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飛
[摘 要]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可以說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指導學生發展創造才能,進而提升學生創新素養和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新型高效的教育教學活動。新世紀的教育重心在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高中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要求對整個高中英語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進行有效的改革,進而提升學生的創新素養和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創新教育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部頒布的《高中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提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根據高中生認知能力發展的特點和學業發展的需求,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
一、打破“應試教育”教學模式
應試教育是一種主導思想狹隘的教育模式,弊端顯而易見,盡人皆知。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教師按照自己的意圖進行教學設計、規劃,使得課堂教學的每一步都按照自己的計劃有序進行。學生在課堂上只要用筆記,用心聽就可以了。每一節課都是以考試為前提,都是規劃好的,學生長期接受這種教育,自然也就沒有什么創新思想。在這種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下,教師們的創造性精神缺失,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精神淡薄。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訓練
陶行知先生曾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所以,教師要注重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更新,實施創造性教學,營造出創新的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其中,發現每一名學生的閃光點,使學生能夠充分地顯示和發揮他的天賦。
1.通過造句訓練,引導學生產生創新思維。造句是一種能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對原有知識經驗進行重新加工組合的技能。要寫出高質量的句子,關鍵要有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課文,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在課文具體語句中的含義,熟悉語言環境,在學生造句前向其提示一定的造句情境,開拓學生的思路,喚起學生創新的欲望,積極開拓創造性思維,創作出比較新穎的詞句。
2.挖掘教材中的想象材料,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朗加明在其《創新的奧秘》一書中說:“在創新活動中,只有知識廣博、信息靈敏、實踐經驗豐富的人,才易于在多學科、多專業的結合創新中和跳躍性的創造性思維中求得較大的突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的想象,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想象材料,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在體驗中不斷產生內在的學習原動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不斷發展和提高。
三、提供主動探究的平臺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課堂教學。因此,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啟動新型的“合作——探究——互動”教學模式,建立民主課堂,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地思考,敢于標新立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使學生覺得學習英語是一種享受。所以,每節英語新課,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在問題中學習、思考,把所學知識點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以創設情境的方法來展現,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對于學生展現出的創新思想,教師要給予表揚,讓學生獲得創新后的成就感。這樣,學生的創新欲望才會增強,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也會養成主動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四、重視學法指導與自學能力相結合
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創新教育的關鍵。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要會學,具有終身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可以開辦英語角,開展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短劇表演等活動,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從中受到啟發聯想,提高創新能力。
責任編輯 許雅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