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嵐嵐
【摘要】我國在義務教育階段進行新課改以來,初中英語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學生的英語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中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問題,最突出的表現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在學生的英語教育上投入愈來愈大,而學生的英語水平并沒有達到相應的期望。面對我國英語教學的困境,如何尋求破解之策不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也逐漸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本文就這一問題進行了簡明扼要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 困境 原因 改善對策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110-01
一、造成當前初中英語教學困境的深層原因分析
(一) 應試仍然是各學校英語教學的中心
提倡素質教育這么多年,應試教育主導英語課堂的情況并未得到本質改變。大多數學生、教師和家長都把提高學生成績,在各類考試中達到預期目標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當前中國實行著的中考、高考、以及大學的等級考試等三大英語統一考試成為應試教育一直主導英語課堂的主要推手。這也是英語教育在應試教育大氣候影響下的具體表現。這種教育理念不僅背離了英語教學的本質目的,還使大多數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處于被動和消極的狀態。學生學習英語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后的結果是只會應試,不會應用。
(二)目前初中英語教學模式仍然違背語言學習規律
語言的本質是一種交流工具,因此具有特別強的實用性以及實踐性,只有學以致用、聯系實際,才能有效掌握語言這一工具。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英語教學如果不貼近社會實際,貼近學生生活,不從社會生活實際中去汲取營養,那么英語教學就成為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正是我們的英語教學在應試教育思想的驅使下脫離了生活實踐,才使得學生學到了知識,但丟掉了能力。因此,一個人學習語言過程是從“感知、模擬到運用,然后再往復循環、不斷提高的過程。但是目前學生在應試教育思想的指導下的學習方式,是完全背離這一規律的,其本質是功利思想在教學領域的體現,其違背學習規律的表現主要為以下三個方面:
1.應試教育模式下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是被動接受式學習。雖然近年來我們的教學改革有了長足的進步,表面上看大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主動獲取信息的意識和能力有了較大進步,但是由于缺乏社會生活語境來提供足夠信息刺激,大腦語言中樞在建立詞匯與相關的物質其形式聯系時仍然是被動。因此,教學形式的改革并沒有使被動式英語學習模式從本質上得到解決。
2.“互動交流”途徑的缺乏?!盎咏涣鳌笔钦Z言學習的重要的途徑,但是這一途徑目前仍然缺乏。因為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的交流基本是在使用漢語,即使實在英語課堂上這種機會也不多,使得英語學習仍然停留在“單向被動接受”的傳統模式之下。學生頭腦中這些來源于書本和課堂的英語知識由于缺乏社會生活的背景,使得英語知識無法涵蓋社會生活中大量的但是卻非常實用語言現象,使得英語學習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3.由于中考制度對學生學習目標的巨大的影響。目前應考和升學仍然是幾乎全部學生的學習動機,出于掌握英語這門語言而進行英語學習的學生寥寥可數。運用答卷考試和考試分數的方式來引導學習和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考核,是無可非議的,倘若將考試作為我們學習英語的主要促進手段和考核途徑,就明顯違背了語言的學習規律。這就是為什么一個英國兒童僅掌握一千詞匯就能夠正常交流,而我國的初中生掌握近兩千詞匯仍不能正常交流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一刀切”式的英語教育模式違背了個體差異規律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個體之間是存在差異的,每個人在不同方面的天賦和潛能是有所不同的,不僅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可以作為佐證的例子,同樣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對不同個體在英語學習上表現出的差異也必須予以正視。季羨林先生曾說過:“學習外語是需要一定天分的”。對于一位沒有英語天賦的學生可能需要花費兩倍甚至更多的時間,才有可能趕上英語天賦條件較好學生水平。同時我們是否想過這些學生為了學好的英語,會不會犧牲了他在其它方面取得成功的機會了呢?
二、改善英語教學困境的對策分析
(一)進行英語考試制度改革
英語教學的應試傾向是應試教育大環境下的產物,要想一勞永逸地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對現有的教育考試制度進行徹底的改革。但是,鑒于目前考試機制不能取消的前提下,進行一些有益的改革仍然能夠對緩解英語的教學困境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高考英語學科的改革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在中考制度改革中能夠看到可喜的變化。
(二)學以致用
我國英語教學的最大弊端就是理論與實際脫節,只為應試、不講應用,英語教育的重心都放在了脫離實際的教材和考試上,這不僅造成英語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還是造成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對于應用困境的破解之法,只有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發揮英語的工具性作用,這也是進行英語教學的初衷。
(三)創新英語教學方法
既然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那么也就不存在適合所有學生的英語教學方法。雖然所有人進行語言學習的基本規律是相同的,但對于對每個學習個體的外語學習過程中,從學習動機到學習行為習慣、從性格特征到外部環境、從教師水平到學校設施等都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因此每個個體的學習歷程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一方面要遵守語言學習普遍規律,同時,每名教師都要能夠根據教學實際,靈活選用教學方法,并不斷創新,充分利用現有的課堂、學校甚至社會環境等教育資源,進行良好英語語境的創設,這才英語教學改革的正確思路。
三、結語
本文對目前我國初中英語教學面臨的困境及改善措施進行了探討,造成英語教學困境有其深層、復雜的原因,這其中既有目標定位的原因,又有教育考試制度的問題和英語學習認識上的偏頗。但是究其根本還是考試評價制度造成的應試教育思想造成的。目前我們只能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善,倘若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必須依靠我國的教育考試制度的本質變革。
參考文獻:
[1]尹航.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英語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3(03).
[2]吳紅林.農村中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02).
[3]劉永兵.西方二語習得理論研究的兩種認識論取向——對我國外語研究的啟示[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