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龍英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已經(jīng)意識到文體的價值屬性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的確,文本的文體不同,作者在創(chuàng)作文本時的材料選擇、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風格也存在著巨大的不同。而這對于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和方式的選擇也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閱讀教學呼喚文體意識,運用不同的閱讀方式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解構文本,才能真正感受到文本的價值。
一、散文題材:緊扣情感脈絡,不斷深入文本
散文是小學語文教材中常見的題材,最大的特點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在小學教材中,散文基本以豐富的情感為主,在文本語言中蘊藏著豐富的人文情愫和真摯的情感價值。因此,在散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著文本中的“神”引導學生撥開語言文字,真正走進課文的情韻之中,感受作者寄托在課文中的情思。
以《桂花雨》這篇課文為例。一位教師讓學生初讀課文后以自身的感性認知得出閱讀后的直接體驗,不同的學生說出了不同的感受:“香”“甜”“樂”。這是學生感性認知的結果,是學生閱讀文本后的情感基調。尋找到這樣的基調,也就扣住了散文教學的基本綱領。
當然,散文教學不能止步于學生內心的機械體驗,不能停留于這種感性的認知層面,而要沿著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斷深入。在教學中,這位教師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第一、五、六自然段,思考這些段落寫到的花香,思考所包含的作者情感,最終將文本之思緒指向濃郁的鄉(xiāng)愁。
面對散文,我們可以引領學生經(jīng)歷這樣的體驗歷程:整體把握感知、埋下情感基調、開掘內部情韻、巧妙隨文練筆。這樣的設計契合了散文的基本特性,同時也迎合了學生的認知需要,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
二、小說題材:依循情節(jié)發(fā)展,化煩瑣為簡潔
在小學生的視野里,小說最大的價值在于生動的語言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對于從小愛聽故事的小學生而言,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是推動他們閱讀小說的重要源動力。但小說的元素不僅僅在于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更在于情節(jié)發(fā)展中所獨有的價值思考和情感蘊藉。因此,在教學小說過程中,教師可以依循故事發(fā)展,采用對話聊天的方式,讓學生走進小說的語文思維之中。
例如六年級《愛之鏈》這篇課文,是一篇構思精巧、情節(jié)自然的小說。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這篇課文時,沒有按部就班進行教學,而是敏銳地意識到第三人稱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個基本特點,即小說中的人物對發(fā)生的事情并不知情,而讀者卻全盤通曉。于是,教師引導學生從內部人物和讀者兩種完全不同的視角感悟課文。這樣,小說內部人物的關系、情節(jié)的生動、結構的巧妙、語言的靈動,甚至是蘊含在內部的主題價值,就在不知不覺中凸顯而出。這樣的教學設計,突出了重點,優(yōu)化了結構,提煉了主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寫景狀物:體悟核心詞語,破解教學難點
在小學階段,寫景狀物類的課文占有較大的比重。教學這類題材時,教師要做到刪繁就簡,緊扣文藝性說明文的特點,從而巧妙自然地突破教學重點。
例如《霧凇》這篇課文,就是典型的具有文藝氣質的科普說明文。其最大的難點,在于霧凇形成的科學原理以及作者是如何運用深入淺出的語言準確介紹的。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這一部分時,從課文中抽取出了霧凇形成過程中的幾個重要詞語,讓學生在誦讀、默寫、理解大意的基礎上復述大意。接著,從課文第二自然段中感知總分描述結構,并從分寫中的每一句話的內在關系上感知作者描述過程中的邏輯聯(lián)系,同時也在語言環(huán)境中獲取了更多的說明方法,輕松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
四、說理題材:辨析事例屬性,聚焦表達特色
說理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并不是重要的文體,但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學生思維認知能力的不斷提升,他們在交流溝通中已經(jīng)逐漸意識到說理文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對文中所列舉的事例有自己的思考。說理文有益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啟發(fā)與提升,在中高年級適當接觸和了解說理文,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教學《說勤奮》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搜集對比文中的幾個事例。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這種類型的議論文時,拋出了一個別具匠心的問題:這幾個事例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為什么議論文中的事例描寫顯得簡潔,而記敘文中的事情卻寫得如此具體呢?通過這樣的問題設置,讓學生陷入對文本題材特點的深度思考上,進而明白議論文選用的事例,注重的是性質與真理,而不在于其細節(jié)。據(jù)此,教師順勢引導,相同的事件在不同文體的需求下,應該采用不同的價值思路進行描寫,從而契合不同的寫作意蘊。
學生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學習議論文,對于議論文基本的論點、論據(jù)等重要信息,已經(jīng)不再陌生。如果教師還在這樣的機械層面糾纏不清,勢必影響學生對說理文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因此,在這一案例中,教師的教學力求在相同的面孔中開掘出不同的價值內涵,從而引導學生走進議論文的世界中。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應該注重對文體意識的培養(yǎng),多從不同的文體特點入手,幫助學生走進文本的內蘊世界,從而引發(fā)學生養(yǎng)成關注文體屬性、聚焦言語形式、感悟表達特色的習慣,真正讓閱讀教學走上一條高速通道。
(江蘇省張家港錦豐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