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奕欣 陳四維 陳丹 杜月星 蔣京川
摘要:本研究采用心理量表的研究方法,對Walker,J.M.T.等人父母卷入的量表進行編譯,在江蘇省3市4所小學進行測量,以探討江蘇省父母教育卷入的程度因素之間的影響。結論:(1)江蘇省家長的教育卷入水平總體偏高。(2)母親比父親在認知上擁有更多的效能感。(3)父母卷入程度與子女成績顯著相關,卷入越高,子女成績越好。(4)家庭收入顯著影響父母的角色建構與知覺。(5)江蘇家長較高的認知卷入水平與實際上的卷入水平并不匹配。
關鍵詞:父母教育卷入;小學生;成績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4)02-0025-04
一、引言
父母教育卷入(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是指父母對自己孩子教育的理念、發展的期望,以及在家庭和學校中做出的促進孩子取得更好學業成就和心理發展的多種行為。[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對兒童的教育引導,對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以及學習進步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國內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因為貧困,許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被排除在教育尤其是學前教育之外。當他們進入到學校教育之后,在跟別的孩子的競爭中常常處于弱勢。為了使得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得良好教育,美國于20世紀60年代掀起了一場“幼兒補償教育運動”,他們制定了幼兒教育補償方案。其中,家庭教育被擺在十分突出的地位。20世紀60年代,研究者開始對父母教育卷入進行研究,父母教育卷入逐漸成為各學科之間一個交叉的新的領域。
國外對此方面已做了相當多的研究,但國內的研究還很少。對于中國父母教育卷入的情況和影響還是未知。我們希望通過此次研究,探查中國小學生的家長對于孩子教育的認識,幫助他們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
二、父母教育卷入的相關研究
1.父母教育卷入與成績之間的研究
父母教育卷入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是研究者關注較多的一個話題。Fan(2001)研究了父母教育卷入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發現學生平均成績點數與父母教育卷入之間的相關達到0.33。[2]同時,父母教育卷入可以促進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這一相關在不同民族間都存在。[3]而父母參與“在家”的關注與支持,是塑造學生的主要教育力量,通過支持在家里學習的孩子,父母可以使孩子在學業上取得成就。[4]這一相關不僅體現在中小學生中,幼兒階段也有體現。[5]
香港大學的Lau等(2011)也證實閱讀能力與父母教育卷入程度有關這一觀點。他們還指出香港父母在家庭教育卷入上高于對于學校的教育卷入,且父母卷入的效果顯著。[6]美國家庭—學校協會在此方面的相關研究也認為,家長的指導會給大多數學生帶來學習成績的提高。該協會經過40年的研究,確立了家長—兒童互動與兒童閱讀技能之間的關系。
2.父母教育卷入與認知方面的影響
Seginer(2006)發現參加過養育培訓班的父母,在家中為孩子提供更多的言語和認知刺激,他們孩子的認知成績貝利心理發展量表分數顯著高于父母沒有參加過養育培訓班的孩子。[7]此外,社會經濟地位低的父母參與到學校教育中,可能比父母社會經濟地位高的更有效。[8]
3.父母教育卷入與其他方面的影響
父母教育卷入與兒童衛生水平有較高相關。[9]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父母卷入也有影響,他們健康變化的9%可以由父母教育卷入來解釋。[10]Ice等(2011)證實在家里教育小孩和把小孩送到學校去的父母的卷入情況在孩子的學業自我效能、學習內在動機和自我管理策略運用方面有顯著差異。[11]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江蘇各地小學家長共250人,具有完整數據的有效樣本220人(回收率88%),其中男性68人,女性152人;南京市瑯琊路小學(重點小學)39份,南京市拉薩路小學(重點小學)64份,揚州儀征化纖第三小學(普通小學)50份,蘇州吳江菀坪小學(普通小學)67份。選取樣本時力求做到各變量的均衡,從而提高樣本的代表性。
2.研究工具
本研究授權翻譯了Walker等人發表的論文《父母教育卷入:模型修改以及維度發展》中的父母卷入量表[12],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修訂。
試測對象為南京淵聲巷小學(普通小學)、揚州儀征化纖小學(普通小學)的家長,共回收有效問卷56份。經過因素分析對量表維度及問題進行了修改,現量表包含共4個維度7個水平(見圖1),共53道題,采用6點計分的方法。全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總量表的信度系數是0.94,信度良好,可以進行施測。
同時在問卷中增加家長的性別,家庭年收入(4點計分:3萬以下,大于等于3萬小于5萬,大于等于5萬小于10萬,大于等于10萬,收入越高分數越高)與學生的成績(4點計分:1優秀10%,2中等偏上30%,3中等50%,4中等偏下50%以后)的評估。
3.研究程序
調查時由研究者主持填寫,施測前,宣讀指導語,確認全體被試都對答題要求有充分理解,問卷填寫完畢后當場收回。所得數據資料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與分析。
四、研究結果
1.父母卷入的總體特征
將父母教育卷入得分按照高低分排名并分為高分組(前27%)和低分組(后27%),與各個維度進行t檢驗。由表1可知,所有維度因素的平均值均高于理論中值,且差異顯著。但是被調查父母對來自學校邀請知覺的認知無顯著差異,而在對邀請卷入知覺、動機與信念上波動較大。另外,對來自孩子邀請的知覺最接近理論中值,不同卷入程度的父母對來自孩子的邀請差異并不顯著。
