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于佳
【摘要】河洛大鼓是河洛的民間藝人發展起來的一種曲藝形式,其藝術特征主要體現在藝術表演形式上的優雅、悠閑,曲辭的風格也是高雅規范。目前,當代的河洛大鼓藝術呈現出多元的雅化發展取向。文章針對河洛大鼓的發展取向以及社會教育功能這兩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分析,描述了河洛大鼓在當代社會中的發展取向,并從社會教育視角出發,分析了河洛大鼓的社會教育功能。對河洛大鼓的發展趨向及社會教育功能研究具有一定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
【關鍵詞】河洛大鼓;發展取向;社會教育功能;功能分析
河洛大鼓是以洛陽琴書為基礎,經過民間藝人發展起來的一種曲藝形式。河洛大鼓在發展初期,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清朝初期曾面臨過幾近絕跡的情況,但隨著河洛大鼓的普及,近來河洛大鼓開始步人人們的生活,并在商業時代對不同身份的人們的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河洛大鼓有著其高雅形態和民俗化的特定形式,這對于河洛大鼓的發展取向和其所產生的社會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積極挖掘和保護民族文化遺產。
一、雅化發展取向及其社會教育功能解析
一般而言,藝術沒有雅俗之分,雅俗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當代社會上,人們用雅俗來形容藝術,只是一種評價用語,而不帶有色彩,這種描述方式貫穿在藝術發展的歷程中,對于藝術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河洛大鼓的雅化與俗化之分,也正是對其藝術價值的肯定。雅化與俗化相比較,雅化顯得規范而且穩定,是社會上的一種正能量,對于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河洛大鼓的一種社會教育功能。而俗化是指河洛大鼓的曲調豐富而生動,具有一定的娛樂性質。河洛大鼓的雅化是因為它源于琴音,而琴音的文辭比較優雅,帶著一種莊重神秘的音樂特色。洛陽琴書的琴音文詞高雅,音樂特色莊重而神秘,在洛陽琴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河洛大鼓也身具其“高雅”的特色,在音樂取向上明顯地帶有“高雅”的基調。其高雅的音樂取向使其對當代社會的教育功能更加明顯。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逐漸發生變化,因此河洛大鼓的高雅取向也隨著人們審美觀的改變而發生變化。
(一)河洛大鼓的雅化發展取向
在現在的河南大鼓的發展之中,應堅守“高雅”的發展趨向,主要方面包括:第一是河洛大鼓使用的樂器以及道具主要是打擊樂、弦樂、警堂木、折扇等,這些樂器需要進行現代化的“雅化”。第二是河洛大鼓的藝術表演也需要進行雅化。河洛大鼓需要具有較高文化修養的人才能欣賞。河洛大鼓是一種綜合性比較明顯的藝術形式,在近來的演繹中發現其藝術表演形式還存在很大的缺陷。第三是滿足人們的需要,進一步的雅化自身。河洛大鼓只有不斷地推出雅化的藝術作品,才能讓河洛大鼓保有其獨特的高雅魅力。
(二)雅化的河洛大鼓的社會教育功能
河洛大鼓發展的雅化取向也對當代社會產生了教育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河洛大鼓的高雅取向能夠對大眾進行高雅的審美教育。它作為曲藝的一類,其高雅的風格具有一定的心靈感化作用,其曲藝內容可以培養人們的審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對河洛大鼓的最新研究發現,高雅化的河洛大鼓藝術能夠引導人們的審美能力的發展。同時,河洛大鼓的高雅取向還能為當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人們提供心理安撫和精神食糧。現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日益加大,河洛大鼓的高雅取向能夠有效地減輕人們的生活壓力。最后,河洛大鼓的高雅取向能夠起到引導和影響社會和諧發展的功能。它能夠有效地給現代人以聽覺感官的愉悅,不僅如此它還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對于社會上的知識分子群體來說,這種雅化河洛大鼓能夠啟發知識分子對于知識的追求。
二、俗化發展取向及其社會教育功能透視
河洛大鼓的俗化主要是指那些具有粗放的、通俗易懂的民俗化風格,它可以滿足一般群眾的需求。河洛大鼓的俗化主要是社會群體根據社會人們的生活需要而創造的。河洛大鼓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表現出俗化的一面,但是河洛大鼓的俗化僅僅是道具和樂器等方面的結合,不是內在質性的真正交融。隨著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河洛大鼓需要在更高的俗化進一步演進。
(一)河洛大鼓的俗化發展取向
河洛大鼓的俗化取向應體現在:第一,在傳播方面,河洛大鼓需要在俗化上進一步演化,更加的開放化、大眾化。第二,河洛大鼓的俗化不是指低俗文化的自由泛濫,而是強化河洛大鼓能夠更加適應大眾的口味實現平民化和大眾化的價值趨向。河洛大鼓的俗化應該遵循傳統的文化風格,引導廣大普通民眾階層向往理想和追求美好的審美情趣。另外,河洛大鼓在傳承方面也應該進一步向俗化邁進。傳承主要是指創新和繼承,傳統河洛大鼓這門藝術的傳承方式是師傅帶徒弟。這種傳承模式缺乏交流式的表演活動,而且缺乏創新的內在動力,必須要進一步的優化傳承方式,使得其傳承更加的開放。
(二)俗化的河洛大鼓的社會教育功能
河洛大鼓發展的俗化取向有其特定的社會教育功能:首先是河洛大鼓傳播的俗化取向,可以推動其藝術生產與藝術消費,促使藝術和人的和諧發展。然后促使人們在河洛大鼓中放松緊張的精神,構建符合人們精神所需的藝術生產體系。最后,河洛大鼓的大眾性俗化取向對于藝術市場的拓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它的俗化可以提升河洛大鼓的影響力,擴大曲藝生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河洛大鼓是在洛陽琴書的基礎上發展成的新的曲藝形式,在現代社會中研究河洛大鼓在雅和俗兩方面的發展取向,通過其發展趨向的研究,可以促進河洛大鼓的進一步發展,使得河洛大鼓能夠與時俱進,體現當代的現實生活,更加符合人們的審美觀念,發揮其特定的社會教育意義,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冷慧,馮光鈺,王志喜.河洛大鼓的曲辭雅俗談[J].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14,4(14).
[2]周加申,王家棟,呂成武.淺談河洛大鼓的發展取向[J].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13,7(10).
[3]周鋒,張志偉,陶琳衛.淺談雅俗觀念的起源及其政教原因[J].上海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27(41).
[4]曹廷華,周淑芹,王志華.論河洛大鼓的雅文化俗化與俗文化的雅化[J].社會科學戰線,2011,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