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梅
假期,一群初中學生到我家來玩,進門的稱呼令我大吃一驚,他們居然叫我“姐姐”。無獨有偶,一位在外地就讀的學生在來信中,也將稱呼改成了“大姐姐”。這一聲“姐”叫得我心里甭提有多甜美了!不禁使我回想起了與他們六載相處的寒來暑往。其實我的年齡比他們大不了多少,和他們相處時,課上是民主和諧的氣氛,課下更是打成一片,與他們交往、談心,共同探討人生。無論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學生都愿意和我親近,幾年的教學生活其樂融融。現在,他們將老師改稱“姐姐”,更是體現了他們對我的信任與愛戴,把我當成親人。
由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樹立新型師生關系,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要樹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就是要老師放下自己高不可攀的架子,平等真誠地去對待學生。無論哪一位學生,不管其成績如何,品質如何,無一例外都渴望得到老師的尊重,特別是后進生,更期望獲得老師的肯定與鼓勵。如果你以完全平等的心態(tài)和學生進行誠摯的思想交流,一定會創(chuàng)設出和諧的集體氛圍和師生關系。有的老師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認為這樣和學生打成一片,班級會越搞越亂。其實不然,幾年來,我本著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的理念,關愛著班級的每一名學生。學生病了,我端水拿藥;學生思想有了波動,我及時開導;學生成績落后,我?guī)推漭o導……師生情同手足。卸下心理防護的學生方能“親其師,信其道”。班級的學習、紀律等方面都穩(wěn)步上升,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教師的職業(yè)有別于其他職業(yè),它是塑造靈魂的特殊職業(yè)。教師的言行,道德修養(yǎng)不僅反映著自身人格的高低,而且無時無刻不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教師的育人功能與道德規(guī)范影響日漸突出與擴大。基礎教育是整個教育大廈的基石,中小學生的性格最具可塑性。人生良好品質的形成、知識的掌握關鍵在中小學時期夯實基礎。我國作為世界接受教育人數最多的國家,從有關統(tǒng)計得知,我國有近兩億甚至更多的中小學生,學校教育牽連著近兩億甚至更多的家庭,把這么多家庭作為一個視野來看的話,那么我們教育關聯(lián)社會的面就更大了。
確實,老師放下架子和學生親近,不僅不失掉師道尊嚴,而且還會受到更大的尊敬。《中國教育報》上曾刊載這樣一件事:美國一小學校長路克為激勵全校師生的讀書熱情,學期初公開打賭,如果學生讀書15萬頁,他將爬行上班。結果路克一諾千金。當他爬到學校站起來時,夾道歡迎的孩子們蜂擁而上,抱他、吻他,熱淚盈眶……爬行的校長,表面看起來,似乎失掉了師道尊嚴,可實質上,他卻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和愛戴。講述這個故事,當然不是讓各位老師都像路克那樣在地上爬行,只是希望大家都能拋棄個人得失,卸下嚴厲的面具,給學生以溫馨和笑臉,用熾熱的情感去激蕩學生的心靈,用真誠的態(tài)度去換取學生的共鳴。當然,和學生和睦相處,不等于不嚴格要求,不等于寬容放縱其缺點錯誤。耐心的說服教育,親如兄弟般的開導,不失時機地指點迷津,會使學生的心情更加開朗,和老師的關系更加親近。
尊敬的師長們,請少一點冷漠,少一點排斥,多一些鼓勵,多一些關心,讓愛意的陽光遍灑學生的心田!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