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穎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先生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的源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可是,在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許多喜歡音樂的學生卻不喜歡上音樂課。因此,我在音樂課堂上對如何實現良好的音樂課堂教學進行了一些膚淺的探討。我認為,成功的秘訣是培養興趣,要實現良好的音樂課堂教學應該從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入手。
一、積極地創設課堂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不同課型設計出不同的課堂導入形式,如故事導入、游戲導入、場景導入等。這些情境導入形式都給我的音樂課堂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設計《大鹿》這首歌曲時,我通過一組圖畫讓學生自由發揮,說說圖上的小動物們在說什么,在做什么,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其次,在歌曲學唱的環節,我用了范唱、模唱、表演唱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使學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終達到學習歌曲的目標。最后,我再鼓勵學生來一個現場表演《大鹿》,在課前做好幾個角色的頭飾,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表演的角色,分組討論,分組進行角色表演。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我在設計《春雨蒙蒙下》這一課的時候,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各種音響,讓學生單純從聽覺角度發現音樂的特性。課前教師準備了塑料瓶、報紙、小碗等生活用品,在敲擊這些物品時發出了聲音,讓學生自己全部感知這些聲音可以模擬什么音效,如春雷、春雨、春風等。學生在輕松、愉悅、充滿愛的空間里學習,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使他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在自由的天空中飛翔。
三、充分利用課堂評價
教師對如何使用好課堂評價都有獨到的見解。我看見使用較多的一句課堂評價是“你最棒!”。我認為,任何評價都應該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課堂突發事件等進行評價。例如在教學一年級的《小青蛙找家》一課中,利用小青蛙蹦蹦跳跳的感覺,去掌握四分節奏,我設計了讓學生模仿小青蛙的動作,并讓學生自由發揮,表演小青蛙的一家人來表演歌曲,在表演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演唱歌曲,而且把小青蛙找家的著急神態表現得淋漓盡致。我當時對孩子的表演,這樣評價:“孩子們,你們真會觀察,而且模仿的動作很像,說明你們平時生活中就是個細心、愛學習的孩子。”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純真和幻想,作為教師,我們不應該去抹殺他們,我們在課堂上不僅要教給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愛這個世界,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給我一個杠桿,我可以撬動地球。”我卻認為,撬動地球的不是杠桿,而是人心。讓我們從課堂的最初開始,守護這種美好吧!
(作者單位 吉林省東遼縣實驗小學)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