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展示空間豐富多彩且富于變幻。對設計學意義上的空間進行詮釋是抽象且枯燥的,但在設計實踐中如能全方位、多維度的認識和表現空間確是饒有興味,是對空間復雜性認知的合理回歸。也是適應現代社會立體多元的必然選擇。時空在虛實的流變中揭示了現代設計、當代藝術的本質面貌。面對既熟悉又陌生的空間,為從事藝術設計的學子以展示空間的小舞臺搭建一個剖析、研究的平臺,在這之中找尋空間的美并暢游其間。
【關鍵詞】展示;空間;認知;創造
空間這一造型藝術的專業詞語,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到現代設計領域中。在環境藝術及展示設計中,人們惟恐離空間一詞太遠,以談論空間為時髦,空間一詞似有等同設計的同義語之勢。在設計實踐和藝術設計的領域里,我們所說的空間是建立在人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為目標的,是由一個物體同感覺它的人之間產生一種相互關系。它是視覺感受中的三維空間,是靜態、靜止的空間,與此同時,人們在設計藝術作品的實踐中賦予空間更多層面的形態和意義,在視覺效果上又包含有運動和時間的因素,電影中“蒙太奇”就是空間運動變化的有效手段,它造成人們心理空間活動的延伸,我們著力于空間形態的創造,形態不一定就是“形”,造型也不僅指長、寬、高。空間的意義在于對物象的表達,在于變化,可見的實景是空間,不可見的虛擬也是空間,有形的是空間,無形的也是空間,所以我們說物理學常態下的空間是以“量”為基礎的,是有限空間。而心理學意義上的空間是以“態”為基礎的,有“場”之效應的無限的空間。人們根據空間與人特定的關聯性,將運動和時間以至聲音、陽光、情感等因素融入空間,形成四維仍至多維空間。現代的設計運動為空間形態注入新的形式和內容,我們在談論空間,對空間的詮釋論述中冠以很多晦澀難懂的形容詞的同時,卻鮮有人將空間和功能的關系進行全面、清晰的闡述,空間一詞越發成為純學術的孤立的概念。這勢必會給人們(特別是在校學生)對空間概念有認識上的誤導。以至以訛傳訛,形成概念的神秘化、玄學化、模糊化,所以我們以為有必要對我們所認同的空間進行一次因果關系上的梳理,搞清楚空間的生成,效果以其外延作用。
一、空間的原點
功能是產生形態空間的決定因素,也是最積極的要素,功能在前,空間形態在后(有時它們又像一隊孿生姐妹形影相隨不分離),離開功能性談空間只能是抽象意義上的空間。我們在實際的藝術和設計實踐中都有很深的感受,不論是環境藝術、室內設計、展示設計、空間形態的優與劣,直接產生與功能設計是否合理、到位,尺度、比例、體量是否完美、精到。我們看大師們的作品無一不透徹出對功能設計的獨到理解。貝聿銘設計的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在異形狹長的限定地帶上,設計出了具有貝氏現代主義風格的杰出建筑,細觀他所設計的內、外部空間,以及他對材料的選擇運用,就像是一位音樂大師指揮樂團演奏和諧優美的樂章。對功能細節表現手段的理解把握,使作品及設計本身在功能的作用下營造出恢弘的強烈的空間對比感受,將現代主義設計風格融入了對人的生理、心理兩方面的關愛,賦予了現代主義以人為中心新的設計理念,形成了嶄新的現代主義設計風格。
二、觸摸空間
展示設計是一種人為環境的創造,空間設計就是其要素中的核心。空間就其本質上講是一個“超維”的概念,不同的空間形態有不同的實用功能,更會導致不同的心理刺激及反應。不同的設計形式對空間的理解和考量也不盡相同。如:雕塑體現的三維空間與人的關系是分離的。我們所指的展示空間是建筑中的巨大的圍合包圍體,是人可以進入其中并在行進中感受它的效果。其圍合物使“無形”的空間成為有形。
空間并不是孤立概念性的東西,其實空間是實實在在,是有血有肉的,空間雖然表面上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每天都圍繞著我們身邊,人們在空間中運動,進入其中,我們穿過空間的容積進行著各種活動,感受到空間的生動和靈性,所以空間即存在于我們身邊也在我們心里。空間與感覺它的人所形成一種“視覺場”的效用,我們在其中感受到它的容量和秩序,不同的“視覺場”會導致不同的心理刺激、心理反應。這是空間的特殊外延效應在人心理上的反映。這也正是展示空間設計重要的設計手法。
三、空間的創造
