
(二)完善招投標的監管機制
其一,通過建立統一的建設市場,將所有建設工程招投標活動納入統一的建設工程交易中心進行交易,同時,將分散于多個行政機關的招投標執法監督職能,歸并于一個行政機關,推進招投標統一監管平臺的建設。這是完善招投標監督體制的關鍵一步,是有效預防和懲治腐敗、建立競爭有序的招投標市場秩序的有力舉措。其二,整合紀檢、監察、審計等行政監管部門,在各自開展監督檢查的同時,可以聯合執法,綜合監督,加強招投標活動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的監管,保證招標的法律效力。加大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借助網絡媒介,建立監管信息快速傳遞平臺,便于第一時間對外公開監管過程中發現的違規行為。其三,招標人或評標委員會發現有串標、圍標行為的,及時向招投標監管部門報告,經招投標監管機構復核確認后,依法取消中標資格,建設行政主管部依法對責任單位處罰,并記入信用檔案。
(三)建立招投標信用評價體系
建立招投標信用評價體系,加強政府對招投標市場的監管,規范市場秩序。建立信用評價體系,有助于增強誠信意識,有助于招投標當事人了解真實的信息,有助于政府部門衡量招投標單位資質的好壞。建立信用評價體系,首先需要制定信用標準,界定失信行為,將招投標當事人在招投標階段以及合同履行階段的違法違規行為和失信行為記錄在案,向社會公開并接受查詢,對于信用好的企業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其社會信譽,針對不守信用的企業加以制裁,使信用評價體系的作用得以真正發揮。
(四)建立招投標投訴處理機制
早在2004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就制定并實施了《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活動投訴處理辦法》,是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制度的一大進步,既賦予行政監督部門法定職責,又保護了招投標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但在實踐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現實的問題,諸如招投標當事人投訴沒有及時解決,行政監管部門相互推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要提高政府部門及人員的服務意識,建立專門受理投訴的部門,便于當事人投訴;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投訴管理機制,完善投訴程序,拓寬投訴渠道。更重要的,要建立快速應答機制,當發生糾紛時,在規定時間內快速應答,及時告知投訴人處理情況和結果,使得快速應答機制真正落到實處,避免糾紛產生浪費,同時樹立行政監察部門的良好形象。
參考文獻
[1]楊亦輝.我國建筑工程招投標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J].江西建材,2014(15).
[2]關改先.淺析工程項目招投標管理[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22).
[3]馬翔.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招投標問題的探討[J].城市建筑,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