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征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165-01
教育部正在實施的“三通兩平臺”以及各省的電子備課的建設等,使得網絡教育越來越能發揮其他教育載體不具有的優點。學生在網絡中可以查閱課件、視頻、試卷、習題、教案、背景資料,優點是內容豐富、知識量大,缺點是缺少主線、教師的直觀指導、師生的互動。而微課堂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微課堂就像微博、微信、微電影一樣,在教育中迅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微課堂”簡稱“微課”是指為解決某個教學問題,以視頻的方式而開展的時間較短的教學活動。生物學需要直觀的圖片、動畫、視頻等教學手段,微課堂在高中生物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微課堂可以是教學知識的傳授、可以是探究實驗的過程、可以是例題精析、可以是考點歸納等。微課堂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有利于學生運用電腦、平板、手機等移動端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學生可以利用課堂之外零散的時間進行,點播微課堂,進行自主學習。微課堂還可應用于翻轉課堂,學生在課前利用微課完成知識的自主學習,而課堂變成了小組討論、學生展示、師生交流。
1.高中生物“微課堂”的特點
1.1去繁就簡、短小精悍
學生經過了生物課堂的自主學習,交流展示,可能仍然對部分內容如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等沒有弄懂。這時查閱視頻,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查閱教案、學案等又不夠直觀,很難解決問題。而去繁就簡,短小精悍的微課堂就顯得大有用處了,它可以利用學生零碎的時間,用時不長,不受空間的限制,解決問題。
1.2主題突出、針對性強
微課堂主題突出、針對性強。有的針對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在視頻中有課件展示、有老師講解,在講解中滲透本節課的主線、重點、難點突破的方法;有的針對某一道題,解題步驟、思路都比較清晰;有的時候是針對某一實驗,實驗的原理、步驟、現象都會在幾分鐘內展現出來,身臨其境,不受的實驗材料、器具難以準備,實驗時間較長等的限制;有的時候是對整個章節的總結,有的時候是對一類題目的講解,方法的總結等等。
1.3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實現課堂重現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高中生物課堂上看似圓滿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在這種“齊步走”的教學模式下忽略了學生的層次。有的學生游刃有余,課后想進一步提升;有的學生基礎薄弱,課堂上的問題還未完全明白。這時微課堂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實現課堂重現。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需要可以選擇暫停、快進和重復播放微課視頻,直至掌握為止。如果一遍沒有明白還可以重復播放,可以在線留言討論等,整個過程直觀明了。
2.“微課堂”的制作
微課堂的作用很大,優點很多,制作卻不難。微課堂制作的工具與軟件有:電腦、麥克風、錄制軟件Camtasia Studio或者視頻錄像軟件(如徐州市教育博客網站提供的視頻錄像專家V2012等)以及PPT軟件等。筆者設計了一節微課——《基因工程》(網址http://blog.xze.cn/887/archives/852.aspx)。下面筆者以《基因工程的工具》為例談談微課堂的制作。
2.1第一步:依據高中生物課堂的重點、難點或者本節微課堂計劃解決的某個問題進行教學設計。如《基因工程的工具》中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是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連接酶、載體。講解的方法、教具的選擇、動畫的設計、教師講解的設計以及變式訓練的準備等。
2.2第二步:設計課件。課件導入應直奔主題地闡明本微課堂所要講解的內容。要滲透高中生物學的教法和學法,要充分利用圖片等直觀教學工具,要層層深入呈現知識要點,要撥云見日呈現解題步驟。如筆者制作《基因工程的工具》微課時,在處理基因工程的工具DNA連接酶的作用時,采用了列表比較的方法,區分了其與DNA聚合酶的不同。在處理載體這一難點時,采用動畫演示與文字說明相結合的方法,介紹了以質粒為例的載體的三大特點。
2.3第三步:視頻錄像。運用錄制軟件Camtasia Studio或者視頻錄像專家V2012等軟件,教師邊播放PPT課件邊講解,要讓觀看的學生有一對一課堂的感覺,教師教態自大方,語言過度自然。有的微課是用黑板板演的方式,視頻錄像時要注意視頻畫面中教師的角度,學生反應預留的時間等。有的微課是在實驗室中進行,視頻錄像時要注意補上實驗的原理,在實驗步驟時要注重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要注意實驗現象特寫。
2.4第四步:后期加工。對錄制的教學視頻可以利用格式化工廠等視頻加工軟件進行必要的處理和加工以及格式轉化。如按照需要剪接視頻,添加必要的字幕,聲音等。剪接視頻時過度要自然,各個環節用時要合理分配,添加字幕、聲音時要與畫面同步。
2.5第五步:上傳??梢詫⒆髌飞蟼髦列熘萁逃謱iT制作了網站——徐州教育博客,網址為:http://blog.xze.cn/default.aspx,或者自己的微博,各個市都有官方的教育博客網,或者優酷等視頻網站中,以便學生們搜索并點擊查看。具體上傳環節各個網站均有詳細說明。
如果你拍一部電影,我想觀眾門可羅雀,但微電影觀眾如云;如果你發一封幾千字的短信,愿意看完的寥寥無幾,但微信成為第一社交軟件;如果你不是名師,與其上傳一節45分鐘的課堂,不如抽絲剝繭般進行教學設計,制作成微課堂,解決小問題,做成大文章。希望教師們能按照教材章節的教學重點、難點等制作成一系列的微課堂,建設成一種資源平臺,形成各個市或者名校的校本課程。這樣既有利于教師交流備課、教法,也有利于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進行在線學習、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