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英 尹紅 王祥輝
摘 要:高校教材建設經過了不斷的研究與實踐,有了較大的改觀,但在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從當前高校教材選用與編寫的現狀分析,根據教材建設的標準,提出了加強教材建設的措施。
關鍵詞:教材研究;師資隊伍;編寫資助;先進手段
高校教材是高等教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是教學的主要工具,是現階段教與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影響著人才的培養。選用好的教材是保證高校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的重要條件,《高等學校教材工作規程》中明文規定:“要重視為本校開設的課程選用高質量的、不同特色的教材。”
一、高校教材選用與編寫現狀
(一)高校教材的選用
在教材選用方面,學校一般堅持選用內容上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與培養目標一致,與課程教學相符合,應遵循課程、教材匹配原則,新近、高質原則,“雙語”課程外版教材合法、適用原則。
為了保證教材選用的合理性,學校要求選用教材必須堅持嚴格的審批制度,即層層把關,先由課程組商議選定,后由教研室審核,再由系主任把關,然后由教學副院長審定,最后由教務處組織召開教材建設委員會討論,形成教材選用計劃。但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往往會因時間緊,教師忙而走過場,教材的選用成了任課教師說了算的狀況。
表1:某校近三個學期教材選用情況
■
從表1可以看出,2012年春季、2012年秋季、2013年春季三個學期選用的教材國家級的分別為37%、39%、38%,省部級的分別為63%、61%、61%,教材選用基本上能夠優先選用國家級的與省部級的規劃教材,但也有個別教師選用了其他教材,如高職高專教材,一是由于教師的不認真,在網上只查看教材目錄就選用了,而未深入查看教材里面的主要內容和適用范圍;二是由于確實沒有需要的教材而選擇其他教材作為學生的參考材料。
問題較嚴重的是選用的教材50%左右不是近三年出版的,40%左右不是近四年出版的,有些教材雖然質量較高,適合教學需要,特別是有些精品教材經久適用,但是從教學改革和知識更新方面考慮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
(二)高校教材的編寫
近年來,各高校為了鼓勵教師編寫高檔次的優秀教材,從制度上、經費上、管理上等多方面給予了許多的傾斜,教師們編寫教材的積極性有所好轉,教材質量有所提高,但受多方面的影響,教材編寫還存在許多問題,下面是對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某校教師編寫教材的情況分析。
表2:近三年來參與編寫教材人數
■
從表2中看出,參與編寫教材的人數428人次,參與主編的人數79人次,參與副主編的人數131人次,參與參編的人數218人次,數量上并不少,教師編寫教材的積極性還是有的,特別是一些年輕教師,哪怕能夠參編教材也會付出極大的熱情。
表3:近三年來主編教材本數
■
從表3中看出,教師編寫教材近三年中編寫的數量63本中,實訓教材只有12本,對于培養復合型人才方面來說實訓教材相對較少;國家級教材雖然有10本,但是10本教材幾乎都是“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有的是修訂本。
二、高校教材的建設
(一)教材建設需要的標準
早在1988年頒布的《高等學校教材工作規程(試行)》中已明確提出教材建設要突出思想性、科學性、啟發性、先進性和適用性。2011年教高〔2011〕5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設,要堅持育人為本,充分發揮教材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體現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適應不同類型高等學校需要和不同教學對象需要,編寫推介一大批符合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的優秀教材,進一步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體系。
(二)教材建設存在的問題
1.出版社方面的問題
由于出版社逐步推向市場的管理改制,他們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對于用量不大的教材如實訓課程、專業課程教材,提出的出版費較高或者不給予出版,而對于用量大的教材,如公共課程和基礎課程教材,不同的出版社都在出版,使得教材的統一規劃、統一編寫機制名存實亡,教材重復出版與教材缺乏現象并存。
2.教師方面的問題
教師除了資金缺少方面的原因外,還有的因工作忙嫌編寫教材太麻煩,一些有經驗的老教師,編寫教材興趣不是很濃;而一些年輕教師為了職稱評定、成果展示,在教材編寫過程中不實際參與編寫,只掛一個名字而已;有些教師,主編不了一本教材,就圖參編一下,使得教材建設成效不明顯。
3.管理方面的問題
教材選用把關不嚴,由任課教師一人說了算的現象仍然存在,隨意性較大,有些教師為了自己方便或者為了自己的利益,選用自己常用的或自己參與編寫的教材,使得高質量教材建設得不到重視。教材建設雖然下達了任務,納入了學校目標考核的范圍,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4.經費方面的問題
