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愛春
【摘要】識字是學習知識的開始,是積累知識的最基本的工具。教師可以通過激發興趣,讓孩子們積極識字;巧用方法,讓孩子們巧妙識字;融入生活,讓孩子們自主識字;要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經常給學生展示識字的機會,提供展示能力的舞臺,增強學生識字的信心,讓學生喜于學,樂于學,巧用方法,快樂識字。
【關鍵詞】興趣 巧用方法 生活 快樂識字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058-02
識字是學習知識的開始,是積累知識的最基本的工具。《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低年級要多認少寫。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識字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如何讓孩子們輕松、愉快地熟記這么多漢字呢?
一、激發興趣。讓孩子們積極識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第一堂識字課開始,教師要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簡要介紹中華漢字的悠久歷史,說說古人是怎樣造字的。結合象形字“日、月、水、火”等演示漢字的演變。結合會意字“哭、笑”等,讓學生說說看到這些字的形狀會想到什么。看,“哭”字多像一個人在流眼淚呀!瞧,“笑”字正沖著我們微笑呢!結合形聲字“材、財”等,讓學生找規律,說特征。瞧,“材”和“財”,兩個字的右邊都有個“才”,表示它們的讀音都讀“cai”。“材”字的左邊是個“木”,說明“材”字的意思與木料有關,如“木材”。“財”字的左邊是個“貝”,說明“財”字的意思與寶貝有關,如“財產”。教師要善于用淺顯的語言讓學生了解漢字文化,讓學生覺得識字并不難,并從中找到識字的樂趣。教師還可讓學生說說識字有什么好處。從而明確識字目的,激發識字興趣。
二、巧用方法。讓孩子們巧妙識字
課堂是學生識字的主渠道。教師要創設情境,發揮其主體性,給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現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并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讓學生巧妙識字。
1.巧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方法記憶字形。許多字用加、減或換部首的方法又能變成另一個新字。教師可以把學過的字進行分類,讓學生總結記字方法,充分發掘學生頭腦中的遷移、聯想功能。如:“李”加一筆是“季”,“魚”加“羊”是“鮮”。“戶”減一筆是“尸”,“篇”減部首竹字頭是“扁”。“秒”去掉禾字旁換成火字旁是“炒”。聯系熟字記憶新字,既學習了新知,又鞏固了舊知,讓字形牢牢印在孩子們的心里。
2.巧用形聲字特點記憶字形。現代漢字中形聲字占絕大多數,字的讀音跟聲旁相關,意義跟形旁相關。形聲字的這一特點能比較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字形。例如:教學第二冊語文園地四“我的發現”,四組字分別是含有“月、足、目、扌”的字,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指一指、做一做,再問學生發現了什么。在學生暢談發現的基礎上,教師小結形聲字特點。
3.巧用字謎記憶字形。猜字謎是深受學生歡迎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可先編一些字謎讓學生猜,如字謎:一口咬斷牛尾巴(告),大口包小口(回)等。然后在班級開展猜字謎比賽,讓學生自編字謎,并評出編和猜的優勝者。盡管學生編的字謎還很幼稚,但是他們識字的熱情卻在活動中高漲起來。
4.巧用小故事記憶字形。有一些字,老師可以抓住字形特點,編成小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時不知不覺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腦中。如:教“游”字時,可以這樣編,游泳必須有水(氵),游泳池一般是方形的(中間是方字),小孩子游泳(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得有大人陪著。
5.巧用象形字特點記憶字形。課本中的“木、竹、鳥、兔”等這一類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變而成,這些字與實物都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讓學生觀察實物或圖片后識記,輕而易舉。
6.巧用書空筆畫筆順、找反義詞和組詞法記憶字形。有些獨體字如“出”等可讓學生用數筆畫的方法記,簡單有效。如“胖——瘦”等用找反義詞法記住“瘦”字。有些特復雜的字,如“藏”字,可讓學生組詞記憶。
三、融入生活。讓孩子們自主識字
生活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識字天地。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資源,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自主識字的習慣。
1.利用校園文化資源,如教室墻壁上的內容、校園里的標語、黑板報上的文字等,引導學生識字。教師可帶領學生邊參觀學校邊引導識字,邊看邊問學生:這兒寫的是什么?還可讓學生之間互相教教學學。學生很快就連“勤奮、創新”等復雜的字都認識了。
2.認同學的姓名,使學生快速而有效地認字。開學初,將學生的姓名卡貼在課桌上,方便學生隨時認識該同學的姓名。這樣,再難記的姓與名都能熟記于心。
3.利用街上的廣告牌、站牌、宣傳牌、商店牌等進行識字。引導學生利用上街、旅游等機會,問問爸爸媽媽各種牌上的文字。
4.借助生活中的實物識字。教室里有許多現成的實物,如門、窗、講臺、黑板等,可在上面貼上字卡,讓學生認字。學生也可模仿老師,將家里看到的物品,請家人幫忙寫在卡片上,時時記憶。
5.利用電視、課外書識字。學生平時喜歡看動畫片、故事書,要有意識地問他們認識了什么字,并講講所看過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隨時隨地都能識字的樂趣,并養成看課外書的好習慣。
6.搜集包裝盒、食品袋、宣傳單等進行識字。讓學生搜集商品包裝上的字,并拿著自己帶來的商標去找伙伴大聲認讀,相互展示。同時通過互教互學,各取所長,共同進步。
四、編排游戲。讓孩子們快樂識字
低年級孩子識字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輕松、有趣的游戲無疑是孩子們鞏固漢字的最佳辦法。“開火車”、“找朋友”、“摘蘋果”都是學生喜愛的游戲活動。教師還可根據識字內容創編新的游戲,如“穿衣戴帽”:教師先定出一個獨體字,然后讓學生在這字上添上一筆或幾筆。如:給“日”字穿上衣服,戴上帽子。添上筆畫后可成為“目、田、電、白”,一下子就讓學生記清了四個字。教師還可自編兒歌或短語。將所學生字融進通俗易懂的兒歌或短語中,讓學生反復讀,從而不斷鞏固生字。
總之,教師要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經常給學生展示識字的機會,提供展示能力的舞臺,增強學生識字的信心,讓學生喜于學,樂于學,巧用方法,快樂識字。
參考文獻:
語文《新課程標準》和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