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炎冰
[摘要]草根文化,是沒有經過加工和改造的,相對于雅文化、上流文化、宮廷文化以及傳統文化而言,是屬于在一定時期內由一些特殊的群體、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文化潮流現象。聲樂演唱中的草根文化,有著廣大的聽眾,在鼓勵草根演唱良性發展的同時,打造聲樂演唱中草根文化的精品,逐漸培養和提高人民的審美意識。
[關鍵詞]聲樂;演唱;草根文化
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在全國政協文藝界委員聯組會上,郁鈞劍和趙本山兩位委員就草根文化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春晚是否應該限制草根節目的數量?草根節目過于盛行是否會影響國家的主流文化?
一、草根及草根文化的概念
草根一詞最早是來自英語中grass roots,《人民論壇》是這樣定義草根的,“草根”是一個形象的比喻,指普通平民百姓,他們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范圍包括工人、農民等一般城鄉居民;草根文化,是沒有經過加工和改造的,相對于雅文化、上流文化、宮廷文化以及傳統文化而言。社會學家艾君在《改革開放30周年解讀》中對草根文化這樣界定,草根文化屬于在一定時期內由一些特殊的群體、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文化潮流現象,它實際是一種“副文化、亞文化”現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質,屬于一種沒有特定規律和標準可循的社會文化現象,是一種動態的、可變的文化現象。
在草根文化日益風靡的今天,催生出很多草根明星。筆者僅著眼于聲樂方向,來研究聲樂演唱中的草根文化。
二、聲樂演唱中的草根明星
(一)草根明星的特點
聲樂演唱中的草根明星的特點有以下三個方面:
1.沒有經過正規專業院校的學習和培訓,靠的都是自學與模仿,加上不斷的練習。
2.他們出身于一般甚至是貧困家庭,父母都是工薪階層或在家務農。
3.這些草根其中有一些有較高的歌唱天賦和嗓音條件。
(二)草根明星何去何從
對待近幾年新興的草根文化,首先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舞臺和更多的機會,并鼓勵有才能的人積極踴躍展現自己。其次,應該扶持和愛護這些真正的具有藝術才能的草根演唱,并加以正確的引導。社會對于真正具有較好藝術天賦草根演唱者,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1.對于確有天賦的草根,由相關團體出資,接受專業院校的學習。例如來自山西偏遠農村的草根演唱明星張倩云,從她演唱的《春天的芭蕾》,可以看出她具備非常好的歌唱天賦,年紀尚輕。對于這樣的草根歌者,就可以好好培養。
這樣的學生容易培養,將來能有更高的藝術造詣,也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2.在地方文化單位,發揮特長,為地方文化的繁榮貢獻力量。有很多草根,可以植根在當地,繁榮當地的文化生活。現在隨著人民精神生活的日益豐富,很多鄉鎮以及城市,人民對文化精神生活要求逐漸提高。地方文化單位以及城鎮的各個社區都需要這樣的骨干,來充實和繁榮群眾的文化生活。
3.進入專業的文藝團體,轉為正規軍。作為草根明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進入專業的文藝團體。李玉剛通過《星光大道》把自己唱進了中國歌劇舞劇團。李玉剛終于從一名草根變成了國家級院團的一名“正規軍”,這是演唱草根明星發展的最高境界了。
三、聲樂演唱中的草根文化帶來的利弊
文化這一上層建筑,它與經濟和政治是息息相關。草根一旦走紅成為明星,對大眾的審美觀、價值觀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聲樂演唱中的草根文化,也會對社會帶來一些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一)帶來的益處
1.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提供一種宣泄渠道和減壓方式。一方面,草根文化起源于民間,草根明星出自大眾,草根的演唱自然就和人民大眾的文化生活息息相關,所以他們的演唱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從另一方面看,也是老百姓宣泄情感的一種渠道和減輕工作壓力的一種方式。
2.為大眾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舞臺。在過去,音樂愛好者若想完成音樂夢想,必須通過多年的音樂培訓,參加專業比賽取得好的成績,而現在卻如此簡單,只要你有動人的歌喉,無論你的年齡、身高、學歷、長相,你都可以來各類參加電視臺舉辦的歌唱比賽,這些比賽為草根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和空間。
