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富貴


[摘要]鋼琴即興伴奏這門學科是高師音樂系一門重要學科,也是每個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門重要藝術,通常情況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但是能最后熟練運用這門藝術的卻為數不多。文章講述了如何進行即興伴奏教學,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門藝術。
[關鍵詞]即興伴奏;教學方法;高師;音樂系學生
最近幾年,我一直在研究如何讓這門藝術為大多學生所接受,并能開花結果。多年的潛心研究,把理論與教學實踐想結合,探索出即興伴奏的方法,培養出不少伴奏能手,取得了一點經驗??偨Y如下:
第一,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因為高師音樂科學生畢業后絕大部分都得從事教育工作,分配到中小學做一名音樂教師,他們所面對的對象不是欣賞你高深的鋼琴大作品和西洋的詠嘆調,而是你動情的演唱和演唱不分開的富有情趣的即興伴奏。如果伴奏織體節奏設計合理,它有一種無窮的力量被喚起,就能引起心靈的共鳴,激起學生審美的渴望。
第二,從理論基礎上抓起。即興伴奏看似簡單,但是學起來比較繁瑣,要求學生必須把樂理、和聲、作曲、配器、復調等學科弄懂、弄協調,因為伴奏進行也是一種無形和聲的進行,配器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響伴奏效果的好壞。你在彈的過程中,歌聲、左手的低音、和弦、右手的旋律,再加上各種音型,也是一種配器組合的結晶。所以從理論上要豐富自己的頭腦,知識越多,伴奏花樣也就越多。
第三,在課堂教學方面,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我每一堂課,都提前兩周進行備課,如何把一首好的即興伴奏完美地奉獻給學生,自己下了一番苦功。下面就具體課例進行分析。例如《長江之歌》這首歌學生都會演唱,在和聲功能配置上,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我啟發同學發言,說錯了不要緊,最后教師和學生共同把功能配置完后,進入了下一個課題,如何安排和聲織體結構。我沒有馬上給同學彈奏出來,而是讓同學先想,發揮教師學生雙邊活動的能力,最后確定最佳方案。先提問同學這是一首什么類型歌曲,有的同學回答是抒情的,也有的回答是敘事的,還有的回答是進行曲式的,最后教師給同學確定,這是一首以抒情為主也有敘事曲的穩定的進行曲魄力的歌曲。這首歌曲的前奏宏偉、有氣魄,所以編配時,右手旋律彈八度的同時,最好加上和弦,聲音結實畫了長江秀美的景色和對源頭的眷戀之情。歌曲進入第二句也就是B段,旋律和節奏進行都有所對比。我啟發同學這句如何襯托和刻畫?同學說出了各種想法,我又加以講解。這是一句擬人的寫法,把長江比喻成母親,哺育了中華大地的優秀兒女,所以我提出用低音旋律,代表我們內心對母親河的無限熱愛崇敬之情,左手低音婉轉的旋律加上右手在高音區下行琶音(代表流動的降水和不平靜的心情)的襯托,寄托中華兒女對滾滾長江的感激之情,這樣就給人一種音詩畫的感覺。歌曲在兩句之后馬上進入第三句(A1段),也就是高潮之處,高潮出現之前用什么旋律引出來,我采用了左右手分開的八度形式:窮的力量在進發,也能給演唱者提高情緒起著一種無形的推動作用。第三句進入,歌者情緒高漲,旋律進入高音,音量宏偉寬厚,這時伴奏一定要跟上。此時我下面的想法和同學非常一致,右手八度加進和弦彈旋律,左手低音八度和弦伴奏變為密集型。緊湊非常激動的心情,右手上行八度旋律代表一種無窮的力量,旋律伴奏交相呼應,再加上歌者激情的演唱,給人一種音樂非常完美、氣勢磅礴、積極向上的感覺。整個歌曲編配完之后,我自彈自唱給同學欣賞,讓同學到琴前觀看演奏,因為聽的時候感覺不到雙手在鍵盤上的位置和力度以及教師的情緒等,通過觀看使同學更能直接地接受了美的熏陶和伴奏手法。
這一課例充分說明,伴奏的編配不單單是旋律和幾個和弦的問題,它必須幫助演唱者根據歌曲段落的不同旋律的變化和歌詞表達的意義,巧妙地安排各種非常形象的和聲織體伴奏,從而和演唱者形成一個完美和諧的統一體。
以上是我對即興伴奏課教學的一點體會,但是要想讓學生真正掌握,一堂課一首歌是完全不夠的,要通過教師長時間引導,進行各種風格歌曲伴奏的教學,讓同學舉一反三,經常練習。還要引導學生經常聽看一些音樂會和交響樂,積累自己的音樂詞匯,引導學生善于開發創造,把教師和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并且加以發展美化,這樣才能達到即興伴奏教學的真正目的,使這一藝術學科之花茁壯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