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紅
構建互動高效的課堂,是新時期新課標理論下每一個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它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課堂教學歷來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育思想的滲透、教學過程的展開、教育目標的實現,大多是在課堂教學這一特定場所中完成的,而在課堂教學規定的時間里,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就直接反映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但如何構建數學高效課堂,是每一個數學教師應深思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創建互動交流的學習環境
和諧數學課堂環境強調師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雙方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群體,充分溝通與交流,促進學生思考和體驗。整個教學過程是在師與生、生與生之間不斷地互動中進行,體現的是一種輕松愉快的合作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構建的,它需要教師付出艱苦的勞動,需要教師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要用語言吸引學生,用行動感染學生。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只有構建和諧有效互動的課堂,把最寶貴的時間、最寶貴的嘗試機會、最寶貴的發表觀點與交流思想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才得以飛揚,靈感才得以激發,我們的課堂才會更加精彩,更加充滿活力,師生關系才會更加融洽,教與學才會更加和諧統一。
二、營造多向交流的互動氛圍,提供互動交流的學習機遇
學生的生活經歷、經驗積累、認知水平、知識背景、思維方式等不盡相同,由此而產生的學生間的爭辯常常可以激起更多學生的思維火花,引起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廣泛的討論,從而促進更高質量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思維特點,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充分估計學生的思維可能性,巧妙地設置認知沖突,引發學生間的爭辯。不同的學生常找到不相同的結果,或者呈現大不相同的解題水平。正是這種差異的存在,為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解題策略,為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從而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如“找規律”一課,教師出示一題:1,4,9,( ),( )……要求學生在后面加上一些數,使這些數有規律,一開始學生只能想到一種方法,但經過小組互動后,想到了多種不同方法。學生沉醉在尋找規律的興奮中,這樣的教學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三、提供自主探究的互動平臺,推動互動交流的學習過程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探索知識、獲取知識。在合作交流中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更好、更深入地進行探究,并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學會對自己學習過程的調節和學習效果的恰當評價。如:在教學“條形統計圖”中收集信息資料的過程,即調查興趣小組的人數情況、學生的視力情況、興趣愛好情況,都可以指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收集。在制作統計圖時,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反饋交流,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在小組里交流。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制作提出問題,看統計圖考考自己組里的同學。這樣的過程鼓勵了學生在合作交流學習中產生思維碰撞,從而達到培養發展學生探索性學習的效果。
四、滲透積極恰當的評價手段,促進互動交流的有效評價
傳統的教學評價把學生分成了優良中差等,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為了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中,教師不妨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把學生分成小組,小組和小組之間互相評價。在互動交流之后,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小組中的其他同學對他做出評價。學生的學習有進步時,在當天的作業本上寫上表揚鼓勵的話,不僅讓學生看到,也讓檢查作業的家長看到,對學生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課堂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現在的表現,更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從內心深處去欣賞他們,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愛上學習,實現真正高效的課堂。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實施素質教育,教師任重而道遠。如何構建互動而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長遠而常新的課題,這一課題等待我們不斷尋覓、求索。只要我們努力,大膽實踐,不斷創新,在教學中尊重每個生命的個體,就可以讓“樂”融入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教學永遠充滿生命的活力,如此構建互動、和諧、高效的新型課堂,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作者單位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金羊鎮窯溝小學)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