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春花
前言
作為全國最早進行礦產資源整合的省份,云南省獨創了“個舊模式”、“迪慶模式”和“蘭坪模式”礦產資源整合集中發展模式,對錫、銅、鉛、鋅等6種重要礦產資源整合開發。近年來迪慶金融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總原則,在加強風險防范的前提下,積極支持“迪慶模式”(即云南礦業——銅資源委托加工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近年來,轄區金融機構對該模式發展支持效能逐漸減弱,傳統金融支持礦業合作模式發展的瓶頸逐漸顯現,銅資源委托加工模式可持續發展亟須金融創新,現對相關情況進行調查。
一、迪慶礦業發展基本情況
迪慶地處“三江成礦帶”腹心地帶,是全國十大礦產資源富集區之一,到目前共計發現銅、鎢、鉬、鉛鋅等30多種礦,發現礦床礦點300多處,探明銅金屬儲量達500多萬噸,其中羊拉銅礦、普郎銅礦、紅山銅礦、楚格咱鐵礦、江坡鐵礦、安樂鉛鋅礦等達到大中型礦床的規模。豐富的礦產資源為實現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把迪慶建成中國最大的銅業基地”的目標提供了良好的資源保障。
為了避免采選煉環節重復建設,云南省政府制定了以“分散采,定點選,集中煉”為原則(即在迪慶開礦,選礦就近,不在迪慶冶煉)的礦產開發“迪慶模式”——銅資源委托加工模式。云南銅業集團、云南地礦資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先后與迪慶州政府簽訂協議,通過銅資源委托加工模式開發生產產品。簽約企業收取冶煉加工費,銷售電解銅的收入由生產企業與地方稅收分成。“迪慶模式”促進了企業強強聯合,既解決了云南銅業重復投資的問題,又解決了迪慶州的財稅問題。目前,迪慶共有各類礦產企業80余家,規模以上銅礦企業4家。2013年全州礦業產值為12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4.9%,銅礦產值占70.8%。2010~2013年全州銅礦產值為12.13億元、8.76億元、8.49億元。
二、金融支持銅礦產業發展情況
2013年全州金融機構向轄區銅礦企業授信人民幣10500萬元,提供信貸支持人民幣10500萬元,較上年減少41.6%。2010年至2013年全州金融機構累計向轄區銅礦企業授信人民幣103000萬元,提供信貸支持人民幣103000萬元。截止2013年末迪慶州銅礦產業總投資34億元,銀行信貸投資30.29%。
(一)信貸投入總量呈逐年減少趨勢
2013年末礦產企業貸款余額51120萬元,比年初減少16%,銅礦企業貸款余額48500萬,較年初減少10.74%;2013年1~4季度,全州金融機構對水電、生物、旅游產業信貸支持力度不同程度加大,對礦產業的信貸支持則不斷減弱。截至2014年3月,全州金融機構銅礦業貸款余額46340萬元,比年初減少2160萬元,下降4.45%。
(二)銀行信貸投放意愿下降
調查顯示,截至2013年末,全轄80余家礦產企業中僅有19家與轄內金融機構有信貸往來,較2012減少12家。2013年全州僅兩家銀行對銅礦企業新增信貸支持人民幣10500萬元,較2012年下降41.6%。60%的銀行表示未來對礦山企業的信貸支持謹慎態度。
(三)銀行信貸投放方式有限
目前商業銀行對礦山企業提供信貸的方式僅有擔保抵押貸款、保證貸款及信用貸款3種,截至2013年末三類貸款余額占比分別為:21.5%,64.51%,13.9%。中長期貸款采用第三方保證和擔保抵押方式發放,流動資金貸款大部分為信用貸款。
三、金融支持云南銅資源委托加工模式發展存的困難
(一)銅礦企業具備獲取更多融資支持的條件,但因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未開辦相關業務,企業獲取融資支持受限
受國際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礦產品價格大幅波動,2013年銅精礦等產品價格平均下降12%,轄區銅礦企業存貨價值約32560萬元,平均占企業全年產值的40%。由于轄區金融機構尚未開辦礦石或采礦權等抵(質)押貸款,轄區銅礦企業存貨占用流動資金的壓力增大。例如:年均產值約1.6億元的香格里拉神川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為新獲礦產權與采礦權需融資支持約25000萬元,礦產權與采礦權可以通過儲量抵押貸款從銀行獲取信貸支持。由于轄區金融機構尚未開辦此類業務,香格里拉神川礦業開發有限公司拓展業務難以從銀行得到支持。
(二)企業僅著眼于運用銀行貸款注入資金,未能充分借助金融激活企業資產,盤活沉淀成本,加速企業周轉
