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軍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生物學第一章第二節安排了“飼養和觀察蚯蚓”的學生實驗,目的是引導學生觀察蚯蚓的外部形態以及比較蚯蚓在糙紙上與玻璃板上的快慢程度。我在指導學生做這個實驗的過程中,經常發現有些實驗現象與書本上列舉的實驗現象不相符。經過仔細反復觀察,認真分析歸納,現將該實驗中易出現的幾個常見問題及改進措施列舉如下。
問題1.用手直接撫摸蚯蚓難以感知體表剛毛的存在
原因:蚯蚓體形太小。
改進措施:用濕紗布在手臂上劃一條濕痕,將蚯蚓放在手臂的濕痕上使其爬行。這時明顯感到有毛刷的發癢感,因而就可感知蚯蚓體表剛毛的存在。
問題2.有時蚯蚓在玻璃板和在糙紙上爬行速度相差不大
改進措施:盡量選取長3~4cm的小蚯蚓,因其體表的黏液與玻璃板的黏附力較小,就能充分體現出剛毛在爬行時所起的作用,小蚯蚓生命活力旺盛,爬行時動作舒展,行動敏捷,便于觀察和記錄。
問題3.蚯蚓在玻璃板上反而比在糙紙上爬得快
原因:蚯蚓體表的黏液對干燥的玻璃板有較強的黏附力,體形較大的蚯蚓在運動時身體易彎曲,這有利于蚯蚓在光滑的玻璃板上爬行,很少出現打滑現象;而蚯蚓體表的黏液對干燥糙紙的黏附力較弱,反而會阻礙蚯蚓在糙紙上的運動,故會出現蚯蚓在玻璃板上反而比在糙紙上爬得快。
改進措施:可將蚯蚓放在浸濕的玻璃板和糙紙上,爬行時可以看到蚯蚓在玻璃板上打滑,其運動速度明顯比在糙紙上慢。
問題4.蚯蚓在玻璃板和糙紙上都無方向的爬行,無法測量其運動距離及速度
原因:蚯蚓在干燥的玻璃板和在糙紙上爬行都很困難,因而到處試探;而在浸濕的玻璃板和糙紙上也很難保證其沿直線前進。
改進措施:用吸水管在干燥的玻璃板和糙紙上沿直線劃上等距離的劃痕,為蚯蚓的爬行設計了“跑道”,這時蚯蚓大多數情況下只沿水痕直線爬行,很少左拐右彎,便于測量其運動速度及距離,進行對比。
問題5.蚯蚓在玻璃板和糙紙上都靜止不動
原因:北方大多氣候干燥,蚯蚓體表的黏液很快揮發,使其呼吸困難,活力下降,同時身體蜷縮,靜止不動。
改進措施:在實驗整個過程中,應不斷向蚯蚓體表滴水保持濕潤。若蚯蚓體表有泥土,也會阻礙其運動,可在清水中刷洗5~6秒,時間不宜太長,以防止洗去黏液。
還有,我們在指導學生做這個實驗的過程當中,應提醒學生經常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它的體表保持濕潤,以利于呼吸。最后,試驗后,提醒學生別忘將蚯蚓放歸自然環境中,這也是對學生進行了一次保護環境的教育。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南縣富水鎮初級中學)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