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對銀行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合理的中間業務收費不僅直接參加了銀行的利潤,也間接可以用性價比高的優質服務吸引更多客戶,進一步提高利潤;同時為提高社會福利也有不小貢獻。另一方面,其收費不合理產生不少負面效應。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數據,進而從經濟學角度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影響進行簡要的闡述,并為銀行進行中間業務收費提出推進對策。
【關鍵詞】中間業務 正面效應 負面效應 推進對策
一、商業銀行中間業務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包括金融服務類業務和表外業務,簡單來說就是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各種手續費與傭金。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具有高盈利性低、風險低、成本和收入穩定等優點,是衡量現代商業銀行競爭水平的重要標志,中間業務服務作為商業銀行提供的一項基本金融產品,正日益成為商業銀行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所占比例相對于我國外資銀行而言仍有較大差距,而在西方國家中占有重要地位: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在50%以上,投資銀行及私人理財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六成以上。
本文將簡述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的理論依據,并將中外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現狀進行簡單對比,由于相關學者過多關注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負面效應,因而筆者選擇了多元化視角進行分析,即從經濟學角度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正面影響與負面影響進行分析,并為銀行進行中間業務收費提出合理的推進對策。
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現狀
通過對近年來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隨著資本市場的日趨活躍,銀行加大了拓展力度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國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呈現強勁的增長勢頭,中間業務收入的新增額、增幅及其在商業銀行經營凈收入中的占比均逐步升高。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蓬勃增長,一是商業銀行加快了業務戰略轉型,對中間業務給予了高度重視;二是商業銀行加快了綜合化經營步伐。然而,相較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
三、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影響效應
(一)正面效應
一是從銀行的經營上看,商業銀行在提供中間業務時,需要耗費一定的資源,向客戶收取合理的費用,獲取合理的資源利用報酬并對損耗的資源進行等價補償,可以改善銀行的財務狀況。
二是從消費者角度上看,商業銀行對中間業務的收費有助于轉變消費者的消費理念,雖然表面上銀行對中間業務進行收費對自身利益有一定影響,但是,收費后,形成了利益關系,客戶就有權對銀行的業務及服務提出質疑,這會受到法律保護。
(二)負面效應
作為各家銀行發展轉型的業務重點,中間業務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伴生了不少亂象。中間業務的負面效應主要表現:
1.收費理由不充分。商業銀行對其中間業務收費,主要依據是通過收費來補貼開支;另一個理由則是與國際慣例接軌。這兩個理由看起來冠冕堂皇,但實際上不僅難以使消費者信服,反而可能激化消費者與商業銀行間的矛盾,不利于商業銀行的發展。
2.收費機制不合理。商業銀行的收費主動權完全掌握在銀行手中,多數情況是銀行告知消費者需要繳納的金額、繳納的限期、繳納地點等等,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銀行的這種做法,從多方面損害了消費者的正當權利。以跨行查詢收費為例,各商業銀行在此之間普遍都已收取了銀行卡年費,但沒有一家商業銀行明確向消費者告知年費收取后銀行會提供哪些相應服務,不少消費者認為跨行查詢應是其繳納年費后的服務項目,銀行如此做法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等。
3.消費者對服務收費的理解不合理。由于國內銀行長期對客戶提供免費服務,消費者習慣了免費享用銀行服務,沒有把銀行當作一個企業看待。由于受傳統思想觀念和思維定勢影響,消費者的繳費意識不強,對銀行收取中間業務費用缺乏正確認識。
四、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推進對策
(一)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作為經營主體,應該積極主動地通過多種傳媒渠道,對消費者理性消費觀進行引導和培養,并優化自身中間業務收費的軟環境。
1.關注客戶感受與市場反映,經營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顧客是否選擇某一企業及其產品,印象、情感等“偏好”占有相當比重。若不能取得廣大消費者對中間業務收費的理解與認同,就不能較好地維護客戶感情,最終導致消費者選擇的轉向,使銀行的收益難以得到真正提高。
2.因地制宜,合理定價,規范收費機制。目前,國家對于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費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即其缺乏監督和約束機制。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應對原有的代理業務進行整合,對占用資源多而綜合效益差的不收費或收費低的項目逐步退出。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應公開收費信息的內容,收費信息公開的方式、渠道等。
3.研發服務與產品創新。商業銀行首先是一個服務型企業,搞好服務是贏得市場和客戶的根本。國外先進金融機構重視服務研發問題始于20世紀70年代,研發服務就是解決為顧客服好務的問題。目前,不少商業銀行已重視到提高服務水平這個問題。
(二)相關政府部門
相關政府部門需要完善對商業銀行的監管內容和手段,加強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收費的日常監管。一是在制定政策或相關辦法時,注意其銜接和配合;二是設立完善爭議的解決機制,當商業銀行的服務價格受到質疑時,特別是針對影響范圍廣的價格爭議時,應能夠又快又好地做出裁決;三是細化對中間業務收費信息明碼標價的監管措施,保證消費者能夠得到充分和正確的價格信息,增加市場的“透明度”等。
(三)消費者
作為金融服務的消費者,應當培養理性金融服務消費觀,但這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消費者盡可能積極參與相關培訓和指導,以便更好地了解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同時,面對多變的市場形勢和不斷的金融創新,單純依賴政府部門的監管是不夠的,應當參與到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服務價格的監管中,促進良好的投資軟環境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劉陽子.從中外比較看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J].財經熱點,2010,(10).
作者簡介:楊曉林(1976-),女,漢族,本科,中級經濟師,現就職于廣發銀行新鄉分行,研究方向:金融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