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
【摘 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檔案事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各級檔案部門要以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增強服務意識,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好服務,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定、可持續發展,真正使檔案工作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
【關鍵詞】新農村;檔案;管理
1 做好新農村檔案工作的必要性
1.1 是提升農業生產力水平的需要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各項工作的中心任務。農村科技檔案中記載了豐富詳實的農村科技信息,開發利用好農村科技檔案信息,能極大地促進科技創新和推廣。同時,積極引導和重點培育農村新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龍頭企業做好檔案工作,有利于推進農村產業化經營和組織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1.2 是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的需要
“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家提出“為了把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切實解決好三農問題,必須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扎實推進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而要實現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許多方面都涉及到檔案工作,如“村級組織健全、工作有力”要求有選舉工作的原始記錄;“村務公開全面真實”明確了村務公開的檔案必須齊全并按規定管理;“民主監督切實有效”則要求財務審計和民主評議檔案必須真實、準確。形成于農村自治組織和基層政權中的村鎮及農戶檔案,直接記錄和服務百姓,關系到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對農村基層政權和自治組織建設、農村社會管理、化解農村基層矛盾和維護農村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3 是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的需要
為解除農民后顧之憂,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就要抓好農民保障,而建立的農民醫療檔案、養老保險檔案是保障農民權益的基礎環節。在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村合作醫療等工作中,通過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檔案、農民家庭健康檔案,使投保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此外,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農村大批富余勞動力紛紛涌向城市甚至國外,中介勞務機構也相繼產生。中介勞務機構工作的開展,離不開檔案工作。通過建立檔案,可以使外出務工農民的個人信息、就業市場信息得到交流,拓寬了農民就業渠道。
2 新農村檔案工作的主體構成
2.1 鄉鎮
鄉鎮是一級基層政權,《檔案法》第六條規定:“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指定人員負責保管本機關的檔案,并對所屬單位的檔案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鄉鎮檔案工作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檔案工作中處于主導地位,它是新農村檔案工作體制中的最高層,具有監督指導和保管、利用兩大職能。
2.2 社區
社區既包括在農村城市化過程中由農民轉變為居民的城鎮管理的基層組織,如社區辦、居民委員會,也包括被撤銷鎮以區域為管理范圍的鎮政府派出機構。社區不管采取哪種管理模式,其自身的檔案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要明確社區檔案工作部門,積極有效地開展社區檔案工作。
2.3 行政村
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委會應設立檔案室,對本村各類檔案實行集中統一管理。不具備統一保管條件的行政村,其檔案可以考慮暫時由鄉(鎮)代管。
2.4 涉農單位
要形成以區縣農業、林業、水利、氣象、土地等涉農主管單位檔案部門為中心,以鄉鎮涉農科技單位為紐帶,以村科技示范戶、專業戶為基礎的三級網絡。
2.5 農村新組織及農戶
近年來,農村出現了經濟聯社、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以及規模養殖戶等新經濟組織。新農村檔案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各類組織的建檔指導,同時要提倡建立農村農戶檔案。做好這項基礎工作,對于加強農村管理,提高農村人口素質,培養新型農民,都具有長遠意義。
3 加強新農村檔案工作的措施
3.1 深化思想認識,增強做好社會主義新農村檔案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
第一,做好新農村檔案工作,有利于促進黨在農村的各項基本政策貫徹落實。新農村檔案記錄了各涉農部門貫徹落實新農村建設政策措施的真實過程,憑借檔案,黨委、政府可以對各部門的工作成效作出基本的判斷,對有關工作部署進行及時調整。一方面,農業農村檔案是黨和國家制定“三農”方針政策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做好農業農村檔案信息服務工作,定期公布相關文件,可以把黨的政策及時交給農民。
第二,做好新農村檔案工作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政權建設的需要。“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把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必須完善農村社會自治功能,進一步健全村務公開、群眾評議等民主管理制度。而要實現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許多方面都需要有齊全、完整的檔案作為支撐。比如,村級組織的財務賬簿、村民參與民主決策,開展“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發展農村公益事業等原始記錄,都必須統一規范、妥善保管。
3.2 建立和完善新農村檔案管理網絡體系
新農村檔案工作要遵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全面開展村級建檔,沒有條件的村,可實行“村檔鎮管”的模式。村級建檔要實現“五有一實現”,即村級檔案工作要有分管的領導,有專兼職檔案員、有檔案管理的規章制度、有檔案庫房、有保管裝具,實現集中統一管理全村所有檔案。要在規范村級建檔的基礎上,完善檔案服務的基礎設施,制定切實可行的檔案利用制度,提供村民利用檔案必要的查閱場所、檢索工具和服務內容,向村民提供最基層、最直接的檔案服務。
“村檔鎮管”的模式即以鄉鎮街道為單位建立農村檔案管理中心,在配齊機構、人員和設施的基礎上對村級檔案實行統一管理。鄉鎮檔案部門要設立閱檔室、現行性文件查閱中心等檔案服務場所,拓展檔案社會服務功能,進一步將檔案信息服務利用、已公開現行文件服務利用和檔案社會教育活動向鄉鎮、農村基層延伸。積極開展檔案指導下鄉、檔案培訓下鄉、檔案信息服務下鄉的檔案“三下鄉”活動。要深化涉農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從新農村建設的實際需要出發,加強檔案編研工作,推出一批貼近農村實際、貼近農民需要、貼近新農村建設大局的檔案編研成果,便于社會各方面的利用。
3.3 提高農村檔案工作者的綜合素質
農村檔案工作者要加強自身學習,苦練基本功:一是,加強檔案業務學習,提高專業水平。二是,加強政策、法律、法規學習,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工作技能,力爭成為新農村檔案工作的行家里手。
[責任編輯: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