3.高收視率帶來的經濟效益。今天的電視節目,很多都轉向了“草根化”,因為草根化的節目,具有一定的收視率。粉絲們在看這些草根演唱的同時,會不同程度地想象自己在未來也能登上這個平民舞臺。高收視率,必然帶來高的經濟效益。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社科院在舉辦超女的次年元月份發布的《文化藍皮書》估算出超女節目各利益方直接總收益約7.66億元,對社會經濟的總貢獻至少達幾十億元。
4.為高雅音樂的傳播奠定基礎。李玉剛的《貴妃醉酒》和劉大成的《飲酒歌》,會讓一個從未接觸京劇和美聲的人,開始接觸和欣賞,所以這些草根的演唱也為高雅音樂的傳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二)產生的弊端
粉絲們從草根明星的一夜爆紅,幻想到了自己今后的無限可能性。所以當初的快樂女聲異常火爆,甚至出現粉絲們四處奔走呼號。但這些現象的背后,卻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因素:
1.誤導學生,急功近利。這些草根明星的走紅,會誤導部分學生。他們認為專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炒作和包裝。于是,學生急功近利并不安于學習,只要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只要能走紅,不惜一切代價。
2.難成精品,難成大家。誠然,對于草根明星的演唱,筆者也是極為喜歡,但是如果把這些當做全部,未免是一大遺憾。藝術的精品是能給人心靈的震撼和靈魂的升華,草根文化可供思考和品位的東西不多。草根的演唱,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很少涉足藝術的經典。草根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由于種種不確定的因素,也很難成為歌唱領域中的這一時代的大家。
四、積極引導和打造聲樂演唱中的草根文化
(一)鼓勵良性發展
對于聲樂演唱中的草根文化,應鼓勵良性發展,不應去限制。草根文化是一種副文化,是對主流文化的補充,是人民大眾最容易接受的文化。草根文化的聲樂表演,有著廣大的聽眾,應該鼓勵聲樂演唱中草根文化健康良性地發展。文化欣賞,提倡多種文化的并存,一花獨放不是春,滿園斗艷才叫春,這樣也有利于聲樂藝術的發展;對于全民大聯歡的春晚上,多點草根演唱也無妨,不應該對草根演唱有所限制。兩種文化的演唱都是重要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
當下,當我們打開電視,電視節目播放的以草根明星居多。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都是必不可少的,至于誰多誰少,這個比例應該是動態的。目前草根明星的演唱多點也無妨,隨著人民的欣賞水平日益提高,聲樂藝術上的精品和演唱精英會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人民長時間欣賞了草根的演唱,也會逐漸培養出更敏銳的審美意識后,會逐漸接受和喜歡經典的音樂,所以草根的演唱也起一個承上啟下的功能。
打造草根文化精品,培養和提高人民的審美意識
在草根演唱良性發展的同時,要打造聲樂演唱中草根文化的精品,即要挖掘和培養草根演唱者中極具天賦的歌者,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廣闊的舞臺,不斷打磨他們演唱的技術和作品,逐漸培養和提高人民的審美意識。
現今有這種現象,不少人知道“大衣哥”朱之文,卻不知道我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很多在國際聲樂比賽中獲大獎的選手,在國內卻無人問津,這些我們自己培養出來的國際頂尖級的歌唱家,在他們最輝煌的歌唱時期,為外國人服務。原因是他們在中國卻沒有市場,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尷尬的局面?與人民審美意識的培養和媒體的導向兩方面有關。一方面,培養人民審美意識,除了打造草根文化精品之外,更重要的是媒體和專業文藝工作者一定要以傳播優秀經典的文化為己任,讓廣大人民聽眾能欣賞到最好的演唱者和最經典的唱段;另一方面作為媒體,應該逐漸引導人民大眾欣賞經典的藝術,而不是以收視率為唯一的指標。
草根文化中的聲樂演唱,有著廣大的聽眾,是聲樂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各界需要做好積極的引導,讓草根文化朝著更積極和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務于人們的文化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