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秀蓮
英語對于小學生而言,是一門著重訓練語言認知接受和理解運用能力的學科。作為一門外語學科,學生沒有更多的生活情境予以練習運用。因而要幫助學生掌握英語這門語言,訓練好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就務必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之余給予學生更多課外閱讀的訓練機會,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不斷提升自我的英語理解和表達能力。
一、英語課外閱讀內容的合理選擇
英語課外閱讀內容的選擇是關系到學生課外閱讀質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平時的課外閱讀活動中,我們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根據學生年段的訓練目標,主要選擇好三種類別的課外閱讀材料。
(1)童謠諺語。英語童謠內容簡單,趣味盎然,非常適合剛剛接觸英語學習的三年級學生使用。在具體內容的選擇上,我們則是選取那些與學生生活、經驗比較貼近的內容,同時還有意識地選擇一些與學生教材內容相關的童謠諺語供學生閱讀。這樣,在課內學習后,學生自己主動進行課外內容的閱讀與學習,豐富了學生的英語感知內容,為學生的語言表達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增強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2)故事劇本。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高和自身英語詞匯、句型語法知識的逐步增多,學生可以閱讀的課外讀物也相應增加。這時,我們則會選擇一些具有故事情節的優秀童話故事或寓言故事以及可供表演的簡單英語劇本等補充給學生。在閱讀劇本的過程中,還能夠讓學生對于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俗等有一定的了解,豐富了學生的人文內涵。
(3)整本讀物。到了高年級,當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英語詞匯和句型語法等能力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閱讀一些簡單的整本讀物或是英語期刊等。這時的閱讀要成為學生檢驗自己學習情況的一種途徑,為學生營造真實而多樣的語言實踐環境,讓學生沉浸在英語語言的氛圍中,讓學生在閱讀整本讀物的過程中不斷訓練自己的語言感知理解能力。
二、英語課外閱讀能力的扎實訓練
有了充足而符合學生學習特征的閱讀內容,還需要引導學生正確而有效地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收獲知識,形成能力。
(1)開展同伴交流閱讀活動。英語課外閱讀內容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這樣的內容往往會讓每個孩子都有表達的欲望。每一個人都會對閱讀內容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和理解。讓學生組成閱讀小組,在小組內,每個學生可以針對閱讀內容進行自由表達,每個人都要根據閱讀內容進行英語表達,這樣學生的閱讀就從書本拓展到了口語。在進行童謠諺語的閱讀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跟著旋律進行練唱,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明顯高漲。
(2)舉行師生互動閱讀活動。在進行篇幅較長的內容閱讀時,學生對于閱讀材料中的單詞和語法難免會有一些不認識、不理解。此時,教師可以開展師生互動閱讀,在學生自己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就內容中的重點詞語或陌生句型等進行集中指導。在閱讀中,教師還可以借助問題來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內容,形成整體認知。而對于一些具有明顯可供表演操作的閱讀內容,教師則要盡可能地讓閱讀內容從書本中走出來,讓靜態的語言形象化、生動化,教師可以參與學生一起表演。這樣,學生就更有信心進行閱讀,也更具有了閱讀的目的性。
(3)依托網絡平臺進行閱讀活動。當下的學生學習環境已經有了明顯改觀,大多數學生家中都有了電腦網絡。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網絡平臺,借助博客、QQ、BBS等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閱讀內容,也要讓學生在這些平臺中參與討論、進行互動。這樣,學生可以避免英語斷層式學習,有助于在良好的英語氛圍中形成英語感知力。
三、英語課外閱讀力的合理評價
英語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功。要激勵學生堅持進行課外閱讀,就需要教師能夠有系統化的激勵評價措施,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其中。以動態化的評價手段來激勵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是我們在平時實踐中進行嘗試的做法,收效甚好。
(1)講故事比賽。到了四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對英語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而且課外閱讀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此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講故事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英語表達水平。在這樣的故事比賽中,學生也可以發現別人的長處,產生學習的熱情。
(2)手抄小報評比。英語課外閱讀的內容是五彩斑斕的,尤其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很多的交集。教師可以借助節日主題,讓學生出一份英語手抄小報。這樣的一份小報,能夠直接呈現出學生的英語認知力、理解力和對不同內容的積累程度。對于優秀的英語小報,還可以進行全校展示,從而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
(3)演講比賽。英語語言的學習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使用。英語認知、理解、表達能力的形成是英語課外閱讀訓練的終極目標。在高年級學生中開展主題英語演講比賽,評選出“校園英語小達人”,就是鍛煉和檢驗學生英語詞匯量、句型語法知識和口語表達能力等的綜合性方式。
培養學生英語課外閱讀能力不是一種孤立的存在,它要和英語課內學習相輔相成,要從制度上和行動上進行堅持。只要從學生英語能力發展的總體目標出發,有序推進,學生的英語能力就一定會有明顯提升。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宜陵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