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友
摘 要:《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思想品德課程“旨在促進初中學生道德品質、健康心理、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是,由于客觀上存在應試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課也是升高中的考試科目。為了取得好分數,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往往流于“背—練—考”三部曲;結果,教學過程中出現學生沒興趣學,只是在應付,教師沒信心教,只是機械地教,思想品德課教學與課程標準規定的目的背道而馳。究其失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沒運用情感教學。“情感教學法,就是要用情感來激發學習興趣、開啟學生心智、增強學習動力、拉近師生距離。”實踐證明,學生接受教育基礎在情感;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產生興趣也是在情感。
關鍵詞: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情感交流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情感教學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并應用于教學之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如果情感投入深,學生的學習熱情就高,師生產生情感共鳴,教學效果就好;反之,課堂就是一潭死水,教學效果就差。
一、平等對待學生,與學生民主交流
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首先,師生人格平等。教師要平等的對待地每一個學生的生命,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尊嚴。每個學生都平等地享有被尊重的權利,學生的現實條件不能成為一個人獲得人格尊嚴的必要條件。要求教師不再因成績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而應優生、差生一視同仁,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踐踏學生尊嚴,不侮辱學生人格,應成為教師處理師生關系的底線。其次,師生平等包括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雙方地位平等,具有平等的話語權。教學過程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居高臨下的姿態,走下講臺,蹲下身來,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學生一起共同學習,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傾吐自己的體驗,展現自己的個性。師生關系平等,重要的是教師要轉變傳統的師道尊嚴封建倫理觀,在思想深處樹立平等的普世價值觀,并把它付諸在實際行動中,讓學生感到教師是公平、公正的,這樣學生才能在情感上認可教師,才能投入思想品德課學習。
二、尊重學生,與學生心靈交流
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基于生命平等的人格平等,要求建立互尊互重的師生關系。老師對學生的尊重,首先表現為尊重學生生命。禁止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維護法律賦予公民的生命健康權。要知手揮下去是傷害,不但傷身,而且傷心;教鞭打人是法律責任問題,是官司。
1.尊重學生人格尊嚴
學生是有情感、有活躍思想的人。同教師一樣也有自尊心、有尊嚴。教師要做到:傷學生自尊心的話不說,傷學生尊嚴的事不做。切忌說:“你怎么這樣笨呢!”“你是豬腦子啊!”等這些傷自尊的話。對有不良行為的學生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處理,不能讓他在大庭廣眾之下罰站、做檢討等,最好是師生個別交流溝通。比如,對有小偷小摸行為、早戀行為的學生,還要為學生保守秘密。
2.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知識傳授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以現實的社會生活和學生生活所面臨的各種現象、實際問題為基礎;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體現青少年文化特點,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課程內容、實施教學。
3.寬容學生
寬容意味著尊重。尊重學生就要學會寬容和接納學生的缺點,允許學生犯錯誤。學生因生活經歷、智力因素等方面不可能完全相同,存在個體差異,因此他們在接受新生事物、學習新知時,都會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體會,甚至在成人看來是錯誤的認知。應允許、尊重學生的這種獨特體驗,鼓勵其大膽嘗試、表現、創新,而不是壓抑、斥責。學生只要不犯原則性的錯誤,教師完全可包容、諒解。
4.欣賞、贊揚學生
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優點、長處,都有值得為人稱道的地方。教師對優生肯定喜歡,但對統考統評學科成績差的學生、常違反組織紀律的學生,更要努力去挖掘、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放大這個閃光點,當眾大加表揚、贊許,盡量讓其展現優點、長處,從而學生獲得成就感、獲得自尊心的滿足。這樣,學生對老師會心存感激、充滿敬愛、心里尊重。師生關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師。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只要教師真心關愛學生、真心尊重學生,學生也會尊重老師;師生就會互尊互重,就能構建和諧的思想品德課堂。
三、語言親切,與學生情感交流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要用親切的語言與每一位學生交流。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要飽含深“情”;忌生硬、武斷、挖苦諷刺,切勿使用語言暴力。教師要充分發揮情感的誘導作用,用自己的真情實感撥動學生的心弦。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親切,充滿關愛,讓學生感到溫暖。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多用鼓勵、表揚的語言,少說批評的話。當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說:“真棒!了不起!”錯誤時說:“沒關系。下去多思考,相信你下次一定行!”
其次,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僅要講究藝術,更要注意說話技巧。在進行思想品德課教學活動時,要注意聲調的變化、發音輕重、速度快慢、抑揚頓挫、起伏跌宕等都要有講究。同時還要根據教材文本內容的主次、詳略、難易程度不同,確定自己相適應的語速語調變化,力爭使教師的教學語言和教學內容和諧,與教學過程和諧。避免貧乏、呆板、干癟、枯燥的無色語言,忌諱表達含糊,闡述不明,含混不清,半吞半吐,或者具有語法錯誤、邏輯錯誤的毛病語言、無效語言,那樣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各種社會關系正在發生深刻裂變,“今天的教師已經成為一種服務。”“親其師,信其道。”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唯有以情感人,構建情感化的課堂,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 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福善鎮觀樂九年制學校)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