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磊
摘 要:生物實踐課教學在生物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通過實驗參與操作過程,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生物;實踐;實驗課;人才培養
在農村,普遍存在因為教育力量不足而導致的實踐課程未被重視的問題。從優化農村初中教學出發,針對生物實踐,充分利用農村的有利資源,讓學生離開課堂,走向大自然中開展生物實踐,以生物實踐為主要活動,在大自然中觀察各種生物。以現有農村為基礎,增加生物實踐課程,以此達到提高學習效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一、增強農村初中生物的師資力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是農村學生學習課程的基礎,教師的觀念需要與時俱進,除了教材以外應做好實踐課程的工作。但就目前的農村而言,可能有的教師的自身素質達不到教育水平,對于新課程觀念也不是很理解。所以,應該提高農村教師的質量,提升教師素質。教師是能夠帶動課堂氣氛的引導者,針對生物實踐課程,如果老師的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不強。在生物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實驗課,在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導入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例如,在學習“植物細胞滲透作用”這一章時,通過植物細胞滲透吸水、滲透失水的原理,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創立情境。比如,鹽拌黃瓜時盤子里的水是哪里來的?如果青菜蔫了,如何使青菜重新恢復鮮嫩?讓學生獨立思考,在了解相關知識后,學生明白了細胞吸水與失水的區別。
新課程倡導學生參與思考,而不是以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比如,“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一課,某教師嘗試啟發式傳授,提倡探究性學習。第一,讓學生針對不懂的地方提出問題。第二,讓學生通過自主查找資料的方式尋找答案。第三,由教師與學生展開討論。首先共同討論,引導學生對新的知識進行探究,比如什么是基因?什么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DNA分子上有沒有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然后,指導學生對課本的內容進行講解說明,尋找“有疑慮”的地方,對其進行解答。
二、充分利用資源,開展實驗活動
生物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緊扣教學內容,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切入新課教學。也就是讓學生由簡單到復雜地接受知識,進而提高學習生物的信心。農村中學的實踐條件相對城市而言,是較差了些。但是,學生應該立足現有條件進行創新。何況,農村有很多資源是城市沒有的。教師應該利用生物資源,將生物課堂帶進大自然。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察動植物,針對植物的生活環境進行標本采集,在觀察植物的同時,學習在生活中學習生物。在觀察動植物時,對動植物進行分類辨別。例如,是奇蹄目還是偶蹄目動物?是單子葉植物還是雙子葉植物?教師也可以利用活動課程,將生物課程中的實踐用于田野或者菜棚的種植,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做到理論與實際結合。這樣,在擴展視野的同時,加深了教材中知識的運用。
例如,某中學七年級生物教材中的實踐課內容:觀察綠色植物葉的形態。實踐課程以班為集體、以組為單位。教師在實踐課程開始之前,做好準備工作。①將學生分成六個小組;②向學生介紹活動內容;③進行小組討論:觀察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使用哪種工具進行采集?采集過程中也應注意哪些問題?標本應該使用哪些工具進行制作?等等。材料準備完畢后,進行實踐課程教學。①由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任何有趣的植物,將發現的事例進行記錄。②由教師收集相關資料。③學生準備對采集的綠色植物進行觀察記錄,并制作標本。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帶領同學出去必須要注意安全。
三、增加第二實踐課堂教學
在學校的課程安排上,可以請農村的種植戶前來舉辦演講,讓他們傳授種植經驗,用生活中的實例向學生證明實踐是學習的真知。在教學實踐上,增設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同學開展課外活動,這對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新課程強調學校應與社區相互合作,重視學校內外的各種教學資源。為了新課改的教學目標,農村學校應該和社區建立良好的聯系。生物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緊扣教學內容,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切入新課教學,讓學生由淺到深地接受知識,進而提高學習生物的信心。
例如,某校開展生物第二課堂實踐活動,內容主要是針對生物課堂進行知識擴展,探究性學習生物相關知識等。具體活動流程:第一,由于第二課堂是針對學生興趣的活動,所以只要求有興趣的同學參加,在題目擬定方面盡量滿足學生的興趣。根據活動需要,初步決定的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如“糯米酒的制作原理”“制作葉脈書簽”“調查學生的早餐狀況”等,最后通過投票選取主題。第二,確定主題后,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學校器材,進行自由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第三,活動實踐結束,對成果進行展示。根據主題的不同進行小組匯報,實驗產品予以展示。
結束語:農村初中生物教學相比城市初中生物教學,存在著一定的劣勢,但也有自身優勢。筆者認為,教學是一種教師講授、學生學習的雙邊活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自始至終扮演的是學習的輔助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只要教師注重啟發、注重教學方式,學生就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學會注意怎樣歸類、怎樣取舍、怎樣加工和整合生成新的知識,進而為他們的創新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蔡偉麗.利用一種生物材料進行一組初中生物實驗的探討[J].生
物學通報,2011(9).
[2]周壽紅.新課標下農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狀況及對策[J].考試
周刊,2010(12).
[3]朱玉陶.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
學論壇,2011(2).
(江蘇省邳州市趙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