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理念,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徹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教與學的形式,樹立新的課程知識觀、教學觀和評價觀。對小學科學課程知識觀、教學觀、評價觀進行辨析,為小學科學的改革提供一些理論知識。
關鍵詞:知識觀;教學觀;評價觀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已經有幾年了,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從中感受到了素質教育帶來的便利,并享受到改革所帶來的成果。但是,依然還有一些教師認為素質教育的作用并不大,對教育的變革并不大,只是穿新鞋走老路、用新瓶裝舊酒而已。本文以《基礎課程改革綱要》和《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為基本要求,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提高科學教學效果,針對課程改革中的理念和實踐,對小學科學的知識觀、教學觀、評價觀進行了較為深入而全面的辨析,從而強化對小學科學新課標的領悟和貫徹。
一、小學科學課程新舊知識觀辨析
傳統的小學科學課程教學,往往實施的是題海戰術,以分數為生命線,把考試分數作為評價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分數高低,輕素質水平,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更多關注的是知識的記憶,輕視知識的接受過程、學習過程、探索過程,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中,教師包辦代替、越俎代庖的現象極為嚴重,害怕學生學不會、聽不明,喜歡“掰開來揉碎喂給學生”,沒有給學生自主消化的機會。這樣學生得到的知識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沒有系統性的,得到的只是每節課的“碎金屑玉”,學生永遠得不到“點石成金的手指頭”。新教學觀念,就需要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掌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敢于向困難、向未知挑戰的勇氣和毅力,學會正確地看待社會、看待世界、看待人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自然觀、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等。教學中,不能把各塊知識孤立起來,而是要在教學中注重把傳授知識和科學探索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領會知識的同時,注重二者之間的平衡。
二、小學科學課程新舊教學觀辨析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對課堂教學有這樣的理念:課堂教學如何上,不能光看老師如何講課,更重要的是看學生如何聽課,如何學習。傳統教學中,我們總是把教學任務定位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低層面上,并沒有意識到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方法教育,特別是進行思想觀念的滲透和熏陶。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以老師“講”為中心的教學對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新的教學觀念要求“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實施者、評價者,這些角色都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也就是說教師是“配角”,學生才是“主角”。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喧賓奪主,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翁。在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中,傳授學生知識只是基礎,掌握學習技能是重點,培養學生科學方法和思想觀念是關鍵,提高學生全面素養是目的。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一起“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讓學生敢“問”、多“問”、主動“問”,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要讓學生大膽地“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讓學生活潑地“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
三、小學科學課程新舊評價觀辨析
傳統教學中,總是以學生的分數高低作為評價學習好壞的唯一尺度,而科學課程的評價則完全不同,而是以真實的日常教學為基礎,觀察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全面反映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在這樣的評價理念中,不僅要關注教學結果,更要關注教學過程,要在關注學生發展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特長,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個性,了解學習需求,讓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對學習、對生活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潘洪建.當代知識觀及其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示.課程·教材·教法,2003(8).
[2]劉德智.用新課程的評價觀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甘肅教育,2006(13).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大慶市杏南第一小學)
?誗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