表1 父母卷入各維度平均數和標準差及其與理論中值的差異檢驗結果
2.父母卷入差異
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見表2),父親與母親在卷入的動機與信念上有顯著差異,其中在父母幫助孩子所獲得效能感上有不同,而在其他維度并無顯著差異(p>0.05)。
表2 父母教育卷入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
3.子女學習成績與父母卷入程度的關系
皮爾遜相關性分析發現父母卷入程度與學習成績顯著相關(r=-0.317,p<0.01)。將學習成績與父母卷入各模塊進行相關性研究,發現學習成績與父母的角色建構顯著相關(r=0.163,p<0.05)。
4.家庭收入與父母卷入差異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考察父母卷入的家庭收入差異。家庭收入會對父母卷入有顯著的影響,收入不同的家庭父母動機與信念有顯著差異(F(3,216)=3.323,p<0.05),收入會影響父母的角色建構(F(3,216)=4.647,p<0.01)。收入也會影響父母對邀請卷入的知覺(F(3,216)=3.007,p<0.05),尤其是對學校一般邀請的知覺(F(3,216)=3.33,p<0.05)有顯著差異。
5.父母卷入實際行為的探究
將父母卷入行為得分按照高低分排名并分為高分組(前27%)和低分組(后27%),將兩組的父母卷入行為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不同卷入程度的父母表現的動機與信念和其實際卷入行為差異顯著(t(218)=-6.16,p<0.001)。
五、討論
1.父母卷入的總體特征
本研究表明,被調查者父母卷入程度普遍較高。在本研究中,所有維度因素的平均值均高于理論中值,且差異顯著,反映了現代中國家長對于孩子的早期教育的重視程度并且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幫助孩子學習。這與Lau & Li(2011)的研究結果相對應。[13]他們發現孩子早年生涯中,比之其他國家,中國父母有著更高水平的家長卷入。
2.父母卷入差異
研究發現,父親和母親在教育卷入的動機與信念方面有顯著差異,尤其是在幫助孩子在學校成功上,母親比父親能獲得更多的效能感。相較于父親,母親對孩子傾注、關注得更多。在影響子女成長的諸多家庭背景因素中,最強大的機制是母親的教育,母親的受教育程度與子女的科學文化素質呈正相關。[14]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進子女的智力發展,培養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創造力。不得當的家庭教育則會挫傷或侵害子女的心靈。
3.子女學習成績與父母卷入差異
子女的成績是對于父母卷入影響最直觀的表現、也是父母卷入最希望得到反映的表現。本研究發現其與父母教育卷入之間的相關達到0.317,父母卷入程度越高,子女成績越高,這與之前研究[15]相印證,說明父母的卷入程度的增加對于孩子的成績有積極影響。父母的角色建構與孩子的學習成績影響最為密切。同時我們發現,子女的成績與父母基于家庭以及學校不同的卷入行為沒有顯著差異。這表明父母卷入行為的高低對子女成績沒有太多的影響。這與前人研究不同,我們將進一步進行研究。
4.家庭收入與父母卷入差異
家庭收入對父母卷入有顯著影響,收入會影響父母在卷入過程中的角色建構,也會對邀請產生不同知覺,同時我們發現家庭收入對父母認知影響多于對父母行為的影響。以往研究指出家庭收入是衡量一個家庭父母教育程度、家庭環境、教育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們都會影響家庭父母的參與過程。[16]孩子的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不僅要投入必需的學校教育費用,還要通過課外的各種學習的途徑來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這離不開家庭良好經濟條件的支撐。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些家庭更愿意提供這方面的開支,也更懂得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合理地安排開支。
5.父母卷入實際行為的探究
父母在動機與信念等方面卷入水平得分較高,但是其在認知上的卷入態度和實際卷入行為有差異。這個結論尚未在前人的研究中發現,有可能是中國家長對于父母卷入行為的方法不了解,導致行為方面的卷入遠遠低于認知方面的卷入,或者因為文化差異,中國父母的認知卷入程度本身就高于其他國家。這有待后續的研究。
六、結論
1.江蘇省家長的父母卷入水平總體偏高。
2.母親比父親在認知上擁有更多的效能感。
3.父母卷入程度與子女成績顯著相關,卷入越高,子女成績越高。
4.家庭收入顯著影響父母的角色建構與對于自己卷入邀請的知覺。
5.江蘇家長較高的認知卷入水平與實際上的卷入水平并不匹配。認知卷入水平遠遠高于實際的卷入水平。
參考文獻:
[1] 羅良.兒童青少年發展中的父母教育卷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 (1).
[2][15]Fan X, Chen M.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A meta-analysis[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1, 13(1).
[3] Catsambis S. Expanding knowledge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secondary education: Connections with high school seniors academic success[J].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2001, 5(2).
[4] Skaliotis E. Changes i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secondary education: an exploration study using the longitudinal study of young people in England[J].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010, 36 (6).
