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龍
近年來,重慶致力于建設長江上游地區商貿物流中心,雖然“中心”效應日漸顯現,但離目標還有較大距離。一是“渝新歐”開行頻率還不夠高,集聚輻射力還不夠強。二是覆蓋全國的集疏運體系還不完善,直達全國大中城市的鐵路、公路貨運線路還不夠多。三是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效率不高。四是商貿對物流的支撐力還較弱,區域性綜合大市場比較缺乏。五是物流企業整體實力較弱,擁有全國性運輸網絡的企業還不多,這直接造成重慶貨運物流成本較高(占GDP比重達19%,高于發達國家10%左右,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要克服上述不足,構建交通物流大樞紐,可從五個培育上下功夫。
培育數個大通道品牌。通過建立跨國跨地區大通關協調機制,優化運行線路,大幅降低運價,發展甩掛、拼裝等專業運輸,建設集散分撥中心,塑造“渝新歐”國際鐵路大通道、重慶—東盟南向國際物流大通道、渝深(重慶-深圳)鐵海聯運大通道、渝滬(重慶-上海)鐵海聯運大通道等大通道品牌,增強集聚輻射力,推進和鞏固重慶在長江中上游及西部地區的交通物流樞紐地位。
培育覆蓋廣闊的集疏運體系。完善的集疏運體系是交通物流樞紐的重要標志,也是傳動三大經濟帶的關鍵。要加大扶持力度,開通更多通向周邊城市、長江沿線及沿海沿邊城市的五定班列,吸引更多貨物。要大力發展水鐵、水公、鐵公水、鐵空等多式聯運,提高中轉效率。要鼓勵物流企業開通更多直達全國各大城市的公路貨運班線,形成完善的公路運輸網絡。
培育各種運輸無縫銜接體系。要加快建設團結村到機場、寸灘保稅港區等地的連接鐵路,形成互聯互通的快速環道,進一步完善各種銜接設施。物流園區要完善服務配套,解決好作業沖突等問題,提高整體作業效率。要建設好物流信息平臺,溝通物流節點之間的貨源、運力、交通、倉儲、口岸報關查驗等各種信息,促進物流合理化、高效化。
培育區域性綜合大市場。綜合性大市場是推動交通物流樞紐形成的重要動力。如浙江義烏物流產業蓬勃發展,得益于發達的小商品市場。重慶要著眼打造全國一流的綜合大市場目標,加快建設迎龍朝天門國際商貿城、雙福西部農貿城、白市驛糧食及冷鏈商貿物流園等大型市場,增強集散能力和擴大輻射范圍,成為全國重要現代商品集散中心。
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業。交通物流樞紐必須有輻射廣闊的客貨吞吐量,這些吞吐量是政府、小公司所無法完成的,得依托于大企業或跨國公司。要引進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在重慶建立地區總部或分支機構,提高物流行業現代化水平。鼓勵大型物流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并收購,實現跨行業、跨地區經營。扶持一批能夠提供綜合性一體化服務的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
(作者單位:重慶市政府研究室商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