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梅
【摘要】有效的自主學習,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有效的自主學習,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從而收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然而,目前的語文課堂,自主性學習方式的有效性存在著很大缺失。很多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堂參與、完成作業等環節,在朗讀與背誦、積累與運用、閱讀與分析等方面學得是很被動的。那么,怎樣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自主性學習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2-0053-01
有效的自主學習,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有效的自主學習,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從而收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然而,目前的語文課堂,自主性學習方式的有效性存在著很大缺失。很多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堂參與、完成作業等環節,在朗讀與背誦、積累與運用、閱讀與分析等方面學得是很被動的。那么,怎樣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營造和諧氛圍,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
羅杰斯的非指導性教學認為,“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創造促進經驗學習的課堂氣氛。教師需要有真誠的感情,表現出溫暖和同情。一旦和諧氣氛形成,隨之而來的是兒童的自我指向學習。”因此教師要轉變角色,努力營造出和諧、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自主學習。教師要倡導課堂教學民主,幽默課堂氣氛,注重微笑教育,使學生的價值、尊嚴、自由、創造、潛能在課堂中得以充分實現;與學生平等對話,鼓勵學生提出批評意見,尊重學生的人格,融洽師生關系,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寬松的民主氛圍,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沒有外界壓力下,尋求多元學習目標的創新。
讓學生“親”其師。關鍵是在情感上要能使學生接受、親近、喜歡老師。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并且通過態度、表現與行為等方式將期望傳遞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從而更加信賴教師。當學生犯了錯誤時,以微笑面對;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熱心地給予支持;當學生取得進步時,慷慨地投之贊許的目光。
讓學生“信”其道。這并不是“唯師至尊”,而是在師生間構建起知識交流的平臺,注重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學生可以大膽交流、討論,更鼓勵對老師的看法提出異議。學生與教師是知識伙伴的新型關系,他們可以相互學習、探討。
實踐證明:民主、和諧、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更能激發學生大膽、積極、主動地學,自主參與意識得以增強,自主性人格特征得以培養。
二、創造空間,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的機會
周玉仁教授曾說過:“要為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的情境,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會成功的愉快。”這些“多一點”告誡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創造時間、空間,保證學生的參與機會。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為學生提供一些材料和問題,放開手讓學生去做、去說、去論,讓學生自主感悟獲得體驗。
例如課堂上可以經常進行這樣的練習:畫一畫,根據課文內容畫畫,有利于課文內容的理解。畫畫是學生所喜歡的、感興趣的。采用畫畫的手法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比如:在《美麗的丹頂鶴》一文中,在讀完描寫丹頂鶴顏色美麗的段落后,可以讓學生給丹頂鶴圖上顏色,通過畫畫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演一演 學生是好動的,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把課文當劇本,讓學生表演。如《青蛙看海》就可以讓學生表演。學生自己先分組練習,分別飾演青蛙、蒼鷹和松鼠三個角色。然后選小組代表表演,演完后由學生自己指導演的怎么樣。這樣的演讀課文,必然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寫一寫給課文的彩圖寫上幾句簡短的話,或學完課文后寫寫讀后感,續寫課文等都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學完《狐貍和烏鴉》這篇課文后,我讓學生續寫,老烏鴉上了老狐貍的當,一定會把這個教訓告訴自己的孩子,那小烏鴉還會上小狐貍的當嗎?學生們興趣相當濃厚,有的說,人都愛聽好話,烏鴉也一樣,小烏鴉一定也會上小狐貍的當;有的說,如果再用同樣的手段,小烏鴉一定會吸取媽媽的教訓,不會上當……
這樣放開手腳,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學生有了真情實感的投入,有了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生就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產生個體學習的需要,激發自主參與的潛意識。
參考文獻:
[1]趙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性學習[J].學周刊,2011,(14).
[2]魏文.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性學習方式有效性[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