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萍
摘 要:我國學生體質近年來持續下降,促進運動技能教學、提高學生體能素質的高效課堂已到了刻不容緩的階段。教師把“補償性體能素質練習”和體育與健康水平準備活動有機結合,作嘗試性研究,為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水平;準備活動;“補償性體能素質練習”
原有的專項準備活動和素質練習單調而枯燥,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天性活潑好動,他們把體育學習看成“玩”,只要能活動就感到滿心歡喜。該年齡段的學生無意注意占優勢,以直接興趣為主。導致他們不愿動、不想動,體質也隨之下降,而補償性體能素質是基于運動技術的一種身體素質練習,它比傳統的身體素質練習更具有針對性和趣味性。所以我嘗試把補償性體能練習方式和傳統意義上所謂素質練習的內容與方法科學組合,根據學生特點在專項準備活動中實現專項準備活動內容與補償性體能素質練習的有機融合,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一、“補償性體能素質練習”的定義
1.什么是補償性體能
補償性體能是指體育課堂教學中為保障學生正確掌握運動技術,體育教師有效設計出的有益于促進學生順利地完成動作所需要的,以補充、完善和發展為目的,與動作技能和健康相關或相異的體能。
2.什么是補償性體能素質
補償性體能素質是與學練內容有內在聯系并與之互為匹配的與健康或動作技能相關的各種素質練習(活動),補償性體能素質應貫穿于動作技能的學習過程,具有針對性、及時性、層次性。
二、“補償性體能素質練習”在體育與健康水平一準備活動中有機結合的嘗試性研究的體會與思考
1.在準備活動中運用游戲化的“補償性體能素質練習”激發學生興趣和愛好
在準備活動階段,實施補償和拓展是保證高效體育課堂的基礎,但原有的素質練習枯燥而乏味,導致水平一般的學生不愿動,不想動。如何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呢?我在實踐過程中將“補償性體能素質練習”游戲化滲透到準備活動中。如在立定跳遠教學準備活動中,設計一些“水果蹲”(叫到哪種水果就蹲下)、“雛鷹起飛”(模仿小鳥起落)等素質練習;在跑步教學準備活動中結合“飛機飛翔”“各種動物模仿走”等素質練習;在技巧類教學中設計一些“烤香腸”(一人仰撐翻成俯撐,一人跨越變為鉆過)、“照鏡子”(雙人面對面拉伸練習)等。這些新穎的游戲化素質練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愛上體育課,還使學生充分活動起來,實現了高效課堂。
2.在準備活動中運用針對性的“補償性體能素質練習”促進學生掌握技術技能,提高課堂效率
不同的運動項目有不同的身體素質要求,同一項目中不同的技術也有不同的身體素質要求,補償性體能設計的針對性是關鍵,如在拍小皮球的過程中有些小朋友手指撥球力量不夠,我就在準備活動的時候進行手指互推的靜力性補償性素質練習,有些小朋友重心較高,我就進行“矮人走”的補償性素質練習。在前滾翻教學中有些小朋友團身不夠緊我就在準備活動的時候進行“墊上抱團滾動”的素質練習,有些小朋友蹬地起較弱的我會嘗試讓他們進行雙人或多人的拉手深蹲跳圈等,學生的個體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興趣和認知、身體素質、技術掌握等,這么多的差異就要求體育老師在設計補償性體能練習時要充分考慮到,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來平衡和解決它們。總之,教師在準備活動中要設計有效科學有針對性地“補償性體能素質練習”促進學生盡快地掌握技術技能,提高課堂效率。
3.在準備活動中運用合理分組形式的“補償性體能素質練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在我們傳統的體育與健康準備活動中進行素質練習的分組通常也是按照四列橫隊進行分組,有時按前后兩人或左右相鄰進行分組,教師往往運用口令調動,雖然整齊卻也非常枯燥。我在準備活動中“補償性體能素質練習”分組時,會通過“找伙伴”的游戲進行分組,如“腳尖碰腳尖找伙伴”“背靠背找伙伴”“肘關節找伙伴”……你可以說三人腳尖碰腳尖找伙伴,也可以說多人,需要幾組就可以說幾人。沒有找到伙伴的學生我會先讓他來到自己身邊,然后問有哪個組愿意邀請這名學生加入,不會讓一個學生落單,培養學生能夠接納別人;分完組后,小組內自主商量分配角色(如1,2,3,4、蘿卜青菜,香蕉、梨子、蘋果等),分配好角色后教師隨機根據不同的角色設計不同的“補償性體能素質練習”,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提高了練習效率。然后,相同角色的人可以再組成一個大組,或者兩組變成一大組,小組輪換的時候還可以勝隊站一側,負隊站一側,每次的勝隊不動,負隊依次輪轉,既可以變換比賽對手,增加學生彼此交往,又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勝負的感覺。這樣,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