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個國家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債券市場可以為社會的投資者和融資者提供較低風險的投融資工具,具有良好的融資、資金流動導向和宏觀調控功能,發展債券市場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債券市場的功能入手,詳細分析了現階段我國債券市場的現狀,研究了債券市場中的一些不足,并對未來債券市場的發展趨勢做了一系列的分析,意在促進我國債券市場的和諧穩定發展,為我國的經濟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債券市場 宏觀調控 融資功能
我國的債券市場已經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逐漸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的經濟發展發揮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現階段我國的債券市場已經初具規模,債券類型豐富多樣,國家債券、企業債券、金融債券等多種類型,債券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債券市場還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一、債券市場的功能
債券市場作為我國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籌措資金,支持國家建設,穩定金融市場,確保資金合理配置,提高宏觀調控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債券市場良好的融資、提供市場資金導向和宏觀調控功能。
(一)融資功能
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債券市場能夠實現市場內資本的合理調控,能夠將資金從資金剩余者轉向資金需求者。在國家建設中,政府債券的發行為彌補國家財政赤字和支持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而企業發行的企業債券也為自身的發展籌集了大量的資金。如2011年銀行債券市場就為我國的文化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截止到2011年11月22日,我國文化企業累計發行債務融資工具127只,募集資金1144.5億元,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1]
(二)資金流動導向功能
在債券發行中,經濟效益高、發展穩定的企業發行的債券比較受投資者的歡迎,這時企業債券的發行利率低,籌資成本小;而相對于那些經濟效益差,經營風險大的企業則存在著債券風險大,投資者關注程度低,企業籌資成本高的現象。這就使得在債券市場之中,資金總是會向優勢企業集中,有利于市場資源的有效配置,還能夠為投資者提供良好的市場資本導向,降低投資者的投資風險,維護投資者的經濟效益。
(三)宏觀調控功能
作為宏觀調控中的重要金融手段,在國家經濟過熱、需要減少貨幣供應量時,國家會通過發行、賣出國債或收購金融機構、公眾持有的部分貨幣來抑制經濟過熱;而在經濟蕭條,需要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國家便會減少國債發行,或買入債券,間接地增加市場貨幣供應,從而實現國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
二、我國債券市場的現狀
我國債券市場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在發展速度上基本上與股票市場保持一致,截止到2012年為止,我國的債券市場總規模已經達到了26萬億,較2011年提升了19%,銀行間債券市場整體發行量約7萬億元,占同期GDP的比重超過了15%。[2]現階段的債券市場的發展狀況主要表現為:
(一)一級市場的債券品種更為豐富,期限結構日趨合理
我國的債券發行種類逐漸豐富,有國債、政府機構債券、地方政府債券、央行債券、金融債券、企業債券、國際機構債券等等。債券發行總量逐年攀升,期限結構趨于平衡,結構日趨合理,債券市場存量明顯增加。
(二)二級市場的市場總體持續上揚,成交量大幅增大,市場參與者數量大增
證券交易市場的總體規模呈上揚趨勢,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交易量占整個債券市場的比重達90%以上。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債券的發行量、市場交易量和市場余額提高了幾十倍。總體規模、相對規模和交易量都處于亞洲領先水平。
三、債券市場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一)以商業銀行債券為主導,作用發揮有限
現階段,我國的債券市場以商業銀行為主導,銀行市場發展中占據主導地位,銀行在發行債券的同時,也在購買債券,同時也在通過貸款發放,實現債券風險的消除,這使得債券市場事實上成為了一個貸款市場,這加劇了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和利率風險,難以更好地發揮債券市場的作用。
(二)各比例占據失調,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不足
近幾年,我國的債券市場發展速度迅猛,但是企業融資在市場中占的比例仍比較低,與發達國家相比,債券市場的融資功能還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三)債券市場制度存在缺陷,監管體系不完善
在債券發行制度上,我國國債和金融債券的發行已經實現了報備審核制,而企業債券的發行還需要多部門審批,且在審批標準上存在著較大差異,影響了企業的融資效率。三十多年的發展,債券市場的監管體系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監管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是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還存在較大不足。
四、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趨勢
基于我國債券市場中的多種發展問題,債券市場的發展要在轉變傳統發展觀念,調整市場結構,完善市場監管機制等幾個方面入手。
(一)轉變傳統市場觀念,完善法律體系,減少制度壁壘
傳統的觀念已經難以適應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尤其是銀行間市場的發展觀念嚴重影響了債券市場的穩定。債券市場的發展首先要轉變傳統的市場觀念,加強政府對債券市場的重視程度,尤其是要重視企業債券市場發展,加強社會對資本市場的認識;國家法律部門要不斷地完善債券市場法律體系,減少制度壁壘,政府要大力支持企業債券融資方式,創新金融工具和產品,不斷地完善金融市場結構,推動我國金融市場的和諧穩定發展。
(二)積極調整債券市場結構,促進市場品種多樣化,提升市場流通性
為應對債券市場以銀行間市場為主的偏重結構,要對債券市場進行有效地結構調整,鼓勵企業債券的發行,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市場,多元化各種期限債券,優化市場結構,放松債券利率管制,逐步地實現債券利率市場化,促進債券市場品種多樣化,創新多種債券工具,在完善市場商制的基礎上不斷地提升市場流通性,確保供需平衡。
(三)加強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完善市場監管機制,加強行業自律
債券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事關債券市場的穩定,有利于規避債券市場風險,增強投資者信心,提高融資效率。加強債券市場的基礎制度建設,就是要積極發展市政債券,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就是要發展次級債券與信貸資產證券化,減輕銀行間市場的資本壓力,就是要發展金融債券,專項支持鄉鎮企業、中小企業的發展,就是要積極地推動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此外還要完善債券市場的監管機制,確保債券發行和交易的有序進行,加強行業自律,增強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鼓勵行業創新。
(四)借鑒國外先進發展經驗,加快債券市場統一化步伐
我國的債券市場雖然發展迅速,但是與發達國家還有著很大的差距。面對巨大的發展空間,債券市場的發展要積極吸取國外發展經驗,結合我國債券市場實際,不斷地完善債券市場制度、監管體系;加快債券市場統一化步伐,有計劃、分步驟地實現流通性國債在銀行間市場的轉讓、交易,允許資信狀況良好、實力較強的金融機構進行市場套利活動,促進資本市場的流通,發布債券市場價格,為債券市場統一化做好前期準備。
五、結束語
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速度很快,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債券市場的結構比例不合理,銀行債券遠遠占據統治地位,債券市場的規模遠小于股票市場的規模,企業債券的發展滯后。未來債券市場的發展,要積極地轉變傳統觀念,創新金融工具,不斷地完善債券市場結構,進一步規范債券市場機制,確保債券市場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段吉超.我國債券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2,12(08):36-37.
[2]顧克壯.中國債券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及其未來發展趨勢[J].財經界(學術版),2013,35(16):25-26.
[3]廖祎.中國債券市場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商,2013,18(09):21-22.
作者簡介:郭慶(1993-),男,漢族,陜西國際商貿學院,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