目前轄區銅礦企業投資方式有:財政投資、招商引資和銀行貸款,無上市股份、債券融資等其他融資方式。其中:銀行貸款占比為30.29%,貸款期限平均為10年。轄區銅礦產業融資需求量達70000萬元,資金回收周期平均為12年。若僅靠銀行信貸支持不但將突破宏觀信貸政策調控上限,信貸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及收益性也難以得到保證。另外,銅礦企業投資中機械設備及與之配套的備件、倉儲設施、工程車輛等專用礦業裝備是核心投資,約占投資總額的62%,主要通過直接購買建成,資金占用率極高。
(三)轄區小規模銅礦企業占多,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落后,受宏觀經濟周期波動影響大,在國家宏觀信貸政策控制“兩高”與“產能過剩”產業的背景下,難以爭取信貸資源和其他傾斜政策
2012年以來全國銅精礦、鐵礦石等原礦重工產品價格持續低迷,相反,企業原材料購進價格、一線員工工資水平、稅費等經營成本卻不斷增加。2014年一季度轄區礦山企業原材料購進價格較年初上漲5%,企業產品銷售價格下降12%。全轄銅礦企業60余家,中小企業占比為90%,4家規模以上銅礦企業,僅有云銅迪慶礦業開發有限公司恢復生產,神川礦業、雪雞坪礦業、華西礦業三家企業均停業。若企業經營狀況持續欠佳、資產負債率趨高,貸款風險加大,銀行貸款規模和審批權限條件將更加嚴格。小型礦山企業因其規模小、資產少,礦業權、資源儲量可靠性相對低,將無法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而繼續維持生產。
(四)轉型資源型城市經濟對生態保護提出了較高要求,限制了具有比較優勢的礦產開發及冶金建材業發展
長江、瀾滄江中上游,是廣大下游地區和云南州邊國家的重要生態屏障,境內75%礦產資源集中在“三江并流”遺產地和各級自然保護區內。
四、金融支持云南銅資源委托加工模式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一)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開展存貨抵(質)押貸款可行性論證工作,大力推廣銀行存貨抵押貸款,支持企業加快資金周轉
充分借鑒云南省富滇銀行礦業金融服務中心等平臺的運作模式,積極爭取將轄區礦石或采礦權作為抵(質)押物為礦業企業發展提供信貸支持。
(二)進一步拓寬涉礦企業融資渠道
一是礦山企業運用債券市場相對寬松、期限靈活等優勢,探索通過單獨或組合方式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金融機構可借鑒山西省中小煤炭企業集合債券融的成功經驗,根據迪慶州產業實際,按照“區域集優”的方式,通過單獨或組合方式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即選擇礦產開發及冶金建材業的優秀中小企業單獨或與森林食品、旅游業等行業的優秀中小企業共同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提升區域融資能力。二是企業可充分運用信托式融資對設備、配套設施的融資功能,積極與提供融資租賃支持的金融租賃公司合作,運用信托式融資方式盤活礦山企業中、長期設備投資沉淀成本。充分發揮信托式融資方式側重于對項目未來現金流的考察,對承租方現有的資產負債比要求不高的優勢和我國財稅規定引進技術與設備相關費用按其性質歸入建設單位管理費與應計入固定資產的政策條件。
(三)政府、企業和銀行加強溝通協調,積極組建有效的融資主體和資本運作平臺的問題
一是政府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的整合,關停整合實力不強的開采企業,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建立地方聯合擔保體系。即政府吸收本地成長性高、產權明晰和財務經營狀況穩健的小型礦山企業組合成聯保機構,每家參與的企業都有融資的權利,同時也有義務為其他企業的融資提供擔保,使分散的資金形成大的經濟體,以取得和大中型企業一樣的信貸支持。二是嘗試建立政府與行業協會共同管理的創新基金,鼓勵科研開發。基金來源可從企業的銷售收入中適當提取一定比例資金,政府給予配套,對技術研發和引進予以獎勵。三是金融機構對信貸產品組合進行創新,逐漸引入循環貸款新組合,保證信貸服務與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相銜接。具體可包括采用硬貸款、技援貸款、轉股期權貸款等信貸產品。
(四)積極向上爭取政策以強化要素支持
政府積極爭取資源生態環境補償立法,使生態保障補償有法可依,并將生態特性和恢復的差異性予以考慮。積極爭取森林碳匯交易權,實現碳匯交易拍賣,將碳匯資源價值化,改善區域融資能力,為跨越式提升經濟發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