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美
【摘要】有效的音樂課,它的每一個教學實踐活動都必須著眼于音樂展開。讓音樂為學生打開一扇窗戶,應該從音樂本身出發;音樂課交流和評價的有效性有賴于教師給予學生的適時點撥和課堂掌控,真正讓教學評價起到發展性與激勵性相結合的作用;音樂課中的拓展教學活動應該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從實施內容的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拓展、延伸,做到緊扣目標,升華目標。
【關鍵詞】音樂課堂教學;音樂本位;教學實踐;教學評價
一、音樂課堂教學的各個教學實踐活動應堅持音樂本位的原則
任何一節有效的音樂課,它的每一個教學實踐活動都必須著眼于音樂展開。讓音樂為學生打開一扇窗戶,并能引導學生通過這扇窗戶來感受生活、陶冶情操,培養他們各種優良的品質和對美的判斷能力。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的實踐活動時,一定要遵循音樂本位的原則。首先,在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上,應在學科綜合的同時突出學科特征。成功的導入對一節課的目標的完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導入在心理學上也稱為知識的先行組織者,是對舊知識的激活并通過某一活動情境進入到新知的學習,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教師要思考的是如何激活學生已有的音樂經驗,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進入到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中來。導入方法要靈活、巧妙,要根據學生已有的音樂經驗、年齡特點、學習興趣設計新課的導入,不能喧賓奪主,把音樂課上成文學課或歷史課。其次,在歌唱與鑒賞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尊重音樂藝術是情感、聽覺的藝術這兩大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根據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內容,初中、小學教學大致以唱歌課為主,高中以鑒賞為主。在小學歌唱教學的過程中,基于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容易長時間集中的特點,應以一個“趣”字為突破口,但為了突出音樂性,我們不僅是游戲激趣,更多的是注意用音樂的節奏、旋律、歌詞和所包含的豐富情感的音樂美去激發學生對歌唱的興趣,通過各種音樂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能夠保持學習熱情的氛圍,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興趣。同時,“聆聽——模仿”是“學會歌唱”的重要途徑,即用各種方法喚醒學生的耳朵聆聽音樂,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愿意模仿教師唱歌的狀態唱歌,在視覺聽覺的雙重輔佐下,在不斷地重復、不斷地模仿。對于初中階段的歌唱教學,堅持音樂本位的原則體現在,在歌唱教學中對于“有表情地歌唱”要給予高度的重視,教師應引導學生體驗、表現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節奏與句法、連音與非連音、高潮與鋪墊等方面的特點,運用這些特點對歌曲進行藝術處理,啟發、鼓勵學生加強歌曲的表現力,更好地培養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明白無論是什么演唱形式,其實都是聲音的活動,盡力控制好自己的音準、氣息,不追求大音量,引導學生要有圓潤優美的嗓音、清晰含情的咬字吐字,唱出的聲音要給人以挺拔向上的感覺,讓學生慢慢地體驗“聲音是有表情的”內涵。在高中的鑒賞教學中,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賴于音樂聽覺能力的提高。所以聽覺體驗應為高中學生的主要學習形式,以聽賞、演唱、演奏、比較、探究、討論為具體學習方法,其中聽賞、演唱、演奏是獲得音樂基本技能提高鑒賞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深入理解音樂作品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學中應根據教學材料的特點,盡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聽、唱、奏,盡可能地多給學生聽賞、聽辨的時間,避免非聽覺體驗的時間過長。為了使學生獲得深刻的聽覺體驗,教師應認真設計有效的問題和活動,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鼓勵學生創造性地理解和闡釋作品,表達自己獨特的審美感受。同時由于音樂本身具有模糊性和非語義性的特點,所以欣賞教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表述要適度,要符合音樂欣賞的特點與規律,并且欣賞活動應以學生的自主體驗為主,避免用主觀的感受或經驗暗示、影響學生,禁錮學生的思維、遏制學生的想象,使得欣賞過程變得簡單而枯燥。
二、音樂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應堅持指導與激勵相互結合的原則
由于音樂教育作為一種藝術教育,具有其獨特的學科藝術特征。音樂的特殊屬性,決定了音樂對于人的素質培養所起作用的途徑是不同于其他學科的,這也決定了在音樂科中進行學生評價時,不能像其他學科那樣,倚重知識體系結構而開展定量評價,新課改以來,音樂教師都充分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是,也正因為這點,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變得流于形式,不管學生回答的效果如何,教師都會給以他們“很好”、“很棒”等之類的表揚,久而久之,學生就對音樂的歌唱、鑒賞失去了正確的審美判斷的能力,使得音樂教師的評價失去了應有的意義。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營造積極評價氛圍,在師生的共同參與下,對學生學習的過程、課堂上的表現與參與的積極程度進行及時的、正確的知識指導,又有人性激勵的合理的、恰當的評價。讓學生在師生、生生評價中,學到豐富的音樂知識與提高審美能力的同時,培養了他們大膽、勇敢自信的品質。總之,交流和評價的有效性有賴于教師給予學生的適時點撥和課堂掌控,只有讓學生認真關注了,才能大方自信地點評,彼此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真正讓教學評價起到發展性與激勵性相結合的作用。
三、音樂課堂教學中拓展教學應堅持促進學生對音樂延伸發展的原則
音樂課中的拓展教學活動應該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應根據課題實施內容的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拓展、延伸,做到緊扣目標、升華目標。這一環節可以是課前、課中與課后,通過這項教學活動,可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增加學生音樂知識的儲備,培養他們自主探究與發展思維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音樂素養。同時,達到音樂課的延伸拓展內容應該與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相聯系,可以作為教材的補充,也可以作為培養學生歌唱、欣賞能力的儲備內容,這些活動是利于聚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發展其音樂素養及綜合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提醒學生將在課堂上學到的技能和知識以及藝術表現的要求,遷移和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音樂學習的各個瞬間。所以,對于拓展教學活動我總結了四點要求,讓拓展活動更具有實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拓展性要和音樂主題相一致的原則;拓展活動規則要淺顯易懂,易于學生操作的原則;拓展活動要有音樂性,而非簡單地調動學生趣味的游戲,學生要在活動中有所收獲,音樂素養要有所提升;拓展活動的關鍵在于一個展字,我們要在原有的音樂元素的基礎上有深度地提升,不是簡單的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