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厚嫻
今天新安小學的兩位特級教師應邀來我校指導數學課堂教學,我有幸作為代表執教六年級下冊數學“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例2這一內容。聽說能與專家零距離接觸,能讓專家親自一對一的指導,機會真的很難得。我真的很激動,于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精心預設這節課,經過幾天的研究教材,了解學生,仔細推敲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我甚至把每一個環節中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都一一預設到了,自我認為這節課設計得還算完善,并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思路:
導入新知:首先讓學生在舊知鋪墊和認知沖突中引入新知,
板書課題。
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能根據已有的認知經驗,在小組中討論、交流如何在平面圖上標出清涼島的位置?在這個環節中,我為學生營造了寬松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充分相信學生,滿足學生希望自己成為學習的探究者、研究者、發現者的心理需求,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作為引導者適當巡視指導。
交流展示:盡可能地讓學生把自己獲得的知識“講出來、表達出來”,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者。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補充。
拓展延伸:在學生會標出清涼島位置的同時,設計開放性的習題(學生自己設計,自己提問):你還想標出哪些島的位置?此問題既達到了鞏固新知,又達到了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目的。然后讓學生再進行有層次的練習,在循序漸進中獲得新知,應用新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課終小結:最后利用3分鐘時間放手讓學生自我小結。
以上的各個環節是我在備課時左思右想,仔細琢磨,精心設計出來的,估計在教學中應該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當我按照自己的這個思路平穩的上完這節課,面對面聽了林主任的點評后,我真的感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同時,我也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課堂教學許多不足之處,數學課堂教學真的有待進一步提升,我們要從思想上重視。結合林主任的指導,我對自己的課堂教學也產生了很多思考:
一、精心創設教學情境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創設好的教學情境,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在認知沖突中產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如果教師只單一的出示掛圖,讓學生回顧舊知等生硬的情景來讓學生探究新知,想一想,學生能從心理產生這種探究欲望嗎?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林主任點評的這一點,我十分認可,并在課后進行了深入思考。是的,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同時,學習數學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服務,我執教的這節課在創設情境這一環節,何不利用“馬航失聯”這一素材作為本節課創設情境的內容呢?如果課始在情境中提出:大家知道“馬航失聯”牽動著全世界人民的心,請大家從數學的角度思考一下,為什么找不到失聯的馬航呢?此問題一出,立刻會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為下面的新知探究也做好了極大的欲望鋪墊,同時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是為了解決現實生活的實際問題,可謂一箭雙雕。這樣的情景比我之前預設的要好很多。
二、真正關注每個學生的參與度
以前,我認為熱鬧的、大家全舉手了、小組討論頭碰頭在一起嘰嘰喳喳的課堂才是好課堂,通過我自己的執教,林主任的點評,這樣所謂的好課堂,學生們的參與度究竟有幾成?小組討論真正發表想法的有幾人?真正傾聽分享別人思考過程的有幾人?真正舉手會答題,能夠學進去、講出來的又有幾人?……其實只要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教師們都知道,平時只要有人聽課,或執教公開課時,在課堂上大多都讓優生或中等生來回答問題,甚至讓學困生不會也要裝會。為了讓聽課者滿意,小組交流時,也是讓優生或中等生夸夸其談,學困生只有陪坐的份,并無發言的權利。想一想,教師平時都不關注、不待見他們,班中的同學能關注他們嗎?久而久之,課堂就成了優生的天下,學生的參與度能高嗎?針對這樣的問題,我課后也思考了許多,也從根本上找原因、找對策:首先關注學困生,從生活上了解他們,從學生基礎抓起,讓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其次,課堂上盡量把容易題留給他們,讓他們愛學習、想學習。最后建立一幫一結對子,大家齊心協力,盡量讓他們慢想、慢說、多說。如果長此以往堅持訓練,你說大家的參與度能不真正的高嗎?
三、課堂小結不要流于形式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結尾也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以前我認為小結無所謂,只要過過形式就行了,評價一節好課,與課終小節無關聯。林主任點評說:“課終小結也是重頭戲,好的課終小節不但可以讓學生系統地構建知識網絡,為本節課學習畫一個圓滿的句號,而且還可以為下節課的新知學習做好延伸鋪墊,它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針對林主任的經驗之談,我把本節課的課終小結改為:怎樣才能準確找到失聯的馬航?如果我國搜尋飛機飛行的方向、路線已在圖紙上標出來了,同學們會描述嗎?這樣的小結是不是更好?
通過本次活動,我們數學教師受益匪淺!我相信,只要我們大膽實踐、勇于創新、不懈努力,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水平一定會有大的提升。
(江蘇省新沂市草橋鎮周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