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蓉
【摘要】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調查實踐活動,在學生中廣泛開展生態文明行為規范的教育。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進行實地調查,在新課標條件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生態文明的意識。加強青少年的生態文明意識、綠色理念和環境行為規范教育。樹立生態文明觀念,建設生態文明!
【關鍵詞】文明意識 調查 環保 行為規范 低碳 綠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012-01
一、調查的背景
生態文明,是指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建設生態文明,樹立牢固的“生態文明觀念”,要從娃娃抓起,從中小學生抓起!我們中學教師應義不容辭地擔負起歷史賦予的使命,在學生中廣泛開展生態文明行為規范的教育。新課程標準對中學生物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導以活動帶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學生生活體驗,強調學生對身邊事物的感知,倡導從生活中發現生物問題,通過分析、判斷并提出看法,培養學生嚴謹、求實、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進行實地調查,是培養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從2009年起至2014年,我在所任教的每一個年級開展調查實踐活動,在活動當中進行生態文明的教育,收益頗多。
二、調查的準備階段
1.確定并細化選題
由于采用的是調查法,要調查的內容和范圍廣,為了盡可能保證調查的準確,詳細和操作的簡單可行,我們決定細化為以下幾個方面的調查:
(1)吉首地區白色垃圾的調查
(2)峒河、萬溶江水污染的調查
(3)轉基因食物的調查
(4)汽車尾氣的調查
(5)校園內生物種類的調查
(6)花果山高坡生物種類的調查
(7)影響鼠婦生活因素的調查
(8)樹干年輪的調查
(9)塑料袋污染的調查
(10)其他感興趣有意義的調查
由于若干個選題調查的對象和內容不同,再加上學生參與調查時間只能安排于雙休日和寒暑假期間,為了安全地、有序地調查,我們組織學生分三個階段進行了調查。
第一階段:調查動員階段各班召開班會動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二階段:調查走訪、查閱相關文獻。
第三階段:實地調查,記錄總結。
2.成立“調查小組”
每組各自召開討論會,討論的內容主要為:組長選舉、組員分工、時間安排、調查任務落實、設備配備、素材整理等,最終形成方案設計。“調查小組”根據分工落實任務,確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三、調查的過程與實施方案
(一)實地調查,收集素材的過程
(二)課堂交流,整理素材過程
實地調查結束后,主要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整理素材。
(三)課堂討論,提煉觀點
教師根據前兩個階段的情況,指導“調查小組”對存在的疑問進行文獻查閱和群眾走訪。調查的目的不僅僅是知道存在現象,更要通過這些生物事物綜合分析其中原因,如何解決問題,以激發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師生共同討論,在教師引導下對已形成的看法進一步融合和提升。
(四)展示成果
在實施各項調查實踐活動完成后,學生調查成果的各類作品也在省、州、市各項競賽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2009年11月《峒河水質污染調查報告》榮獲吉首市首屆青少年創新大賽一等獎,同時在2009年湖南省中學生生物新課程學習作品評審中,榮獲一等獎。《關于塑料袋污染環境的報告》和《水污染等調查報告》榮獲二等獎。2010年4月《峒河水質污染調查情況》榮獲湘西自治州第31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科技項目一等獎。同年榮獲湖南省第31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創新項目競賽一等獎。《吉首萬溶江水污染調查報告》在吉首市第三屆科技創新大賽榮獲創新項目一等獎。2012年10月吉首市第四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關于吉首地區白色污染的調查報告》榮獲創新項目二等獎。同年,《初一年級生物調查活動》也榮獲吉首市科技實踐活動一等獎。2013年吉首市第五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學生作品《關于白色污染與生活的調查報告》榮獲科技實踐活動一等獎。
保護環境,整臟治亂,節能減排,人走電斷,節約用水…… 把日常行為納入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范疇。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文明教育活動,舉辦生態文明圖片展覽,生態文明知識競賽,生態文明報告會等,以“鼓勵低碳,倡導綠色,共建生態文明”為主題,以“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為宗旨,加強青少年的生態文明意識、綠色理念和環境行為規范教育。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大大增強,同時帶動了周圍人。
(五)學生優秀作品滲透生態文明的意識
《峒河水質污染調查情況》宣傳水污染的危害,增強人們的環境意識,形成良好的環保觀念,呼吁人們保護峒河,拒絕污染!《吉首市萬溶江水污染調查報告》從調查過程、水污染的危害、防治措施等方面全面、客觀、具體的描述萬溶江水污染的情況。同時注意結合萬溶江水域特點以及當地民風民俗來分析相關的水污染的原因及制訂防治措施。《關于吉首地區白色污染的調查報告》提醒人們白色污染造成的危害以及白色污染的范圍,要用行動防治白色垃圾!大家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大家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增強生態文明意識,節約資源。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同時將科學的、人文的、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去,潛移默化,春雨潤物,讓學生受到熏陶,逐漸形成牢固的生態文明意識。
參考文獻:
[1]于海量 《環境哲學與科學發展觀》南京出版社2007-12-1
[2]林黎華 《如何組織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 福建省順昌一中
[3]陳金華 《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總結 》富騰學校物理教研組
[4]張偉偉專題講座 《如何指導初中學生進行生物科學的觀察與調查研究活動》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學
[5]李力言 《用生態文明的力量托起“美麗中國”》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2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