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曉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提出,全國都在推進素質教育,對于體育運動提出的新形勢便是“健康第一”。我國目前運動會存在不足,重點講述小學運動會改革研究,希望能為教育工作者帶來一些幫助。
關鍵詞:小學運動會;素質教育;改革
學校體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和形式就是運動會,運動會歷來都會被學校師生廣泛關注,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改革在不斷的提出,傳統的運動會就顯得有些不適應社會的發展,為了更好地說明小學運動會改革,本文先從傳統運動會弊端說起。
一、傳統的小學運動會存在的不足
傳統的小學生運動會普遍存在的不足之處首先便是參與者非常少,在開展小學運動會時,校方為了節省時間或是資金往往會限制參加的人數,因此,這些參加運動會的小學生往往都是從自己班級里選出來的一些體育比較好的學生,數量還不到班級人數的20%,不符合素質教育對體育“面向全體”的要求。
存在的第二點不足之處就是運動會項目的選取,小學生運動會的項目往往顯得比較單調,而且有時候還不切合實際,如比賽項目以田徑為主,而且年年都是如此,沒什么變化,在這里不是否認田徑運動的價值,只是說比賽項目太過單調,相對于其他的體育項目而言,田徑運動趣味性比較弱,很多學生并沒有什么興趣,而且一些學校的體育項目太過于追求場地規格與技術,沒有考慮到小學生的接受能力。
存在的第三點不足之處就是運動會的時間有很多不合理之處,近些年來的小學生運動會舉辦期間,學校是不上課的,但是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小學生的有效授課時間越來越短。傳統的運動會舉辦形式占用了大量時間,對文化課的教學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而且在比賽時安排的比賽項目普遍比較集中,難以讓所有的學生進行參與,效率非常低。
二、小學運動會改革模式的幾點建議
為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小學生運動會需要進行以下幾項改革:
1.運動會的舉辦觀念
學校運動會舉辦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生運動會項目多是競技類的項目,如田徑運動,很多的學生并不會參與,體現不出平等性,因此學校管理人員一定要重視這一點改變觀念,運動會是為全體學生而開的,而不是個別學生單獨參與的,對于時間的安排可以安排在周六周日或是課比較少的時間來吸引更多的學生。
2.改變運動會的模式,使學生能廣泛地參與其中
為了使得學校的發展更加適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學校應該改變傳統的運動會項目,如加入10人男女混合障礙跑接力以及跳繩闖關接力等體現特色的項目,淡化競技成分,增加娛樂性,鍛煉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3.增加比賽的形式和內容,使得比賽項目向多元化發展
傳統的運動會開場白通常都是單個人的個人展示表演,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改變這種入場儀式,變為各班學生的個性展示,方便展示學生的才智,這種辦法一是能激發學生的才智,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在表演形式上也不能統一要求,而是讓學生自己進行編制,體現趣味性,對于參與項目的形式和內容,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來看待小學生的能力,可根據一些娛樂節目增加一些闖關項目,也可以對參與比賽的學生采取一些獎勵措施,增加學生的榮譽感。總而言之,就是對傳統的校學生運動會進行改革,使得運動會項目更具有科學性、趣味性以及時代性。
綜上所述,本文先是講解了目前小學運動會普遍存在的缺陷,又詳細講述了小學運動會的改革方法,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運動會的內容也會隨著變化,這些問題仍然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繼續努力去改善。
參考文獻:
黃森.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運動會改革初探[J].課堂內外·教師版:中等教育,2012(4).
(作者單位 浙江省樂清市翁垟第三小學)
?誗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