展示設計及展示方式實際上都是以占據一定的場所形式出現的。展示空間是展示設計的主角和靈魂,其目的是為人創造更合理、更符合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的生活方式,由以人為本的新設計理念,認識展示空間,可更好的理解展示空間的性質,脫離了人而抽象地談論空間,會把展示空間引入歧途。
在實際的設計實踐中,以場所、路徑、領域的概念構成一切人為空間的結構內容。構成了以人為中心的空間本質。就技術手段而言,現代展示設計極為重視使用空間以及構成空間的物質因素——界面之間的關系。界面、展架是構成展示空間必要的從屬部分,從屬部分是構成空間的物質基礎并使空間的內涵使用觀感起決定性的作用。空間的物質條件是由界面實體構成,人們使用和感受空間,看到或觸摸到截面等實體。空間和界面雖然是主從關系,猶如精神和物質的關系一樣,不可分割。因此,展示空間組織、平面布局基本確定以后,界面實體的材質、線型、色彩肌理、視覺感受,甚至觸摸感受,就顯得非常突出。對照我們當下的設計教育,很多現象說明我們的設計基礎理論,教學與實踐缺乏的是對實用功能性的基本的要求和訓練。亟待補上現代主義設計理論這一課,現代主義強調功能的主導地位,他所倡導的宗旨理論,盡管在今天被有些人所摒棄、貶低。但是它的基礎理論的地位并沒有動搖。現實告訴我們設計教育應以基礎教育為重,為學生打下牢固的理論平臺和實踐基礎。使他們學會觀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像金字塔的結構,基礎面越寬塔尖才能越高。強調基礎的作用,不排斥全面介紹了解各種藝術設計流派、思潮,但在當下學生專業基礎水平普遍不高的情況下,要形成主流、主導的設計理念意識。這樣學生的頭腦才不致混亂,教與學才能形成特色。學生才能在今后的設計舞臺上施展才華、本領。才不至于出現設計出的作品華而不實、立而不穩、有形無構,缺少基本的使用價值,這也是對設計教育本身的一種提示。
鑒于我們的認識和經驗,有必要對展示空間的教學給予特別的引導,展示設計與室內設計的不同在于:展示設計更注重自身的獨立性,時效性和廣告效應。采用最簡便,經濟的材料及工藝來制作,這就要求對空間的分析處理上,更強調功能分區的空間形態,在空間的設計上要符合展示產品的定位,要在整體展示要求中設計必要的直接功能之外的引發心理需求與平衡的營造氣氛型空間。此種空間很類似抽象的形態,會產生奇異的心理感受作用,其難點在于如何與所展示的商品建立一種相互輝映的積極空間聯系,以及與整體空間設計的完整統一。對視覺空間的營造方面,要力求達到動靜結合,虛實空間設計要穿插得體、適度,避免喧賓奪主,切不可為空間而設計空間,要用最簡練的空間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展示內容。特別是專業型的大型展覽,空間尺度的拿捏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設計的成敗,更關系到客戶的利益和效益,責任重大。實質上展示設計最大的挑戰還是來自功能設計及平面布局。在設計中人們更容易陷入對版面的設計,實物的擺放、燈光、道具、音響、展架、色彩等局部的技術設計上。如何通過以人為中心的功能化設計,體現人性化的空間,使整個環節有機的結合成一個完整的設計,是設計者要更多考慮的問題。首先空間分析中最先觸及的就是對空間功能分區、對展示活動的多種功能及它們之間相互聯系進行空間分析,使空間布局滿足功能需求,在空間分區的功能分析上要花相對多的功夫對場所、路徑、領域進行反復的推敲比較,才能確保空間布局的縝密合理和視覺感受的愉悅。
展示設計是強調空間環境和道具形式的設計,設計的目的是為人們創造更合理的現實、虛擬的信息交流平臺,為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及品質,形成新的生活方式服務。展示行業是最直接的信息交流的方式。展覽業是被全球公認的三大綠色產業之一,它沒有污染,還可以帶動交通、旅游、酒店、餐飲、商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對所在城市周邊地區和產業有很強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所以展覽業和人類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崔閩清,川音成都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