[5] Izzo C V, Weissberg R P, Kasprow W J , & Fendrich M. A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teacher perceptions of parent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school performance[J].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99, 27(6).
[6] [13] Lau E Y H, Li H, Rao N.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childrens readiness for school in China[J].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1, 53(1).
[7] Seginer R. Parents educational involvement: A developmental ecology perspective[J]. Parenting: Science and Practice, 2006, 6(1).
[8] Domina T. Leveling the home advantage: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lementary school[J].Sociology of Education, 2005, 78(3).
[9] Tourigny J, Chartrand J. Health prifessionals beliefs related to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ambulatory care: an international inqury[J]. Issues in Comprehensive Pediatric Nursing, 2008, 31(2)..
[10] Payne R B.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D]. Auburn University, 2010.
[11] Ice C L, & Hoover-Dempsey K V. Linking parental motivations for involvement and student proximal achievement outcomes in homeschooling and public schooling settings[J].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2011,43(3).
[12] Walker J M, Wilkins A S, Dallaire J R, Sandler H M, & Hoover-Dempsey K V. Parental involvement: Model revision through scale development[J].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2005,106(2).
[14] [16] Suizzo M A, & Stapleton L M. Home-based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young childrens education: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maternal education across US ethnic groups[J].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7, 27(4).
責任編輯:丁偉紅
Surve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ZHOU Yi-xin, CHEN Si-wei, CHEN Dan, DU Yue-xing & JIANG Jing-chuan
(School of Psycholog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four primary schools in three cities of Jiangsu Provinc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overall level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is higher; 2. Mother has more efficacious cognition than Father; 3.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extent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 and their children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the higher the extent is, the better the achievements; 4. Family income affects parents role construction and perception; 5. The high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cognition does not match the low level of their actual involvement.
Key words: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 academic achie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