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華 吳霜
在教學實際中,如何根據具體情況有效地設計家庭作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其發揮重要作用呢?我認為要做到:
一、以生為本,明確具體要求
家庭作業中設計一部分鞏固練習,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僅要說明作業內容,還要讓學生明確完成作業的具體要求與方法。比如,在布置背誦課文家庭作業時,具體要求與方法為:①先熟讀3遍,要讀得正確通順;②再逐句逐段地背誦;③最后將整段整篇背熟。這些看似簡單的作業要求與方法是“蹲下來”從學生的角度提出來的,只有這樣明確提出,細化訓練,才能有效保證學生養成良好的家庭作業習慣。
二、以生為本,分層設計
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分層作業是必要的。我會為優生設計一段時間相對固定的作業,如讀書筆記、觀察日記,對于閱讀與觀察的內容要相對統一,以便檢查與交流。對于后進生,我則在黑板報上開辟了一塊“秀一秀”專欄,每天由他們抄寫家庭作業中易錯詞語、精彩語句等內容,讓他們也有展示的機會,產生積極完成作業的動力。
三、形式多樣,提高檢查效率
互查互改、抽樣檢查都是作業評改中不錯的辦法,另外,還可以變檢查為展示的形式,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
四、及時反饋,設計跟進練習
課堂教學、家庭作業、檢查反饋、跟進練習應該是一個緊密相連、循環往復的鏈條。因此,在布置家庭作業時切忌隨意性,力求課堂教學“學什么”,家庭作業“練什么”,檢查更應及時反饋,并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及時設計跟進練習。例如,對于低中年級的學生,通過辨析形近字、同義詞等練習解決作業中的錯別字、用詞不當的問題;對于高年級學生,通過相關片段的拓展閱讀解決作業中關鍵詞語的表情達意的理解。
五、課后延伸,豐富作業類型
扎扎實實的課外閱讀無疑是語文家庭作業的重頭戲。為了引導學生讀書,我專門用了一節課時間指導學生自主地制訂閱讀計劃,包括時間的安排、閱讀的方法、閱讀成果的展現形式等等。通過檢查、交流、展示讀后感、手抄報,促進閱讀的持續性。我還經常在周末設計“逛書店”的作業,統一的時間,固定的地點,學生將教室搬到了書的海洋。
語文學習要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感受要靠學生親自去觀察與體驗才能獲得?!翱戳恕苯^不等于“觀察”,“去了”絕不等于“體驗”。怎樣讓觀察與體驗得以實施?關鍵在于教師的激情引導與及時檢查和組織交流。鼓勵學生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做社會與生活的小主人。創造很好地走進社會、走進生活的實踐機會。培養學生處理和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作者單位 王振華: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幸福路小學 吳 霜: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魏武小學)
?誗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