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清
“化賩(cong)”為納西語,是納西族起源和興起的一種社交活動。據百度百科解釋“化”即一群體之意,“賩”為各人拿出東西湊合在一處之意,“化賩”就是一個在物質上相互幫助的群體。過去在納西族地區有米化賩、錢化賩、酒化賩、布化賩等等,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近年來“錢化賩”成為主要的“化賩”方式,并在麗江、迪慶香格里拉等納西族人口聚集地區較為盛行。迪慶中支查閱了香格里拉境內“化賩”現象的歷史情況,并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對現狀進行了調查,調查側重“化賩”的形式、內容、意義、對地方金融的影響以及存在的潛在風險,現將有關情況編輯上報,以供參考。
一、香格里拉“化賩”現象的歷史概要
據迪慶有記錄史料記載,在民國初期原中甸縣境內金沙江沿江一帶納西族人口聚集地區就出現了一種民間資金互助組織叫“賩會”,該組織內部規定,參與組織的會員輪流負責組織化賩,其他會員要把各自的“分子錢”交給組織人,這樣依次輪值一個周期。化賩賩款主要用于農村地區生產生活需要,例如購買農具,種子等,另外還用來建蓋、修繕房屋、辦理紅白喜事等農民生活中的各種大小急事。上世紀90年代后期,“化賩”現象從金沙江沿江地區逐漸流傳至香格里拉小中甸、建塘地區,標志著“化賩”從納西族聚集區逐步擴展到藏族聚集區。近年來,“錢化賩”成為主要的“化賩”方式,即“化賩”組織的各個成員按照一定的標準分批分期拼湊賩款給會員,會員實現輪流“坐莊”制,輪到“坐莊”的會員負責召集大家拼湊“賩款”,并拿出20%~50%不等的比例組織一次活動,剩余資金則自行管理,這樣依次輪流。例如,張某參與了一個10人規模的“化賩”組織,該組織按300元每人每月標準進行“化賩”,輪到張某“坐莊”時,10人共化到資金3000元,該組織規定每次拿出500元組織活動,其余2500元則由張某自行管理。
二、調查基本情況
為詳細了解香格里拉有關“化賩”的情況,迪慶中支向正在參與“化賩”的各類社會人員發放了100份調查問卷,收回98份(其中有效問卷95份,無效問卷3份),回收率98%,問卷有效率95%。問卷以匿名的形式調查,不涉及被調查人詳細基本情況(僅涉及民族成分),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參與“化賩”的形式、內容,參與人對“化賩”現象經濟金融功能和社會意義的意見看法,對當地金融影響以及對“化賩”中存在的潛在風險的預判和分析。從調查反饋情況看:一是按參與標準劃分,按照100元標準的有6人,占6.3%,按照200元標準的人18人,占18.9%,按照300元標準的人有49人,占51.6%,按照500元及以上標準的人有22人,占23.2%;二是按民族成分劃分,納西族人口38人,占40%,藏族26人,占27.4%,白族15人,占15.8%,漢族16人,占16.8%;三是按參與周期劃分,按月參與的人有68人,占71.6%,按兩月參與的人有18人,占18.9%,按季度參與的人9人,占9.5%。四是按組織成員成分劃分,按親戚類組織的有38人,占40%,按朋友類組織的30人,占31.6%,按同事類組織的15人,占15.8%,按同學類組織的10人,占10.5%,其他類2人,占2.1%。五是按組織內容劃分,以家庭聚會式(主要是輪流到某一家聚會)有52人,占54.8%,以外出休閑式(主要是戶外休閑娛樂)有21人,占22.1%,以聚餐式(主要到餐館聚餐)有12人,占12.6%,其他形式有10人,占10.5%;六是按照參與規模大小劃分,即每個人所參與的“化賩”組織的規模,5~10人規模的有72人,10-15規模的有18人,15人以上的有5人。
三、“化賩”的經濟金融功能和社會意義
通過調查發現,“化賩”行為對“化賩”組織或參與個體而言,具有良好的經濟金融功能和社會現實意義,在“化賩”組織內部得到成員的積極參與和肯定認可,歸納起來主要是:
(一)經濟金融功能
一是具有融資功能。在特定的主體范圍內,通過“化賩”使一定數額的閑散資金有效的流轉起來,是一個傳統約定俗成且較好的融資方式,從融資速度、周期以及風險來講,都有良好的融資效應。通過把“化賩”組織內部成員的閑散資金聚集起來,使資金利用效率更高更快。
