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智菲
摘 要:素質教育是一種以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教育摸式。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挖掘教材,不斷更新教法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就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使學生的各方面都得到發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常采用了以下兩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 素質教育 做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193-01
1 通過活動課形式,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
初中學生年齡小,記憶力好,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和可塑性強。因此我們的教法切忌平淡無味、單調呆板,應力求靈活多樣。可以進行游戲,課內小競賽等活動形式進行課堂教學。
1.1 游戲—— 寓教于樂
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生注意力的保持期為25~35 min,超過此度,他們就難于自控而說閑話,做小動作。游戲可以吸引或重新吸引其注意力。我常采用的游戲有“找朋友、猜謎語、扮角色、火車接力”等等。(1)找朋友。在教一般現在時的陳述句和疑問句時,我先出示四個分別寫上books,has,he,some的圖片,然后叫四個學生各持一圖,由他們商量后組成一個陳述句,并按正確的順序快速排好。之后,讓座位上的同學前后4或5人自己設計圖片或紙片,展示他們所完成的句子:練完陳述句,學生就很快準確完成并愉快地記住了He has/They have…的陳述句了。再如:對于出現了大量的合成詞或派生詞,我就編了一個“詞綴找朋友”或叫“小蝌蚪找媽媽”的游戲。讓兩個學生各持“er、or”的圖片,分別與“teach、work、farm、visit、wash、cook”等動詞圖片,一旦找中,讓學生說其派生詞的意思并造一句。這樣一來,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增加英語學習的趣味性。(2)猜謎語。在教完have/has的用法后,我設計了一則謎語:I have a good friend.It has two hands,one is short,the other is long.It has no legs, but it can walk.It has no mouth but it can tell me in the morning“Its time to get up.”Who is it?(key:A clock)。除了猜謎語后,還可猜實物。如在教“there is/are…”句型中,我便展示了一個bag(書包),里有一些事先放好的實物,如eggs,apples,oranges,pears,bananas,knives,cars,plane,pencil,rubber等,讓一個學生到講桌邊作裁判,老師(T)問,學生(s)答,T:whats in my bag?S:There are some…T:Are you sure?S:There are…,I think,若答對,則T:How many…are there in the bag?S:There are 2/3/4…期待對T:Youre very clever。若沒答對,也沒關系,這就可以有多次機會問學生there be句型的疑問句和其回答。對于答對的學生,可以把所猜的實物送給他。之后,再讓學生把東西藏在文具盒中,讓Partner猜……。通過這么一個小小的游戲,就訓練成回憶了“There be”“whats in…?”“How many…are there…?”“What colour…?”等句型,調動了積極性,師生間又水乳交融而何樂不為呢?英語教材中的對話都是讓學生扮演角色的好材料。表演前老師可以先解釋好語音、語速、語調和所表達的情感或讓學生自己去想象去模仿,不同組附分不同作為競賽,這種形式還可以培養英語思維。當然,游戲話動課形式還很多,如“小畫家”(或讓學生著色,或讓學生畫動作)“火車接力”讀單詞,拼寫單詞等。
1.2 競賽——引進競爭
初中學生好勝心、集體榮譽感強。競賽形式的教學,頗受學生歡迎。競賽的形式可用于聽寫背課文,可以用于分組考試,也可以用于看圖說話造句子,還可以用于單詞歸類(如讓學生說出文具類名詞,讀某個音的單詞等)教師可以按成績層次分為A、B、C三類,也可以按組位分為G1、G2、G3、G4,也可以按男女分為Bg、Gg并把預先設計的競賽規則和獎懲方案告訴學生,用“正”字,對一次畫一分,勝方畫“(∩_∩)”,負方畫“(︶︿︶)”。
2 實施分層教學,提高全體學生能力
根據學生的成績和個性特點,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中都可以有目標地分層教學,確保尖子吃好,中上學生吃飽,學困生吃到。如教師可以按自愿的原則或按基礎好壞的原則把全班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對于不同的層次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在提問、布置作業、考試、競賽及課內外輔導中采用不同的考核目標和評價體系。如對于A類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嚴格要求其發音純正,語速流利,情感真摯,表演逼真可信等。促其英語興趣長盛不衰,并逐步培養成學習的領導雁,同學的小老師,老師的好助手;對于B類,有一定基礎但不很扎實的學生。著重糾正其發音,和不良學習習慣,培養其興趣,讓其看到與A類生的差距,又感知這一差距只要稍稍一跳便可以摘到“桃子”;對于C類生,應把重點放在培養基礎,在入門上。此時的教師是最辛苦的,是C類生最容易感動也最容易放棄的時期,教師應有耐心,經常激勵他們,否則這類學生很容易自漸形穢,相形見絀,久之,感到前途渺茫直至放棄英語。在分層次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尺度,如在小競賽中,答對者,A類生得一分,若B類生答對則得兩分,而C類則3分。又在如聽寫中,對A類要求其寫出英文拼寫形式,詞性、音標甚至造句;對B類生可以只要求寫對拼寫形式和詞性,音標:對于C類生能寫對拼寫,和詞性就很好了。淺顯地說,就是一個滿分可以有三個不同的標準。當然,這種分層次教學,在其它方面也應同時適用。但這種分層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每次考后,也許都會有變動,應作相應的調整,并把成績記載在學生的小檔案中。進步就是優!
學海無涯,教海亦無涯。教師要多豎“大拇指”,多給學生“戴帽子”。教師要用最大的熱忱去挖掘教材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及教師與教材之間的聯系,用靈活的,與時俱進的方法去激發去創新。
參考文獻
[1] 張玉盤.我們在信息素養教育中的兩點做法[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4(3):36.
[2] 孫宇.淺談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J].安徽教育論壇,200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