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新
聽蘇派名師作觀摩課,常令我們一唱三嘆,拍案叫絕。開講時“一語天然萬古新”,導入時“未成曲調先有情”,點撥時“巧把金針度與人”,結尾時“能探風雅無窮意”……蘇派名師精彩絕倫的課堂教學,正是源于他們擁有更精彩、更智慧、更詩意的課堂教學語言。
一、一石激起千層浪——巧引入
《走進圓的世界》片段:
……
師: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些。見過平靜的水面嗎?如果我們從上面往下丟進一顆小石子(播放動態的水紋),你發現了什么?
生:水紋、水紋、圓……
師:其實這樣的現象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伴隨著優美的音樂,陽光下綻放的向日葵、花叢中五顏六色的鮮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環、用特殊儀器拍攝到的電磁波、雷達波、月球上的環形山等畫面一一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從這些現象中,你同樣找到圓了嗎?
生:找到了。
師:有人說,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秘,好嗎?
賞析: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目前所展示的真理感到震驚。”老師的導入,宛若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在老師充滿詩情的吟誦中,學生的學習心情經歷注視—好奇—激動—驚羨—高漲這一連串的復雜變化,課堂里彌漫著與生命萌發相通的濃郁的人文氣息。在這種融融的人文氛圍中,學生似乎已隱約觸摸到“圓”跳動的脈搏,感覺自己正慢慢地融入“圓的世界”。當聽到“有人說,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秘,好嗎”時,學生會發現這里似乎沒有精彩可言,這是最普通的詞語,表達著最直接的情感,然而它卻是對他們“走進圓的世界”最誘人的煽情之語。信手拈來、舉重若輕,這也許就是蘇派名師課堂語言的精妙所在。
二、腹有詩書氣自華——巧夸贊
《走進圓的世界》片段:
師:你能利用這些材料,試著畫出一個圓嗎?
生:能。(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畫圓。)
……
師:可是,既然不用圓規,我們依然創造出了這么多畫圓的方法,那么俗語中為什么還會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說法呢?
生:我想,大概是古時候的人們沒想到這些方法吧?
生:我覺得不是這樣,因為,或許一開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指的是沒有圓規和“矩”畫不出方和圓,但是流傳到后來,它的意思已經發生了改變,不再僅僅指原來的意思了,而是指很多事情,必須講究規矩,遵循章法。
師:真沒想到,一條普通的數學規律,經過千年流傳,竟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一條重要的人生準則。當然,同學們能夠利用各自的智慧,成功演繹“沒有規矩,仍成方圓”,足以說明大家不凡的創造力。
賞析:寥寥數語,名師的學問底色顯露無遺。授課的張老師雖然研究的是數學教學,但他博通經史,深諳考證,根基深厚,思路才能如此開闊,發言才能如此感人,于課堂教學評價之時才能游刃有余。當孩子出現意想不到的語言時,我們該怎么處理?我想,尊重是第一位的。要讓他充分地把他們的意見表達出來。千萬不能置之不理,或過早地下結論。由此可見,張老師是一位評價高手,于無形之中給予學生終生難忘的激勵。因為張老師懂得:尊重學生是最好的教育手段,一個不懂得尊重學生的老師,將永遠成不了一個好老師。正如法國作家貝爾納諾所說:“重要的是提高人的價值,也就是說,使他意識到自己的尊嚴,相信自己的精神的自由。”
三、柳暗花明有一村——巧點撥
《美麗的軸對稱圖形》片段:
……
生1:我認為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因為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部分,就可以完全重合了。
生2:我認為不是。因為平行四邊形如果沿著對稱軸對折不可能重合。
師:我想和你握一次手。握手并不表示贊同你的意見。而是因為你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第二種聲音。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的課堂只有一種聲音,那會多單調啊。
……
師:數學學習講究深入。就五個圖形,我們還有話要說,如第一個梯形是軸對稱圖形,但是……
賞析:一次握手,二三妙語,莫不體現出蘇派名師精湛的教學藝術。這段話,不僅是對發言學生的一種欣賞與激勵,而且表達出教師對課堂交流多元、多樣意識流的尊重,更是老師所追求的教育理念的自然物化。
四、天光云影共徘徊——巧延伸
《走進圓的世界》片段:
師:西方數學、哲學史上歷來有這么種說法:“上帝是按照數學原則創造這個世界的。”對此,我一直無從理解。而現在想來,石子入水后渾然天成的圓形波紋,陽光下肆意綻放的向日葵,天體運行時近似圓形的軌跡,甚至于遙遠天際懸掛的那輪明月、朝陽……而所有這一切,給予我們的不正是一種微妙的啟示嗎?至于古老的東方,圓在我們身上遺留下的印痕又何嘗不是深刻而廣遠的呢。有人說,中國人特別重視中秋、除夕佳節;有人說,中國古典文學喜歡以大團圓作結局;有人說,中國人在表達美好祝愿時最喜歡用上的詞匯常常有“圓滿”“美滿”……而所有這些,難道就和我們今天認識的圓沒有任何關聯嗎?那就讓我們從現在起,從今天起,真正走進歷史、走進文化、走進民俗、走進圓的美妙世界吧!
賞析:詩意,從來沒有像這節課這樣,以一種開闊、深邃、美麗的形式流淌在數學課堂。聽著聽著,突然有一種錯覺:名師不是站在講臺上,甚至不是在學生中間,而是和學生圍坐一圈,閑閑地敘,淡淡地笑——漫談,吟誦,引領,拓展——于恬淡從容的氛圍里,教學語言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學生的心田,教學流程如一幅意含山水的畫卷,在詩情畫意之中徐徐舒展。
有人說,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智慧之花。名師的語言,豈止可贊為智慧之花,簡直猶如點點音符,撥動著學生情感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