二是具有資金互助功能。不論是過去時期還是現在,“化賩”一直都具有資金互助的功能,對于組織內部有效配置小額資金、調劑余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個人在某一時期小額資金周轉遇到困難或特殊情況時,通過民間借貸或金融機構一時難以借款時,如參與了“化賩”,則以成員身份可以啟動優先輪流權,較好較快地尋求資金互助。
三是具有家庭儲蓄功能。從家庭儲蓄的角度出發,參與“化賩”能夠使個體按照約定俗成的方式自覺儲蓄閑錢和小額資金,輪流到自己的時候,自然就聚集起一筆資金,實質上這筆資金大部分是自己積攢下來的資金,說直接一些,通過“化賩”能夠幫助自己攢錢儲蓄,彌補家庭或個人在閑散資金管理和理財上的不足。
(二)社會意義
一是具有聯系親朋好友的意義。從“化賩”成員、“化賩”內容方式兩個角度看,“化賩”的人員一般在親戚、朋友、同事、老鄉和同學內部,從社會學角度看,這類人群社會聯系程度高、來往密切,通過“化賩”把內部人員在一定周期內聯系起來,增加感情和友誼,特別是在香格里拉地區,少數民族感情顯得較為重要,“化賩”使親朋好友之間實現了常來常往、增進了友誼,是少數民族熱愛生活、助人為樂、善待人生的精神反映,是一種古樸純美傳統文化的體現。
二是具有相互幫扶的意義。在少數民族地區,廣大少數民族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都有相互幫扶的習慣和傳統,不論是在物質上還是其他形式上都能夠相互幫扶,通過“化賩”大家積極提供“人、財、物”體現了少數民族群眾之間無私的幫扶觀念和奉獻精神。
三是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面對迪慶藏區越來越嚴峻的維穩形勢和壓力,全社會廣泛行動起來參與維護邊疆穩定是每個群眾的職責使命,“化賩”不但聯系了各少數民族群眾,在“化賩”期間大家通過聊天、溝通,潛移默化地了解社會發展動態,了解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相互之間也容易發現一些苗頭性的問題和矛盾,通過及時溝通幫助,及時解決了少數民族遇到的困難和矛盾,促進了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穩定。
四、“化賩”對金融的影響
從調查情況分析,“化賩”對當地金融發展和完善具有較好地補充作用。一是有利于補充和完善社會融資體系。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資金融通渠道單一,僅局限于民間借貸、金融機構借貸,加之有關手續較為繁雜,給小額資金需求者帶來諸多不便。通過“化賩”把集中的賩款以放賩形式提供給資金需求者,解決了“化賩”群體內部小額資金的短暫供需矛盾,有利于融通小額社會閑散資金,解決這個人資金臨時短缺問題。二是有利于金融機構吸收社會閑散資金。調查發現,80%的“化賩”人員愿意獲得賩款后,如不急用,從安全和有效管理出發,會主動把賩款存到個人在金融機構的賬戶內或用于購買理財產品。從這個角度看,“化賩”聚集的社會閑散資金能夠盡快進入金融機構,有利于金融機構增加存款。三是有利于社會誠信建設。由于“化賩”方式手續簡便、信用度高、風險低,“化賩”人員參與度高、信任度高,有利于培養人們的誠信理念,一旦“化賩”人員向金融機構和其他人員借款時,貸款人可以“化賩”歷史情況參考個人信用狀況,借款人也愿意以更好的信用完成借款和還款行為。
五、“化賩”中存在的潛在風險
調查發現,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喝玩樂之風已經逐步滲透到一些“化賩”當中,失去了“化賩”本身的性質和意義,例如個別“化賩”人員借機籌措賭資,用于賭博,這不僅影響賩友間的團結,還會影響家庭和睦,危害社會安定。“化賩”資金正呈逐步上升的趨勢,有的“化賩”組織已經不以小額資金為起點,取而代之的是數以萬計的賩款,一旦動機不純或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將對其他賩友造成較大風險和隱患。另外,由于“化賩”本身是少數民族傳統習俗遺留下來的東西,雖然有習俗的保護和限制,但從法律角度看,其法律性質還有待商榷,法律如何對“化賩”人員資金安全的保護也還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