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義
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基礎工程。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努力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的需要,深化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把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作為根本價值取向,著力完善實踐路徑,不斷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夯實組織基礎完善服務體系
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離不開堅實的組織基礎、完善的基層組織服務體系。應聚合組織資源,整合基層組織力量,加強聯動推進。
要有破有立健全組織。堅持有利于發揮黨組織作用的原則,緊跟生產方式、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打破傳統模式,探索推行區域型、產業型、網絡型黨組織組建模式,加大在產業鏈條、行業協會、重點項目等領域組建黨組織力度,突出抓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組建工作,以黨組織的有形有效覆蓋帶動服務全覆蓋,做到凡有群眾的地方,都有黨的組織,都有黨組織的服務。
要重建重管發揮作用。堅持上級黨組織服務下級黨組織、黨組織服務黨員和群眾、黨員服務群眾,以上級黨組織的率先垂范帶動基層黨組織從管理轉向服務,形成點、線、面“資源共享、功能互補”組團式服務群眾新格局。
要共通共融形成合力。建立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基層行政組織為載體、各類政務服務中心為平臺、其他社會組織參與、群眾廣泛融入的綜合服務體系;完善區域化黨員社工服務中心和社工培訓基地,帶動社會組織和群眾志愿者在生產技術、司法援助、文化休閑等領域開展個性化、專業化、常態化、多樣化的便民利民服務。
堅持素質提升增強服務本領
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需要加強黨員干部個體能力的提升。只有個體服務本領增強了,基層黨組織整體能力才能真正提升。
要筑牢服務理念。強化各級黨組織的教育責任,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優良傳統、優良作風等教育,尤其要扎實推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健康有序開展,增進群眾感情、站穩群眾立場,使服務成為基層黨組織的鮮明主題,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自覺追求。
要強化知識更新。加快推進現代遠程教育提升計劃,充分發揮黨校等教育機構的作用,加強不同層次、不同領域黨員的理論知識、業務技能培訓以及社會治理、新興技術等知識的學習,推動知識結構換擋升級,幫助掌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法手段,以提升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應有的能力,不斷適應社會轉型服務群眾的需要。
要注重實踐鍛煉。把頂層設計與基層實際深度融合,選派黨員干部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到改革發展主戰場、維護穩定第一線、服務群眾最前沿的地方、崗位鍛煉,讓其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主心骨;安排一般黨員干部下農村、到社區、進企業,在條件艱苦的地區、任務艱巨的崗位、矛盾復雜的工作中去參加實踐,直面群眾,提升服務才干;通過建立輪職參事制度等,引導無職黨員參與基層黨組織建設,在聯系服務群眾中提升服務水平。
注重長遠持續穩定服務主體
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需要持續、穩定的黨員干部隊伍。
要選好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從嚴選優配強鄉鎮黨委書記,更加注重綜合素質、基層經驗、工作實績;按照“一好雙強”標準,拓寬選人視野,多渠道選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完善“責、權、利”相結合,“績、獎、懲”相統一的激勵約束機制。特別要注重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書記的選拔培養,把黨的工作、黨組織的作用更加凸顯出來。
要培養基層黨組織后備力量。在各領域、各行業“拉網式”篩選有影響力、有代表性的黨員群眾,建立基層黨組織后備力量人才庫,優化各個層面基層黨組織后備干部隊伍,健全培養鍛煉、適時使用、定期調整、有進有退、組織掌握、動態管理機制,確保增強基層黨組織持續的服務能力。
要注重補充“新鮮血液”。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要求,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把服務群眾作為重要條件,嚴把發展黨員入口關;將服務群眾能力作為評先選優的重要標準,細化黨員“先鋒指數”具體標準,建立健全黨員發展“成長檔案”制度,堅持開展黨性定期分析和民主評議,暢通出口、純潔隊伍,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和能力。
完善工作機制強化服務保障
不斷完善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工作機制,確保基層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工作長遠長效,確保基層黨組織提升服務群眾能力落到實處。
要完善制度。固化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聯系服務群眾制度,建立簡便易行、務實管用、基層接受、群眾歡迎的群眾工作機制,健全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核心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形成依法可持續的群眾參與機制。
要加強考核。把服務群眾納入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工作考核內容,制定服務群眾評議細則,建立民評、民測、民考的反向測評機制,把考核評價結果作為各級黨組織評優評先和黨員干部選拔任用、獎勵懲處的重要依據,倒逼基層黨組織由自發到自覺提升服務能力。
要加大投入。堅持“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原則,推行基層黨組織公共服務事項準入審批制度,大力推行政府購買服務,讓基層黨組織、基層黨員干部更有精力服務群眾;加大資源配置向基層黨組織傾斜力度,健全基層黨組織工作經費保證穩定增長機制,探索建立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制度,鼓勵支持農村基層黨組織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讓基層黨組織有經費服務群眾;強化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整合、拓展、豐富便民服務功能,讓基層黨組織有場所服務群眾;把熱情關心與嚴格要求結合起來,穩步提高基層黨員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讓基層黨組織留得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