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梅
摘要:未來的旅游從業人員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學校必須重視職業道德養成教育,拓展教育途徑,運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服務意識,為旅游服務行業培養和輸送合格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中職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途徑;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12-0052-02
一、拓展教育途徑,提升職業道德素養
(一)情感教育——保證。中職生正值青春期,他們的情感具有閉鎖性、動蕩性和沖動性特點。所以,學校及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疏導化解學生的心結,讓他們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態。對學生違規行為和消極情緒,要有寬容、理解,引導學生順暢表達,合理宣泄。同時教會學生善于識別自己的情感,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生活學習中以平和的心態與人交往。
(二)課堂教育——前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養成離不開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把握,課堂教育是形成職業信念、職業理想和職業行為的前提。在職業道德教育課上,結合旅游從業人員實際學習職業道德的原則、規范、養成等內容,使學生從理論上理解和把握職業道德的意義和內容,增強學生對職業道德的理性認識。在專業技能訓練中,教師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講清職業崗位規范,嚴格要求學生規范操作,讓學生直觀地接受職業道德教育,自覺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三)活動教育——載體。學校針對學生心理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職業道德滲透,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促進學生職業道德內化。立足“小而近、低而實”的目標,開展“文明行為周周練”活動,把學生文明行為細化為一個個生動活潑的主題,貫徹到每周每日的常規工作中,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科學評價——關鍵。學校改變過去以成績衡量學生品德優劣的一元評價方式,建立多元的健全的評價機制,實行“七證”齊發制度,學生在學習期間要分別獲得普通話水平等級證、英語口語合格證、計算機水平測試等級證、文化及專業理論合格證、專業技能等級證、綜合品行合格證及畢業證。每個學生只有順利通過各階段的學業考核,取得前六證,方可通過畢業鑒定從而獲得畢業證。參與評價的主體有學生、教師、家長及企業。通過評價與測評,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正確的,什么行為是錯誤的,自己比別人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不足等,從而養成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習慣。
(五)崗位教育——試金石。學生畢業后,要走上工作崗位,如何讓他們能從容地處理好復雜的社會關系,展示自己良好的職業道德形象,崗位教育是未雨綢繆的好辦法。為有效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學校除開展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外,還有計劃安排學生到酒店、旅行社頂崗實習等,讓學生在具體的職業活動中檢驗能否把內心形成的職業道德情感、意志、信念外化為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能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能否愛崗敬業。讓學生在職業活動中見賢思齊,逐漸適應工作環境,熟悉業務技能,增強職業意識,提高職業道德修養,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
二、運用多種方法,促進職業道德養成
(一)個案/案例教育。為全面提高旅游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學校建立了學生操行檔案和誠信檔案,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考核方案,尤其對“問題”學生,實行個案管理。個案材料一式數份,班主任及各管理處室都有備份,“聯網”互動,綜合評定,全員管理,形成合力。個案管理要求點上防范和突破,而案例教育則是指在面上實施職業道德教育時以案例分析作為有效手段。實踐證明,適時而恰當的案例教育對學生觸動很大,影響至深。如邀請行業專家作專題報告,旅游服務專業畢業生談人生成長史及創業之星作創業“艱難起步”體會等。這些生動鮮活的案例,勝過空頭說教千萬倍,其感染力可以穿越時空,有的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
(二)激勵/賞識教育。職校學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心理失衡和行為偏差等問題。挫敗、迷茫、動力缺乏癥及各種不健康情緒使不少學生大失青春少年應有的意氣風發。面對這群“迷途羔羊”,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品德優良的,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教師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不經意的夸獎,對學生來說都會產生巨大的動力。學校把就業創業成功畢業生照片和事跡張貼在教學樓、實訓室墻壁上,以此激勵學生努力學習、踏實工作。有不少學生非常羨慕他們,并以他們為榜樣,暗下決心也要做創業明星和就業明星。有的學生對老師說,畢業后爭取學校教學樓的走廊里也有自己的照片。今天他們以學校為榮,明天讓學校以他們為榮。
(三)明示/暗示教育。明示法是直接外顯地通過教育者有意識的心理活動而發生影響的方法。暗示法則是間接內隱地通過受教育者無意識的心理活動而發生影響的方法。在我們以前的教育中,運用明示法偏多,忽視了暗示法的作用,教育效果不明顯。為此,學校根據學生心理實際,把枯燥無味的《中學生行為規范》《一日常規》《職中生行為十不準》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訣和生動有趣的文明禮儀“三字經”,并編印成冊,人手一份。學生非常感興趣,很快就記住了,在吟誦之余對自己的行為起到暗示和調節作用。學校還把旅游從業人員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廉潔自律等道德品質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旅游課程的教學之中,貫穿于旅游實踐操作之中,讓學生在實踐性教學中受鍛煉、受教育,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
(四)服務/創業體驗教育。學校創業一條街中的學苑賓館、四方旅行社、茶社、糕點店等已成為旅游專業學生創業的“孵化器”。在教師的指導下,一、二年級學生工學結合,在服務中養成全心全意為旅游者服務的職業意識、責任心、道德義務感。三年級學生直接參與酒店的經營和管理。為了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真正實現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學校還聘請了企業技術骨干來校指導,讓學生知道要學什么和怎樣學,教師知道該教什么和怎樣教。充分利用職業學校與企業資源,融合企業文化,讓學生在對客服務中養成“賓客至上、服務第一”的職業意識,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責任編輯:章躍一)
Abstract: The future tourism practitioners should have good professional morals, thus in order to train qualified applied talents for tourism service industry, vocational school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moral education, expand education paths, and use a variety of way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good professional moral quality and service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moral education; path;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