由于學校資金緊張,投入教材建設的經費不足,鼓勵教師編寫教材的政策力度不大,教師本身的研究經費也有限,這就限制了教材建設的發展。
(三)教材建設采取的措施
1.加強教材研究
教材研究是教材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教師、編輯出版人員、教材管理人員要進一步開展研究,了解當今教材建設現狀,總結經驗,找出問題,對癥下藥,共同編寫出高質量的具有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和實用性的創新教材,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材建設質量的好壞,關鍵是教師的水平與綜合素質的高低,學校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供教師學習、交流、合作活動與科研的機會,鼓勵教師多參與教學實踐,拓寬視野,培養自己的教學與寫作能力。只有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才會寫出好的教材;只有教師熟悉了教學的整個過程,才知道學生需要的是什么;只有教師參與了科研,了解了專業發展的前景,悟出了更加先進的思想,才能更新知識,寫出適合時代要求的教材。
3.加大教材編寫資助力度
學校不僅撥專款分期定時對教師編寫教材進行資助,還要從政策上給予扶持,允許教師多途徑籌集資金用于教材編寫。資助標準可適當提高,特別是對于有些新上專業或者特色專業教材緊缺的狀況,更要增加資助力度,根據學校建設需要制定資助標準,重要教材重點資助,緊缺教材增加資助。
4.運用先進手段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以及高校學分制等教學改革措施的推行,教材管理服務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加,為了做好師生教材的選用、征訂、供應、結算等工作,調動師生使用合適教材和教師編寫教材的積極性,需要運用更先進的教材管理手段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現階段學校管理信息化、辦公網絡化初具成效,教材管理也應由單機版的管理系統,更新為融入學校整體網絡化辦公系統中,使教學管理部門的課程管理、教材選用、教材征訂和供應工作都得以統一協調管理,確保教材使用單位和教材管理部門可通過校園網及時得以溝通,確保教材使用單位可隨時從教材管理部門了解到教材庫存、預訂、到書等信息及最新的教材出版、教材優劣評價等信息,也確保教材管理部門可以隨時了解廣大師生的教材需求信息、教材使用后的反饋信息。利用網絡化的管理使信息得以及時便捷溝通,改變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促進教材建設。
5.規范教材選用程序
教材選用對教材建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教材本身有好有不夠好,有適用與不太適用,只有加強教材選用管理,嚴格教材選用程序,才能確保可以選到優秀的教材,確保教材選用的先進性與適用性。正確處理好他人編寫與自己編寫出版的、常用的與不常用的、新版的與老版的教材的關系。堅決杜絕教材選用的隨意性和主觀臆斷的現象,按照選用程序,逐級申報,逐級把關,嚴格審查,確保選用教材的質量,促進教材建設。
6.教材形式應多樣化
目前學校所使用的教材幾乎都是紙質化的教材,學生學習的主要工具是書本,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音像、電子文字的條件成熟,學生學習的途徑極其廣泛,已經不能夠僅局限于從一本紙質的教材上面涉獵需要的內容,因此現代教材的概念除了紙質的教科書與教學參考書外,還包括音像與電子教材以及網絡上經過加工和組織的信息,教材的觸角已延伸到多媒體和網絡,動感的、交互的多媒體教材已成為教材開發的新領域。信息技術已使教材發生了巨大的變革,融文字、聲音、動畫為一體的電子教科書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如臨其境,加速和改善學生對世界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學校要根據教學要求,為學生選擇多種多樣的教材資源,采購不同形式的教材,供學生選擇學習。教師除了編寫紙質教材外,還可以嘗試參與電子教材、網絡教材的編寫。
7.建立教材資源信息庫和教材樣本庫
為及時掌握現有出版教材品種與教材內含,學校應積極收集和整理教材出版信息,建立教材出版信息庫,用電子版的形式發布在網絡平臺,或者用紙質形式編印“教材信息”分發到各教學單位,讓廣大的師生了解現有教材出版狀況,供師生選擇高質量的教材。另外,學校還應建立近幾年所使用教材的樣書庫,把一些重要的精品教材,特別是同類獲獎教材、優秀教材、國外原版教材、教指委及行業推薦教材等原版保存一份,其他的常用教材可以復印教材的重要信息頁(如作者頁、版權頁、目錄、封面、封底等)裝訂成冊,建立原件與復印件都有、詳細信息與重要信息可查的教材樣書庫,以備師生選擇教材與教師編寫教材時查閱參考。
參考文獻:
[1]李湘軍.淺析高校教材建設與評價[J].中國電力教育,2011(10):73-74.
[2]陳琳,蔣艷紅,李凡,等.高校教材建設的時代性要求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1(10):20-23.
(作者單位 湖南農業大學)
?誗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