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國際后金融危機時代來臨的大環境下,我國經濟局勢在動蕩中迅猛發展。其中,中小企業型就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功能與作用,已然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和吸納社會就業的主要載體。而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下我國的中小企業在艱難中前行,融資難始終是困擾其生存與發展的瓶頸。本文就我國中小企業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下的融資難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究。首先,結合國際環境綜合分析了后金融危機時代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影響;其次,具體說明了我國中小型企業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下融資的現狀;從而,從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兩個方面找出了中小型企業融資難可能存在的問題;最終,對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的策略。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時代 中小型企業 融資 對策思考
近幾年來,我國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可謂歷盡艱辛。2009年下半年,經歷了金融危機,全球經濟開始逐步復蘇,但危機留下的創傷給全球經濟體系帶來深遠影響,世界經濟由此步入了后金融危機時代。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到了一個關鍵點,一方面國內外經濟發展進入調整期,市場需求大幅萎縮;另一方面普遍經濟刺激后出現全球性產能過剩,企業生存壓力空前,形勢非常嚴峻。
一、“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來臨
所謂“后金融危機時代”,是指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后,全球經濟觸底、回升直至下一輪增長周期到來前的一段時間區間,可能是兩年、三年抑或八年、十年甚至更久。企業是市場經濟的基石,一個地區企業的發展水平,決定了該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當前,我國企業的發展到了一個關鍵點,一方面國內外經濟發展進入調整期,市場需求大幅萎縮;另一方面普遍經濟刺激后出現全球性產能過剩,企業生存壓力空前,形勢非常嚴峻,如果不能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很有可能在即將來臨的下一個經濟增長周期中被市場淘汰。
二、“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融資難
(一)信息不對稱現象普遍
所謂信息不對稱,就是指一方擁有相關信息,而另一方卻缺少相關的信息。信息在交易雙方之間的不對稱分布,將使擁有信息優勢的一方對處于信息劣勢的那一方產生損害。
首先,是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這會導致銀行無法準確了解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把握企業的還款能力,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的困難。其次,是擔保機構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當中小企業無法從銀行直接獲得貸款,擔保機構作為第二來源,也直接影響著企業的融資狀況。但現實中,中小企業普遍反映擔保機構門檻高,收取過高的擔保費用,當前擔保機構出于盈利目的收取的擔保費用甚至超過國家規定的50%的浮動上限,其原因在于擔保機構與企業之間信息的不對稱引起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二)企業融資的盈利基礎下降
自從新《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中小企業的人工成本大幅提高。這直接縮小了企業利潤空間,造成企業生存困難。據調查,新《勞動合同法》出臺以后,浙江省人工成本增長了19.5%,重慶市增長了20%;另外,據浙江省調查數據顯示,企業財務費用上漲了40.5%。這些成本的上升,至少在短期內不會出現下降的可能,使企業長期處在一個高成本的狀態,企業生存的難度加大。
(三)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夠
目前,國家雖然制定了一些政策鼓勵銀行支持中小企業融資,但程度遠遠不夠,國家尚未建立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職能部門和輔助體系,客觀上也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和融資渠道。而財政資金緊缺,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只是杯水車薪,程度遠遠不夠;國家尚未建立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職能部門和輔助體系,客觀上也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和融資渠道;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戰略調整,基本收回了縣級行的貸款權限,削弱了對縣域中的小企業的資金支持。
三、提高我國中小型企業融資效率的對策思考
后金融危機時代下,解決我國中小型企業融資存在問題的對策主要概括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全面提高企業自身素質、不斷完善企業評價擔保體系、充分把握金融政策帶來的機會、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
第一,加強財務風險意識。現代企業財務管理要有強烈的風險意識,采取科學的方法加以控制,控制與防范要兩手抓。人的因素是實現財務管理及風險控制的關鍵。所以,企業必須加強在財務風險和風險防范上的培訓指導,樹立良好的管理觀念,讓財務風險和風險防范做到人人心中有數,風險防范意識深入人心。
第二,加強現金流管理,防患于未然。充足的現金是企業生存發展之本充足的現金也是應對危機的良藥。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離不開穩定資金,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也離不開穩定的資金注入,而充足的資金也是實現戰略轉型和擴張,化危機為契機的基礎資源。
第三,加強對現金流的管理措施。在應收賬款方面要采取動態跟蹤的模式,應收賬款的賬齡管理要得到足夠的重視,在賬款的催收上要積極需求解決辦法,力度要加強。加強庫存的科學管理,建立科學的數據資料,采購要有目的行和針對性,提前擬訂采購清單,科學制定采購計劃。利用上述措施來緩解資金壓力,保證資金的合理流通。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下,我國中小企業正處于新一輪發展的關鍵時期,有了充分的資金保障,就能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反之將面臨生存危機、步履維艱,因此,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顯得更為緊迫而突出。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是一個關系到企業、金融機構、政府等多方面的系統工程,缺一不可,唯有通過各項的協調一致、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地解決好融資難問題。只有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的困難,中小型企業才能長足發展,我國的國民經濟才能健康穩定的發展,社會才能和諧穩定。因此,可以說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對國家和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賈潤澤.我國中小企業的經營現狀及發展對策[J].會計問題探討.2011.
[2]王淑梅.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J].前沿熱點2010.
[3]吳珍、張珊.我國中小型企業融資問題淺析[J].會計家.2011.
[4]安可紅.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的融資決策[J].資本運營.2011.
[5]袁秀麗.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世代會計,2011.
作者簡介:喬笑冰(1990-),女,山西太原人,碩士研究生,會計學專業財務會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