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尚春
摘 要: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數學思維是學習數學活動的核心,所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設計問題;說理訓練;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長期培養和訓練的過程。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數學思維是學習數學活動的核心。教師應有目的地挖掘教材中潛在的思維因素,充分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加強思維訓練,培養思維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下面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引導學生想象,培養思維的創造性
想象不同于胡思亂想。數學想象一般有以下幾個基本要素。第一,因為想象往往是一種知識飛躍性的聯結,因此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豐富的經驗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擺脫表象干擾的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執著追求的情感。因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學生學好有關的基礎知識。其次,新知識的產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潛在的因素,創設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
培養思維的創造性。小學生的思維主要是順向思維,他們對于一些順向敘述的問題理解起來比較容易。為此,我們既要培養學生的順向思維,也要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在對學生進行順逆思維的訓練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進行思維訓練:對逆述的簡單應用題通過操作、圖解,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進行順逆轉化的訓練;設計題組進行順逆對比練習。
二、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維
問題是放飛思維和想象的鑰匙,問題的出現能使學生產生一種需要,產生一種對解決問題的渴求,這是一種學習創新的因素,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思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發展。思維打開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濃了,自主探索的愿望有了,就會自覺學習,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三、轉換角度思考,引導學生思維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學生往往表現出難以擺脫的思維定向,影響對新問題的解決。因此教師要在訓練中使學生逐漸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方法和能力,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散性思維。經常讓學生做一些開發性的題目,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的思維也能得到開發。
四、從新舊知識的聯系入手,積極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知識具有嚴密的邏輯系統。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某些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又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展,學生的認知活動也總是以已有的舊知識和經驗為前提。我每教一點新知識都盡可能復習有關的舊知識,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搭橋鋪路,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學生通過溫故知新,將新知識納入原來的知識系統中,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五、進行說理訓練,推動學生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外殼,加強數學課堂的語言訓練,特別是口頭說理訓練,是發展學生思維的好辦法。在學習“小數和復名數”這一章節時,由于小數與復名數相互改寫,需要綜合運用的知識比較多,這些又恰恰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怎樣突破難點,使學生掌握好這一部分的知識呢?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加強說理訓練。學生學完例題后,啟發總結出小數與復名數相互改寫的方法,再讓學生根據方法說出做題的過程。通過這樣反復的說理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推動了思維能力的發展。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讓學生學習、理解、掌握數學知識,更要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這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孔企平.小學數學教學的理論與方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周玉仁.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團結中心校)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