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學斌
【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其價值觀、身心健康的養成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較差,對學生的吸引力較低,導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主要總結分析制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眾多因素,并提出系統的措施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增強,完善教學體系,改進創新教學,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大學生教育主要包括文化水平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人身觀、價值觀及心理健康中均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國內高校普遍存在重文化教育,輕思想教育的現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較差,不利于學生發展及國家發展的需要,因此探討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措施有著重要的意義。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加等,西方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對大學生以馬克思主義為主的意識形態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因此通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培養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對于社會主義的穩定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現階段國家的經濟、政治、外交等均存在一些棘手問題,若不能夠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極易導致其價值判斷及行為選擇出現偏差,進而產生危害社會安全的過激行為,因此通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其理性愛國,做到有度、有理有著重要作用。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接班人,能夠堅定不移的堅持社會主義,對國家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然而我們同時應該看到,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較差這一現狀。
1.1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薄
較大多數的學生能夠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堅持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然而由于社會一些不良問題的存在導致大學生面對社會上一些現象時比較冷漠,如“老人摔倒后是否扶起”、“是否救援落水兒童”等,同時部分學生在面對較大的社會壓力時輕視自己的生命,甚至去傷害他人。部分學生面對社會上負面影響時,對社會及國家的發展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對生活缺乏熱情,逃避自己的社會責任。
1.2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逆反
較多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等持肯定觀點,能夠主動參加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能夠主動通過學習提高學習成績,然而部分學生則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并未能夠從心底接受教育觀念,迫于學校的壓力學習,而教學目標與實際脫節、教學理念單一、教學方式的強制性等均導致學生出現強烈的逆反心理,違背了思想教育的初衷。
1.3大學生知行脫節
近年來黨和國家注重大學生的功德教育,八榮八恥等推廣,弘揚真善美,批評假惡丑等,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學生能夠保持較高的認知度,素質普遍提高,能夠自覺遵守社會功德,然而部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則出現就橫穿馬路、亂丟垃圾、插隊等現象,出現知行脫節。
1.4大學生集體意識缺乏
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而隨著中外文化交流深度的增加,西方文化逐漸滲透,受到西方個人主義及享樂主義等的影響,大學生多自我主義較強,缺乏集體觀念,在組織活動時從自身角度出發,以自我作為中心,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不顧集體利益。學生功利化嚴重,部分學生入黨、考級、考證等均是為了自我利益的實現,而并非為國家及社會做出貢獻。
1.5承擔挫折能力較弱
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的不斷進行,高校畢業生人數明顯增多,學生就業壓力顯著增加,而大學生的思想等尚不成熟,同時當代大學生多對家庭有著較強的依賴心理,這就使其在面對問題時變得手足無措,無法承受挫折與打擊,進而出現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的行為。
2.導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現狀的原因
2.1家庭因素
目前大學生多為“90后”獨生子女,他們家庭環境較為優越,普遍無經濟負擔,未嘗受社會生活的辛酸,然而家長在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物質基礎的同時,缺乏對孩子的關心、愛護及正確的引導,孩子在接受新鮮事物時,不能明辨是非,極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家長過度關愛同時限制了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
2.2社會因素
當代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環境較為復雜,西方文化逐漸滲透,同時國內社會問題逐漸暴露,導致學生的價值觀及思想意識表現出多元化趨勢,社會上的一些享樂思想、拜金主義、攀比心理等均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造成一定的沖擊,大學生對正確價值觀概念的界定逐漸模糊。
2.3學校因素
近年來民辦高校逐漸興起,公立院校的壓力明顯增加,這就導致高校將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在學位點數量、學校規模、科研項目獲獎情況、名師隊伍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忽視,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同時素質較低,無法勝任思想政治教育指導者這一職位。
3.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實效性的措施
3.1與時俱進,更新教育觀念
高校在設置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時,要綜合社會發展、學生特點及接受能力等設置,勇于創新、與時俱進,保證政治教育的合理性與科學性,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將關愛人、培養人及以人為本作為重心,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
3.3擴大成本投入,提高教師水平
高校要充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擴大資金投入,通過教師培訓、專業專家引進等來建立一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培養教師的創新性;教師要不斷學習,完善自己,及時的更新知識儲備,從而在教學中將新的思想政治知識告知學生。
3.4開展文化活動,加強實踐教育
學校除了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外,同時可通過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提供交流、學習及鍛煉的平臺,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從而使學生能夠共同進步,互相學習。學校可聯系校外企業等,組織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使其更加了解社會,擴展視野,同時增強其社會責任感。
結束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直接影響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準確性,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斷提高實效性,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其作用,因此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結合大學生大學生實際情況提高事項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侯士兵.“90后”大學生全程思想政治教育新規律初探[J].高校輔導員,2013(5).
[2]劉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途徑的探 索[J].泰 山學院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