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余額寶自2013年6月誕生以來就飽受爭議,并引起社會各界強烈的討論和熱情。作為一款金融產品,目前的余額寶無論是規模還是后續發展潛力,對現代金融并沒有起到顛覆性和革命性的改變,受其影響最大的當屬數量龐大的地方中小銀行。某種程度上,余額寶可能會加快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腳步。
【關鍵詞】余額寶 商業銀行
2013年6月13日,第三方支付平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支付寶為個人用戶推出余額增值服務“余額寶”,在近一年的時間內,其用戶數量和資金增長情況超越了很多傳統銀行和基金管理公司。余額寶的本質是購買了一款由天弘基金提供的名為“增利寶”的貨幣基金。余額寶內的資金還能隨時用于網購消費和轉賬。支持支付寶賬戶余額支付、儲蓄卡快捷支付(含卡通)的資金轉入。目前不收取任何手續費。截止2014年4月23日,余額寶總規模增至5536.56億元,客戶數超過6100萬,天弘基金也因此成為資金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
一、余額寶的創新之處
余額寶本質上是貨幣基金的一種,而貨幣基金這一個產品自上個世紀70年代自美國開始,在國際上已經是十分成熟的金融產品。貨幣基金通過聚集社會閑散資金,由基金管理人運作,基金托管人保管資金的一種開放式基金,專門投向風險小的貨幣市場工具,區別于其他類型的開放式基金,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動性、穩定收益性,具有“準儲蓄”的特征。余額寶能夠短時期強勢發力,獲得超大規模,可能的主要創新來源與對互聯網時代下需求和金融現狀的準確分析。
(一)互聯網技術在金融產品上的創新
天弘基金和支付寶共享互聯網平臺積累的海量用戶活動數據,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科學技術建立流動性評估模型,對流行性進行科學預測,以實現流動性和收益的高效匹配。余額寶的客戶數已經突破6100萬,客戶全部為淘寶個人客戶,每日交易量(轉入、消費支付及轉出)接近百萬筆,還有“大促”和節前消費等影響流量巨幅波動的節點。對貨幣基金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弘基金與支付寶公司合作。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流建立量化的流動性評估模型,對余額寶的流動性做出較準確預測,實現余額寶流動性與收益性的良好匹配,讓客戶的備付金增值得到充分的安全保證。這種海量數據處理的互聯網技術是傳統網絡銀行所難以企及的,為此天弘基金和支付寶對余額寶進行了1年多時間的平臺設計和產品測試。
(二)客戶體驗和客戶價值上的創新
余額寶相比于傳統貨幣基金,更加注重客戶體驗和客戶價值。以往許多貨幣基金為了保證自己的流動性不出問題,都采用T+1的贖回模式,甚至有的T+2這種方式。余額寶采用(T+0)為客戶提供理財增值的同時,又不影響客戶的支付體驗;余額寶產品設計上突出為每一位支付寶客戶的服務理念,余額寶轉入資金門檻僅需l元,而其他傳統貨幣基金的起點多是5萬元起,截止2014年4月23日,余額寶客戶的平均購買金額9076.3元,遠遠不足一般傳統基金的起點投資額,這小額的金額在支付寶中沒有任何利息收入。即使轉為活期或者存款,手續麻煩,收益率也不足4%,而余額寶近一年的年收益率從來沒有低于4.5%。同時,客戶將錢轉入余額寶,就即時購買增利寶,而客戶如果選擇將資金從余額寶轉出或使用余額寶資產進行購物支付時,則相當于贖回增利寶基金份額,所有流程操作即時生效。便捷流暢,對于互聯網時代的網絡用戶而言,這是極具吸引力的。
二、余額寶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余額寶與各類銀行金融產品相比較雖然沒有絕對的優勢,但卻有差異化的產品特征,因此為其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因素。
(一)余額寶并非革命性的產品
余額寶主要是吸收支付寶上閑置的資金,用來購買傳統的貨幣基金產品,據天弘基金的數據,余額寶所購買的基金產品92%用于銀行存款貨幣協議。大部分資金還是回到銀行,原來在銀行表現儲蓄存款甚至企業存款、個人儲蓄存款,現在以同業協議存款,存款品種的變化取代。所以,余額寶之所以已發劇烈爭議,主要在于其獨特的營銷策略和銷售渠道的革命性變化。
(二)余額寶對中小銀行的影響顯著
按目前為止余額寶5%左右的7日年化收益率來看,余額寶的收益遠超銀行活期存款利息,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對銀行存款產生一定的分流作用。數據顯示,余額寶讓部分中小銀行的資金成本從0.35%上升到了3%左右的水平。目前,余額寶的資金規模5536億元,而工商銀行2013年報顯示,其客戶存款高達146208.25億,實現凈利潤2630億元日均凈賺7.3億元)。余額寶規模不足其客戶存款的4%。但對于大多數存在存款壓力的城市中小銀行而言,這5536億的資金卻是一筆龐大的數額。中小銀行銀行資金相對緊缺,愿意或者不得不用較高成本吸收余額寶存款,因此這就會造成存款在不同銀行之間的一種結構調整,所以余額寶對中小銀行的資金成本的提升作用十分明顯。對國有四大行的資金成本的提升并沒有顯著性的提升,對它們的影響更多的是觀念上的影響,從而在一定的程度開始重視互聯網金融,并在未來可能試水互聯網金融產品。
(三)余額寶的歷史意義
余額寶存在的基礎是銀行存貸差特殊結構,隨著真正的利率市場化,存款利率的逐步開放,存款品種中的成本差異可能會慢慢消失,余額寶下的貨幣基金的獲利空間也會逐步壓縮,其規模的增長可能也會趨于乏力。但余額寶作為先行者的諸多創新之處無疑為后來者提供了一個標桿和有益的借鑒。同時,通過余額寶,社會各界已發了各種的討論和爭議,對于社會大眾,它普及了更多現代理財和金融知識,為未來金融市場發展和開放下的廣大投資者進行了免費的金融教育,某種程度了打開了全民理財的門縫。
綜上所述,余額寶的出現對大型商業銀行的影響較為微弱,對城市中小商業銀行的影響較為明顯。但從長期來看,余額寶很難對現代商業銀行構成實質性的傷害,其對商業銀行的最大啟示應當是,商業銀行在業務發展中必須以客戶為中心,對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加強市場調研,準確把握客戶的網絡金融服務需求,切實換位思考,從客戶的角度創新產品、優化流程、提升服務,不斷提高客戶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梁皓楠.絡時代下余額寶的誕生對商業銀行的影響[J]時代經貿,2013,(23):100-101.
[2]王瑩.余額寶的流動性、收益性及風險分析[J].中國商貿.2013,(35):65-66.
[3]周宇.互聯網金融:一場劃時代的金融變革[J].探索與爭鳴2013,(9):67-71.
[4]邱勛.互聯網基金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其應對策略——以余額寶為例[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3,(4):75-83.
[5]吳嘉華.互聯網金融發展時代——余額寶和商業銀行相互關系[J].中國電子商務2013,(18):21-23.
[6]余額寶官方網站.余額寶手冊[DB/OL],2014-04-22.https://financeprod.alipay.com/fund/index.htm.
作者簡介:張林云(1983-),男,漢族,湖南衡陽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