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的融資行為受到所處經濟環境的影響,而資本結構作為企業長期融資行為的結果,必然與宏觀經濟因素密不可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推進,企業的外部融資環境不斷的改善,客觀上提高企業融資決策的要求。因此,研究宏觀經濟因素對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宏觀經濟因素 企業融資行為 資本結構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的債務融資與股權融資之間的比例關系。由于債務融資要求到期固定的清償權,而股權融資則是一種資源的流入,不需要償還,并且只具有剩余索取權。自從MM理論產生以來,對企業資本結構的研究已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這期間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理論對企業的融資行為及資本結構進行闡述,其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就是企業資本結構受哪些因素的影響。雖然國內外學者對該問題的研究已取得了重要成績,但其中大部分研究均集中于企業內部對其的影響,而對于宏觀經濟因素如何影響企業的資本結構卻一直被學者們忽視。本文從宏觀角度出發通過研究經濟周期、資本市場發育狀況以及宏觀經濟政策對企業融資行為的影響,來揭示宏觀經濟因素對資本結構的影響。
一、經濟周期與企業資本結構
社會經濟總是呈現周期性運動,企業資本結構的選擇也會隨經濟周期變動。
首先,根據權衡理論,在經濟擴張期,企業的盈利能力增加并且其經營風險降低,由負債所帶來的預期破產成本就會減小,此時企業可以通過提高財務杠桿來取得債務稅盾價值;而且權益融資手續相對繁瑣,企業更愿意選擇手續簡便的債務融資。相反在宏觀經濟下行時,企業銷售量下降,資產價值縮水,現金流量減少,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風險增加,企業將減少債務融資。因此,企業資本結構具有順周期的特點。
其次,融資順序理論認為,企業具有“內部資本——債務——股權”的融資順序。在宏觀經濟擴張期,企業的內源性資本增加,根據融資順序理論,可以先使用內部資本建設新項目,內部管理層和外部投資者之間關于項目投資的信息不對稱性將降低,在需要外部資本融資時,企業可以進行權益融資。反之,在宏觀經濟收縮期,企業的內源性資本減少,企業只能依賴外部融資,企業將會選擇債務融資。因此,企業資本結構應該具有逆周期性。
第三,根據代理理論,在宏觀經濟上行期,股票市場上漲,當股票價格超過企業內在價值時,管理層財富有顯著的增長,代理成本降低,而由于債務融資成本高,進行債務融資則會減少企業和管理層的價值。因此,管理層更傾向于發行股票進行權益融資。反之,在經濟下行期,股票市場價格較低,企業管理層財富縮水,代理成本升高,為降低管理層的代理成本,保持管理層激勵與外部股東的利益一致,應進行債務融資。
二、資本市場發育情況與企業資本結構
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的體系中存在著對于理想資本市場的假設,即在高度發達的資本市場,債務資本、權益資本的成本能夠中被科學地確定,企業的相關信息是在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市場價值中得以體現,因此,企業可以在沒有成本差異的條件下根據自身意愿對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的比例進行選擇,以決定公司最優的資本結構。而現實資本市場中,上述條件并不能完全滿足,使得現實中資本市場的參與者對企業價值評估與理想中資本市場的定價產生了差異,進而對企業資本結構的決策產生不利的影響。對于那些資本市場自身發育不完全的國家來說,交易費用很可能會導致投資成本大幅度上升。這樣會經常發生即期市場價格被低估的現象,因此企業的價值也會低于其真實存在的均衡價值。在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發育程度差不多的情況下,交易費用對投資者的影響方式是不同的。由于債券市場的投資者的目的是獲取固定的債券利息,因此債券資本市場價值就只會隨利率的變化而變化,且變化的程度往往是能夠預測和計量的。而股票市場價值的變化則相反,因為交易費用的變化對股票價格影響巨大,進而會影響企業的市場價值。所以,和預期的實際價值相比,債務資本市場價值的偏差較小,進而對企業資本結構及融資方式選擇的影響也小;股票市場價值則與資本市場發育程度緊密相關,對于那些資本市場發育相對完善的國家,企業更傾向于選擇權益融資方式,反之,企業則會更傾向于選擇債務融資方式。
三、宏觀經濟政策與企業資本結構
宏觀經濟政策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兩種政策對企業選擇融資方式有不同的影響,進而影響企業的資本結構。
(一)財政政策
若實施積極擴張的財政政策,企業就會面臨著更多的投資與成長的機會。為了避免錯過此機會,企業往往會傾向于選擇降低資產負債率,更多的進行權益融資。而此時,體現了財政政策的走向的一個指標——稅率卻會對企業的資本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即企業向債權人支付的利息是計入企業成本而免繳企業所得稅,但稅前利潤與股息支出卻需繳企業所得稅,所以債權融資能夠更好的享受稅收減免的效益。因此,平均稅率水平高的企業往往會因為“稅盾效應”而選擇債務融資;而平均稅率低企業,則會較少選擇債務融資。
(二)貨幣政策
國家實施貨幣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利率和貨幣供給。在利率方面,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時實際利率上升,債務融資成本也會上升,企業會傾向于選擇股權融資的方式。相反的,若實際利率下降,企業會選擇債務融資方式。在貨幣供給的方面,M1增長越快,貨幣政策越寬松,此時企業取得銀行貸款較為容易,會選擇債務融資;反之,M1增長越慢,說明緊縮銀根,此時企業獲得的銀行貸款的難度越大,會減少債務融資。
綜上所述,宏觀經濟經濟環境對企業融資具有重大的、全局性影響。因此,企業進行與資本結構相關的融資等決策時,必須考慮宏觀經濟環境的情況:包括現實所處經濟周期的階段、資本市場發育程度及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走向等因素。企業管理層應該以宏觀經濟要素的變化為依據,動態地、合理地調整企業的資本結構,實現企業資本結構與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相吻合。
參考文獻
[1]Baggs,J.andJ.A.Brander,2006,Trade Liberalization,Profitability,andFinaneial Leverag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37,PP196-211.
[2]蘇冬蔚,曾海艦.宏觀因素、企業家信心與公司融資選擇[J].金融研究.2011(4).
[3]孔慶輝.宏觀經濟狀況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影響的規范分析[J].商業文化.2010(2).
[4]趙冬青,朱武祥,王正位.宏觀調控與房地產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調整[J].金融研究.2008年第10期.
作者簡介:王月喬(1989-),女,山西太原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學專業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