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亞麗
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因素的影響,對事物的認知水平還比較低,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比較弱,尤其是數學這一門學科,由于數學學習需要很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得小學生學習起來會更加困難,大多數學生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進行數學學習。因此,為了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將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與小學生的生活有效融合起來,充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有相關研究發現,當處于熟悉的生活情境當中時,學生對事物的認知水平會大大增強。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應該將數學的教學內容充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并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小學生創設出更具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鼓勵并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課程的學習,不斷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兩位數加兩位數“這一課,數學教師在講解這一內容時,首先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明天我們學校組織三年級的學生開展春游活動,并且三年級每個班的學生都必須參加,其中三年(1)班有35位學生,三年(2)班有34位學生,三年(3)班有33位學生,三年(4)班有36位學生,但是我們學校只有兩輛車,且每輛車只有70個座位,那么,三年級的學生該怎樣乘車去春游呢?”提出這一問題之后,小學生必然會紛紛展開討論,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在這種眾說紛紜的氛圍之下,小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充分帶動起來,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有助于小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這一內容的學習。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語言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的特點,決定了他們生性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征,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喜歡開小差,尤其是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由于數學知識比較難懂,需要開動腦筋,使得他們更加無法專心學習,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數學課程的效率。因此,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快速有效地掌握每堂課的教學內容,數學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應盡量運用生活化的教學語言,將數學內容中深奧而枯燥的理論知識和相關概念轉變成通俗易懂、方便學生理解的語言進行闡述和講解,以這樣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集中精力學習,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數學內容。以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加減法運算”這一課為例,教師在進行這一章節的教學時,可以將其中比較簡答的運算式轉變成小學生容易理解且生活化的語言進行講解,如“小芳和小花打算一起去買玩具,小花身上有6元錢,小芳身有上7元錢,那她倆一共有多少錢呢?”,又如“爸爸給姐姐和弟弟分糖果,給姐姐分了3個,給弟弟分了6個,那么爸爸一共分出去多少糖果呢?”等。通過這樣的生活化的語言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體會到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使他們能夠快速有效地理解數學內容,有助于他們掌握這一章節的內容,從而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布置與生活相關的課余作業
由于數學課堂教學的時間非常有限,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便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延伸方式,這種方式在數學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過于死板,脫離了生活實際,那么不僅不能促進學生學習,還很有可能產生反作用,使小學生更加討厭數學學習。因此,數學教師在給學生布置課余作業時,同樣應該與生活實際充分結合起來,使小學數學教學全面實現生活化教學。例如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加減法估算”這一課,數學教師在講解完這一章節的相關內容之后,可以為學生布置這樣的課余作業:“假如現在每位同學手上有10元錢,需要去小賣部購買一些學習用品,小賣部鉛筆的價格是0.5元、橡皮擦的價格是1元、作業本的價格是1元、削筆刀的價格是1元、文具盒的價格是5元,那么你們最多可以買多少件學習用品?”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加數學課余作業的趣味性,同時有助于小學生能夠將課堂中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綜上所述,數學課程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的課程,由于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生性活潑好動,在數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無法專心致志的學習,而且對于難懂的數學知識比較難以接受,因此,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使他們能夠快速地理解數學知識,并有效掌握和記憶每一章節的數學內容,教師應該將數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充分結合起來,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運用生活化的教學語言,并布置與生活相關的課余作業,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學好數學。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百丈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